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公子想

    鑑,又稱“鑑諸”,盛水器,流行於春秋戰國時期。同大多數青銅器一樣,鑑也是從陶器演變而來的,春秋中期才出現了青銅鑑,直到西漢時期,這類器物仍有鑄造。鑑是什麼樣的呢?說文解字給了非常形象的解釋,“鑑,大盆也”,說白了,鑑就是一種大盆。在春秋晚期和戰國時期,鑑非常流行,是必備的居家用器。

    “鑑,大盆也,一曰鑑諸,可以取明水於月”——《說文》

    從歷年來考古發掘出土的青銅鑑的數量和質量來看,在貴族生活中,鑑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而且用途也非常的廣泛。

    鏡子“鑑謂之鏡”——《廣雅》

    鑑,有“以水鑑容”之意,根據中國最早的百科詞典《廣雅》中“鑑謂之鏡”的記載,鑑在當時被作為鏡子來使用。古人在長期的生活經驗中,發現靜水的反射作用,因此以水照容成為一種習慣也算是一種必然。從“鑑”的甲骨文和金文中,可以看出這個字就像是一人在對鑑照容。

    在銅鏡流行之前,盛滿水的鑑一直被作為鏡子來使用。正是因為如此,鑑在現在漢語中,有鑑別、鑑賞的等含義,這是它最初的功能。唐太宗李世民曾說過“以銅為鑑,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鑑,可以明得失;以史為鑑,可以知興替”,所謂“以人為鑑”、“以史為鑑”,也是其功能性作用的引申。

    正如現今我們生活中,每天梳妝洗面離不開鏡子一樣,鑑也是當時必備的生活用具。貴族們窮盡奢華,為自己鍛造出精美的照面工具,一來彰顯自己的身份和地位,二來點綴自己的生活,甚至在死後,也要讓這樣的器具陪伴自己左右。

    冰箱空調“祭祀共冰鑑”——《周禮·天官·凌人》

    每到三伏天,就會不由自主感嘆,沒有空調、沒有冰箱,享樂已久的古代貴族們是如何度過這炎熱漫長的夏日?答案是,他們有青銅神器——鑑。

    《周禮·天官·凌人》中記載“春始治鑑,凡外內饔之膳羞鑑焉,凡酒漿之酒醴亦如之。祭祀共冰鑑,賓客共冰”,透過東漢儒學大家鄭玄的註解:“鑑如甀(zhuì),大口,以盛冰,置食物於中,以御溫氣”。

    可以很容易的理解,鑑在夏日可以冰鎮食物,降低室內溫度。與當做鏡子使用的鑑略有不同,“冰鑑”分為兩部分——鑑和缶。古人把食物和美酒放在缶中,然後將缶置於鑑內,再往缶與鑑之間的空隙裡塞滿冰塊,這樣既可以避免食物腐爛、酒水變酸,還可以冰鎮食物,從這個意義上講,當時的冰鑑很像現在的冰箱。屈原在《楚辭》中有“挫糟凍飲,酎清涼些”的詩句,就表達了冰凍甜酒、滿杯痛飲真清涼的感受。

    冰鑑還一專多能,除冰箱外,還能當做空調使用:方鑑內放上冰塊,絲絲冷氣會從冰鑑裡冒出來,把冰鑑抬進臥室,放在臥室的中央,或者在房間四個角各放一個體量較小的冰鑑,室溫會很快降下來。若是隆冬季節,人們想喝點熱飲自然也不困難。只要將熱水注入鑑內,缶內的飲料就可以升溫了。

    浴盆“衛靈公有妻三人,同鑑而浴”——《莊子》

    鑑除了作為鏡子、冰箱空調來使用,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功能,那就是作為浴盆。《莊子》中曾記載,“衛靈公有妻三人,同鑑而浴”。這裡且忽略衛靈公的人品,單從這一記載來看,器型較大的鑑在當時是作為澡盆來使用的。

    安徽博物院珍藏一件器型碩大的鑑——四環大鑒,於1933年出土於壽縣李三孤堆楚王墓。從其碩大的形制可以推斷,這件器物,可能在是某個貴族用於洗浴的工具。目前出土的鑑,像四環大鑒這樣碩大的,不是很多,這也讓這件歷經磨難的青銅重器顯得彌足珍貴。

    對於洗澡,古人有著嚴格的規定和程式。從《周禮》的記述看,古人由於留長髮容易垢膩,規定每三日洗一次頭,每五日洗一次熱水澡;洗澡還須符合“禮”,也就說,要有一定程式。到了漢唐時期,洗澡日益受到重視,國家還相應地制定了休沐制度。所以,用於沐浴的浴盆也受到貴族的重視,被製作得精美而又奢華。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父母親走了一個,剩下的老人怎麼辦?跟著孩子住,還是自己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