回覆列表
  • 1 # 五花肉心頭肉夾心肉

    首先,煙花爆竹不讓打,這是過年的標誌性動作之一。

    其次,城鎮化,各自管各自家的門,沒有氛圍。

    再次,過年已經成了一個假期而已,滿世界旅遊。

    最後,傳統文化的推動與發展越來越少,大量的文化入侵。

  • 2 # 沸海九尾魚1

    小時候大家都困難,小孩子希望過年能穿上好一點的衣服,吃好吃的東西。現在大家生活條件好了,就像天天過年,所以對過年沒那麼期待了,年味也越來越少了。

  • 3 # 米正功

    年味就是儀式感,人情味,豐足狀、安定態。現在許多人覺得年味越來越少,越來越淡,正是這些方面與我們漸行漸遠。

    1.儀式感——春節過大年傳承幾千年,積澱著深厚的文化因素,傳承著華夏民族文明的積極成果,祭祀,放鞭炮,吃團圓飯 ,走親訪友,拜望長輩,恩賜壓歲錢……這些賦予一定文化意義的儀式,比如祭祀的恩孝思想,壓歲錢的代際傳承等,在近幾十年的社會發展中被人們,尤其是城裡人、年輕人淡忘淡化,標誌過年的許多儀式淡化消失,那年味自然少了,淡了。

    2.人情味——社會中的每個人都不是孤立的,人與人之間的交往形成親情、友情、鄉鄰情,還有同學情,戰友情,同事情,師生情……如此複雜的人情網路是在一起交往中不斷加深的。過年是聯結親情最重要的時候,但由於大規模人口遷徙 ,許多人經歷故土重遷,離鄉背井,親情鄉情失去天然的聯結條件,過年來往不便或不願,那人情味淡了,年味自然也就少了淡了。

    3.豐足狀——“年”字在漢字中是象形文字,它是一棵禾苗,象徵豐收。過年還有一個意義就是慶祝豐收,富足,衣食無憂。時下的社會,總的來說,物質條件有了極大地改善,基本生活保障沒問題,但生活質量差距還是很大的。人人,家家豐足還是不現實的。因此,普天之下富足平等是不現實的,這種不均等也沖淡了濃濃的年味。

    4.安定態——安,安全;定,居有定所。三年多持續不斷的複雜多變的疫情打亂了人們正常的生活秩序,有家不能回,有親不能聚,分居異地,團圓聚餐成為期望,安定的狀態如此,過年的年味能不淡嗎?今年過年估計情況更難以預料,因為病毒傳染的陰霾仞籠罩著神州大地,人們還在防“陽”和轉“陰”的艱難中苦苦熬煎。真正的喜慶團圓、幸福安康的過年仞是一種奢望。

  • 4 # 亮155498186

    首先得搞清楚什麼是年味,然後才是多少。中國現在正處在從農耕到工業化的大變革時期,而這個變革從改革開放到現在只有區區四十多年。步子邁的太大,走的太快,新的過年風俗還沒形成,老的過年風俗己被衝的七零八落。大部分打工者從城市回到鄉村,覺得自己期盼著的過年與現實反差太大,失落感爆棚,有點無可奈何花落去的感覺,這是正常的。再過幾十年,這種感慨會幾乎消失。

  • 5 # 半個南山人

    記憶中的年味!

    在我童年的記憶中,每年過年的“序幕”,都是從院子裡晾衣繩上的那塊藍色布拉開的。每逢到了臘月時節,母親就會從商店裡扯來一大塊藍布,準備給我們哥三個做過年的新衣服。因為當時的布料大都是棉布,所以買來的新布要先過一下水後才能用,不然做好的衣服一洗就會縮水。也就從這天開始,我們這些孩子就知道馬上就要過年了。

    每年的新衣服,最早都是由母親一手裁剪,然後一針一針用手工密針細線縫的縫好。衣服的樣式只是老的對襟式“便衣”,這樣可以省去加工費。後來為了好看,就送到街道居委會的“縫紉社”做“制服”了。

    我們孩們還知道,只要是父親拎著半個“豬頭”到家時,那一定是馬上年就到了。處理“豬頭”是父親的工作,工具就是一根在火爐子上燒紅的“捅火棍”,父親把“豬頭”上遺留的豬毛,用“通紅”的火棍一根不留的統統烙掉。最後用斧子將其剁成幾大塊,再用清水泡上一夜。“煮豬頭”則是母親的活,先把豬頭一塊一塊的放進大鐵鍋裡,放入冷水,待燒開後將浮沫撈出來,放蔥姜鹽後慢慢的燉煮直到熟透為止。母親用手把豬頭肉撕下來,用刀切成薄片後再放入湯內,加入醬油再次燒開後倒入一個陶瓷盆裡,放在院子裡凍上一晚上後,一盆年菜“豬頭肉凍”就凍好了!把那些骨頭上剩存的肉渣子“啃”下來的活,就是我們孩子們最喜歡的工作。

    為啥年味越來越少了?

    因為,時代不同了。

    過去,生活艱苦,物資奇缺。人們辛苦了一年,不捨得吃不捨得花,積攢著就等著過年改善改善一下下生活。我們小時就盼著過年!因為,過年可以能吃平時吃不到的好吃的!過年可以增添一身新衣裳。現在,生活水平都提高了,吃穿不愁,天天象過年!所以,大人孩子對年的祈昐也就不那麼強烈了!過年的內容也就只剩下吃個團圓飯、訪親尋友串個門了,甚至就只是發個微信拜年啦!

    山中歲暮無它事,插了梅花便過年。這種傳統過年的味道,現在只能是回味!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是什麼原因造成有的人對親戚甚至一娘所生兄弟姐妹都冷酷無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