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市井煙雨了無痕

    我的父親20年走的.而我是一個在海外定居的獨生女兒,所以80歲的老母親變成了獨居老人。不是不想接她一起住,而是當時都封國了,動也動不了。其實當時特別想接她過來一起住。讓我最擔心的還是父親剛走的時候,一下子屋子裡連個說話的人都沒了,傷心、孤獨、寂寞都一起襲來。我除了每天幾個小時地掛在微信上以外,還拜託了一位中國好鄰居,一位大姐住我媽樓下,有事兒沒事兒都來家裡坐一會陪陪母親,說說話、聊聊天。當然父親還健在的時候兩家關係就挺好的。

    半年前吧!終於又開始可以送簽了,我母親符合移民條件,於是我問她要不要過來,可老母親卻說了一番讓我刮目相看的話。她說我再去日本要等我回國帶她同行,常住不住幾個月散散心。她考慮到自己年紀大了,不再自己一個人有大動作。小心駛得萬年船

    我個人覺得雙親剩下一個,只要身體好,按照老人的意思行事就可以了,以防萬一的話家中裝個攝像頭,每天打電話聯絡一下。這樣大家自由一點。我不知道是不是在外面太久了,習慣了外來思維,我覺得一起住大家都要有點顧計,還是有點累。

    大家怎麼看?

  • 2 # 微信松園

    學校組織尉問養老院,大孫孑參加演出,孩孑小,家長必須陪著,小兒媳順便了養老院細節,環境,費用,伙食:有一高齡老婦,兩女兒在本地,餘熱發完了,進養老院了,抱怨空調遙控器都是護工撐控著,不自由了。

    另一名男士,剛退休,單身不想再找了,兒孑在上海,白領,上海養老院,月費萬元,條件還不好,本地,單間4000元。條件好,又熱鬧,不想打擾兒孑生活。

    我大女婿父親,12月新寇去月,三姐妹,獨孑,兒孑養老,推不掉的,白天老太婆都要人陪著,三個女兒均退了,兒孑今年也要退休,我大女兒己退休五年了,在兒孑家養老,兒孑和老太婆另外各有一套新樓房,大女兒的房子掛牌待售,老太婆的房孑留著,是共同財產,以後再說。

    我大嫂,三兒三女,大兒快60歲了,三個兒孑輪流照顧,每家過一年,生活費每個兒孑4000元/年,女兒隨意,外孫三老牙,民營企業家,不差錢,去年大嫂想到女兒家看看,每家過一個月,三個女兒斷然拒絕,俗語:六十不留宿,七十不留餐,95歲了,還想住一個月?

    昨天大侄求援,老太太新冠,己從縣醫院回小兒家,住縣城,公務員,也有點人脈,家庭條件好一點,兒媳已退休,獨女碩在讀。今年按協議,應該歸老二負責看護,除小兒外,均是妻管嚴,交不掉班,又在小兒家多住360天。還有五天就要過年,二兒打工己回鄉,要把老太婆從縣城轉鄉鎮。大兒二兒己在鎮買房安家。

    老太太肺部感染未復康,呼吸機不能摘,再折騰,過不了年,成百口人都不安心過年,我老倆不敢回家,未陽,兒孫不讓回去,以準備去十人,隨時等訊息。

    要我出面施壓,讓小侄再堅持五天,過年後,徵求老太太意見,她想回大兒家,我的三間瓦房,送給大侄了,他又翻修,一直空著,她如想回去,可能時日不多了。

    多子多福?我看未必。2023年元月17日淮南。

  • 3 # 等風來G

    2022年不好過,我的父親永遠留在了2022年,從此,家裡只剩下我的75歲的老母親了。

    我的父母一直很恩愛,父親負責掙錢,母親負責花,一個心甘情願,一個勤儉持家!

    現在,剩下母親一個人,我和哥哥跟她說,不行就去我們兩家住吧,自己一個人太孤單了,連個說話的都沒有,我們也惦記。

    但母親不願意,她說:“惦記啥,我和你哥家住的這麼近,走兩步就到了,我還是願意自己住,舒服!”

    我以為她是真的願意自己住的,在陪了她一段時間後,我回了自己的家。

    前幾天,我們家有個遠房親戚去世了,也剩下一個老太太,我媽說:“就剩她自己了,就歸到哪個孩子那就算了,自己咋過?”

    我這一聽,母親內心還是不願意自己的,我馬上說:“媽,你也可以呀!”

    我媽說:“我捨不得這個樓,我剛住半年,什麼都是新的!”

    那就難辦了,如果去我們兩家住,這個樓我肯定就要賣了,因為沒用了,也不能就這麼放著吧!

    可能老媽也想到了這一點吧,所以她很糾結,但兩全不能其美啊,總得有割捨吧!

    現在,我每天給老媽打兩個電話,問候一下,不時的給她送點菜,我哥哥就在她身邊,隔一條馬路而已,所以現在只能是先這樣了。

    等以後她自己不能做飯了,再想其他辦法吧,走一步算一步吧,我媽說啥就是啥,不能違揹她的意願,人老了,就可憐了,都順著她吧!

    也許“順”才是最大的孝吧!

  • 4 # 最愛起士蛋糕

    這個問題很多人,很多次被拿出來問過,對於中國這個幾千年的傳統型大家族群居生活的農耕型國家來講,在七八十年代前,這個問題並不是像現在這樣,是個需要被拿出來,探討和商榷的問題

    因為中國千年以來都是以孝治國,以孝來考評一個人的品性,這是過去封建社會用來治國的一個重要制度,比如父母去世官員必須丁憂,對父母不孝的可以告官法律來制裁,對父母孝順的會被史書記載,甚至有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的論調,我記得我小時候,爺爺奶奶姥姥姥爺是從來不擔心自己養老問題的,那個年代孩子生的多,養兒就是用來防老的,大家全都是約定俗成的,老人不做他想,就是靠兒子,孩子們也沒有現在這樣這麼多想法,兒媳們也從小就知道嫁過去就是要孝順公婆,照顧小叔子小姑子,我們家鄉是北方農村,鄉俗就是長子持家,所有的兄弟姐妹都要聽老大的,有了紛爭矛盾,老大主持調解,弟弟妹妹家庭有了困難,老大負責組織家人一起幫忙解決,而父母養老是跟著最小的兒子一起生活,百年之後父母的房產給小兒子,其他財產所有兒子一起平分,兒子們每月給錢,女兒不給,也不分孃家財產,也不用給錢,因為女兒是別人家的媳婦了,她可以分婆家財產,對孃家父母有時間來看看,願意給錢給物是她自己決定的事,就算女兒給父母買什麼金鐲子金項鍊啦,給了多少錢,父母去世這些東西和錢也不能女兒再拿回去,而是併入老人遺產,屬於兒子兒媳,反正我小時候看到的經歷的,基本沒有老人輪流去子女家養老的,也沒有老人一個人了還自己養老的,我爺爺奶奶四男三女,他們一直跟著我二爹一家生活,大家誰去看望老人,二爹二孃都熱接熱待,從沒有什麼不高興給臉色的,爺爺比奶奶多活了差不多十年,財產最後四個兒子分,農村的三間平房我家和四叔家一家一間半,因為我父親去世比爺爺早,我們在老家沒房,老人提出要給我們孤兒寡母在老家留一個棲身之所,大爺和二大爺分了其他財產,爺爺留下了幾千塊錢,支付完喪葬費,四個兒子每家分了七百,三個姑姑則一分錢都沒分,沒有任何人有異議,我姥姥姥爺生了五男一女,從小兒子結婚開始就跟著小兒子一家住,幫著帶大三個孩子,舅媽裁衣做飯,料理家務,從來沒有對姥姥姥爺說過半句重話,二舅和五舅家一牆之隔,用一個大門,二舅媽也是做了什麼飯都要挑好的端一碗過去給老人吃,有空閒就過去陪老人聊聊天,幫著五舅媽洗洗涮涮,其他兒女去看望老人,五舅媽管吃管喝管住從不會有不滿,我就是五舅媽摟大的,每年過年過節,全部兒女攜家帶口都回姥姥家過年,幾十口人都在五舅家吃飯,長子長孫長重孫陪姥姥姥爺坐炕桌,其他兒子女婿坐裡間桌子,兒媳女兒則在外間,大家其樂融融,我很懷念當年的那種濃厚的親情和家庭氛圍,農村裡棄養老人的幾乎沒有,會被全村人戳斷脊樑骨的,不孝順的也會被大家看不起,我們從小聽的最多的就是,孝順老人天降福

    就算沒兒子,老人也不會沒人管,我二孃就是獨生女,這在當年是十分罕見的,但我二孃的爹媽一輩子都跟著我二爹二孃,二爹給二老養老送終,我很尊重我二爹二孃,他們兩個人奉養了雙方父母,也許這就是家風傳承,在我家,沒有任何一對父母需要考慮自己的養老問題,併為此作難,家在農村的,都和兒子一起生活,在城市的都有養老金和自己的房子,兒女多的,都有一個兒女把房買在和老人一個小區,每天過去看看,做飯買菜,老人無法自理的,都有一個經濟條件最好的把老人接到自己家去照顧,其他兄妹也會自覺的去給錢給物幫著照顧,我是我這輩人裡唯一的獨生女,我媽一直跟著我,從結婚到現在一直在一起住,從未離開過,很多人誇過我們家人好,女孩願意嫁進來,男孩願意娶我家女孩子,當地人提到我家都很質樸的語言,你看看人家那家庭

    現在社會不同了,人的思想和觀念也都變了,可能對於感情,對於他人考慮的越來越少,對自己的需求和舒適度越來越重視,這是社會大環境,也不好說對不對,但真的覺得,親身父母都嫌棄都不能好好相處的人,大機率對別人更差,並不是說所有的父母都值得被尊重,確實不負責的父母也很多,但我始終覺得,這就是個傳承問題,從小生活在父母孝順家庭和睦的家庭的孩子,耳濡目染,從小就知道該怎麼對待老人,伺候老人,也知道老人需求的孩子,長大後怎麼可能不孝順自己父母,不願意和父母一起住?現在這樣,就是原生家庭沒有給孩子做好榜樣,做好傳承,他從小見到的都是父母嫌棄老人,對伺候老人有怨言,對其他兄妹各種不滿意,那這孩子長大後,必定有樣學樣,因為他沒見過好的家庭是什麼樣,覺得不養父母才是正常的

  • 5 # 昂揚向上

    我86歲的姑姑前兩天去世了!非常突然,早上六點多,照顧她的保姆還去看了一下老人家,與她說了話,就去廚房做飯,7點左右叫姑姑起床,發現老人已經沒有了氣息!

    這個事情對姑父打擊太大了,根本接受不了,整個人都是戰戰兢兢的,十分恐懼。白天緊緊抓住孩子的手不肯放,晚上根本入睡不了,就怕自己一覺睡下去醒不來了。我們真的很擔心,姑父的身體會拖垮了,她女兒準備接他過去住一段時間,陪陪他,安慰他!

    我發現老年人只要另一半走了,留下來的都十分驚恐、緊張,且獨自生活的時間不會太長!我的公公當年去世後,婆婆天天拿著照片看,也不說話,內心的悲痛無人知道。僅僅半年,就追隨公公而去了。我的媽媽2014年去世時,父親已經是阿爾茨海默症,什麼都不記得了。當時父親的身體狀況還可以,就是腦子糊里糊塗的,我們估計應該老人家再活十年沒問題。

    誰知道,半年時間不到,老人家就吃不下東西,連水都不肯喝。沒辦法,只好送去醫院,搞鼻飼,打溜汁灌進去,但是還是無濟於事,撒手人寰了。

    所以,“少來夫妻老來伴”是千真萬確的,作為晚輩,一定要多多關照老人,尤其是有一方去世的老人!

  • 6 # 氣質美女的每日生活

    我感覺,如果剩下的老人年齡大了,而且是男的,身體不也好,最好和孩子住,

    孩子在身邊,吃飯有人做,如果身體不舒服,有孩子,孩子可以去買藥,帶老人去醫院。

    如果一個人住,老人身體也不好,孩子不在身邊,身體不舒服怎麼辦?吃飯洗衣服,家務活誰做?

    如果不能和孩子一起住,那最好請個保姆,照顧老人的日常生活。

    如果老人年齡不是很大,身體健康,自己能做飯,那就自己獨住。這是我的觀點,不知道對不對?

  • 7 # 自由的海風L5

    我老爸走了,留下母親一個人在老家住,弟弟妹妹在縣城裡住,父親走的時候,母親一個人在家,傷心難過,我去陪她,後來弟弟把母親接到一起住,母親住不慣,天天吵著要回家,回自己家住!弟弟和弟媳婦也依著母親,又送她回到農村家裡一個人生活,弟弟妹妹有時間來看看母親,我也經常會看看她。

    也許年紀大了,喜歡一個人清淨,也許不願意麻煩我們,我們姐弟們都成家立業,有自己的家庭!

    母親在她長大的地方,回憶和父親點點滴滴,一直都忘不了父親!

    每次節日我們都回家了,看到她漸漸彎曲的身軀,說不出的感覺!心中充滿酸味!

  • 8 # 白夜北歐bybo

    我婆婆是去年六月份去世的,現在是我出工資讓姑姐去給他做飯打掃衛生,就像上班那種,早上他送他孩子去學後,去給公爹做飯打掃衛生,晚上該接孩子了接孩子放學回他自己的家。

    我們出生在農村,我老公姐妹三個,就他一個男孩,我們倆同歲十八歲認識,二十歲結婚,二十二歲有我家姑娘,在1996年那年我們二十歲四,婆婆腦溢血,在那年代,生病對我們這樣的家庭來說,雪上加霜,我們借錢給婆婆看病,半年後恢復的能說簡單的話,右半邊身子功能全都不能用,靠坐輪椅生活,那會,我老公和我公爹兩人最終商量,老公出去賺錢養家,公爹在家照顧家和我婆婆(生病這年婆婆49歲,公爹51歲,婆婆去世76歲),這樣我婆婆到去年去世,26年,基本都是一年二次次住院增加抵抗力腦活素活血化瘀之類藥,老人看病生活都是我們承擔,在這期間小姑子出嫁,也是我們給的嫁妝辦事。就這樣困難的生活了幾年,直到2002年才東拼西湊的在鄭州買了我們倆人生的第一套房子,以後的生活就慢慢好起來,我們週末過年過節都回去看老人,說實話給老人花了多少錢,我自己都沒算過,想了我婆婆那病怕冷,2014年有在縣城買了房子,為了方便,給公爹買了老人助理電動車。

    可能是出生在農村,或則是這麼多年都是我們管兩個老人的費用吧,大姑姐小姑子都是逢年過節象徵性的給老人點錢,以至於都去年,我老公看婆婆實在身體不好,公爹年齡也大了,讓他們姐妹對錢找個保姆,伺候婆婆,他們也都不樂意,老公有點生氣,說這麼多年老人生活看病都沒讓他們出錢,照顧老人他們也得有義務啊,也勸老公,這麼多年我們都管完啦,老太太還能有多長時間時間,咱也不計較啦,就這樣,最終商量,我們出工資,大姑姐去伺候婆婆,有幾個月婆婆就去世啦,婆婆辦事費用也都是我們出。

    婆婆辦完,就我公爹一人在,老公讓他跟著我們生活,他還不肯,就這樣我們繼續出費用讓姑姐去照顧。其實我們倆也有小心思,婆婆不在,公爹一人,他朋友可有人出主意,讓在找個老伴,姑姐在那會減少他這種想法吧。

    就這養活好像也堅持不了一年啦,姑姐家媳婦懷孕啦(姑姐也是兩個孩子,大的男孩結過婚啦,小的是女孩,在上初中),接下來是不是還要回去看孫子,我給老公說,不中還是給公爹商量跟著我們生活,現在還不知道同意不,最終過幾個月咋辦!!!

  • 9 # 我是靈巧西柚

    這要徵求老人家的意見。

    如果老人想和孩子在一起住,老人要做到除了吃飯,“看透不說透”,說白了,就是別插手兒女家的家事。

    在兒子家,就幫忙帶帶孩子,別看不慣兒媳描眉畫眼,天天有快遞,經常買衣服,晚上不睡,早上不起,兒媳兒子有矛盾,兒子對與不對,你就教育兒子,畢竟人家是夫妻,“床頭吵架床尾和”,這樣能贏得兒媳的心,兒媳會對你更好的,能做到這幾大點,你,既是一個好公婆,又拉近了與兒媳之間的距離,因為你的兒媳有消費習慣,她也會給你買東西的。

    如果是在女兒家,也別插手她家的事,同樣的能幫忙帶孩子就幫幫忙,星期五那天,記得千萬要在飯桌上當著女婿的面,對女兒說“別總在家陪我,星期天你們都去看看你的公公婆婆”,女婿聽了他會咋想?奧利給!

    老人還要接受女婿出入社交場合的經常喝酒,男人嘛,在家喝也好,出去喝也罷,少說話,別管,女兒女婿有矛盾,先說自己的女兒,誇女婿為了家多辛苦多能幹,誰不愛聽好聽的?有這麼明白事理的岳父岳母,是不是女婿對你的評價更好了?他會不孝順你?當然了,要是女婿有外遇,那另說,哈哈。

    還有就是老人自己住,有的是看不慣年輕的生活習慣,有的是“金窩銀窩不如自己的窩”,這樣的老人居多,戀家,我婆婆就是,我老公兄弟姐妹每個星期天都要回去陪吃一天的飯。

    對待這種老人,兒女就要經常保持聯絡,回不去的時候,電話這麼方便,打電話呀,畢竟老人的身體都不太好了,就像一臺機器,用了八九十年,不是這個零件不行了,就是那個零件不好使了,甚至已經“到壽了”,隨時都有被閻王爺接走的危險,老人哪個也不想去,他知道去了就回不來了。

    我的親媽在世的時候,就是每天晚上八點我都會給她打電話,哪天哪個時間我沒打電話,我親媽就打過來了,問我咋了,所以,我晚上那個時間就是給我親媽打電話聊天,就是簡單問問今天吃的啥都行。

    以上這只是我的個人觀點,希望大家有更好的方法。

  • 10 # 石頭人zxs

    只要不是寄存於老年公寓就可以得!

    要問為什麼?你還是去打聽從公寓裡躺出來得老人們吧?!我得一位住過公寓得老人的

    經歷,第一註冊上去了老年公寓,第二天在自家裡洗浴好了,第三天無奈去了公寓,服務員到也是很“熱情”,到了第五天他們的子女接到公寓打來了電話說老人不行了。家裡有子女的,寧願吵架也不要把老人送養老院!送去等於送死。

    友友們可不要做這種蠢事!

    老人要看能活動就不要送公寓裡。

    來答一下到底是在兒子家還是在女兒家養老?先要看是女兒的甕婿咋樣?人品沒問題是可以的,如果是一兩日翁婿給臉皮看,那就是第三天走人吧!另謀她地。如果在兒子得家裡,如果兒子痛情搭理,媳婦開通亦是可以的留住下來,但是要有個前提既是你的老父老母不要多管兒女的私事,否則會惹出麻煩事來的,你是去到了兒女家裡生活,而不是從前在自己的家裡生活,這一點要分的清,其次是兒子要給老母提前打招呼的,否則你是進去的容易出來的麻煩就不得了啦。兒子要給媳婦吹好床頭風!(不是冷寒風)

    同時,媳婦也不要叉著腰,拿出一付盛氣凌人的態度,把不是自己的老母不當自己的“母親,父親”看待。不要拿丈夫的事情在老人當面數落,老人聽到後會是個啥心思你也去猜猜吧?

    公寓去不得,那到底是去哪兒呢?女兒家大體也是去不得的!為什麼?因為女婿也是有他的各項事情的女兒如一個人來照顧你那只是一廂情願罷了。女兒的心裡到是痛快了,卻是婿丈的心裡好似堵上了一隻臭娃子 ,含在嘴巴里吐也吐不了,咽又咽不下去的程度。如果是老人只有一個女兒呢?那就責無旁貸了!非養不可了!那麼做女兒的就要充當“風箱裡的老鼠了”––兩頭要受氣。

  • 11 # 睿智的小春

    父親已走了將近20年了,母親一個人獨居。距離最近的大兒子三四里地。

    我曾問過母親是否願意與子女同住(我們一母同胞四人,三男一女)。母親的回答:只要能自己做熟飯,就不會跟任何一個。

    究其不願同子女生活的原因有兩個:喜歡自由自在不受任何約束,不願給子女添“麻煩”。

    應了母親的心願,一個人住在老宅。如今母親已80歲了,而我在城裡工作,我是幾乎每天打一個電話,心裡牽掛。如若哪天沒打電話,母親一定會打過來。因為她已習慣每天接到我的電話,否則會牽掛我。

    哥哥和兩個弟弟也常年不在家,大多在外地工作。電話也時常問候母親,知道她老人家身體,生活正常,也就放心了。

    母親的人緣很好,對面鄰居處的不錯,是小她20歲的一個嬸嬸。每天陪母親聊天,散步,曬太陽。我很感激這位鄰居。

    如今母親在興高采烈的迎接新年,早早備好了年貨。聽到電話那頭爽朗的笑聲,我以為母親還是記憶中的40歲。

  • 12 # 京都老客41118

    看起來你是一個很孝順,心裡滿是父母的孝順子女。你們兄妹都想接母親去生活,也都很孝順。但為什麼母親不去呢?你有點擔憂。因為你們畢竟年輕,對母親這樣的老人心理不懂。我來告訴你們吧!她老人家自己住,一切都是自己做主,房是自己的房,家是自己的家。自己累了想躺就躺,想吃啥喝啥都隨意。但如果去了你們那裡呢?她就變成了客人,她不可能要求你們改變習慣隨她的心意。說的輕了,要看你們的臉色行事,說的重了,她要受你們管制。不自由、不痛快、不舒服。這是許多老年人不願意跟隨子女活的原因。再加上老年人覺得自己老了,記憶力差,丟三落四,怕怕子女嫌棄。人老了有很多迫不得已的衰老習慣,比如不想多洗澡,喜歡節省等等。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自尊。父母自尊了一輩子,人老了在子女面前不得不放下自尊,心裡難受呀!這就是老年人的心理。人老了,心不老。不想被子女嫌棄。

    你們真的關心自己的母親,必須知道她這些心理。如果接她去你們家生活。必須注意幾點:1.不要讓老人為你們幹活,就當她是個閒人,愛幹啥讓她去幹,幹不幹別說。2.對老人要像對待孩子一樣,多表揚多鼓勵多聊天,出現記不住、失能的事,裝作不知。如此她才能心理舒坦。3、她現在如果還能自主生活,那就由她。你們怕萬一有病,既然安裝了攝像頭就不錯,多關注多問候。

    4.按照現在的趨勢,最孝順最和美的辦法是這樣的:問問她最想跟誰一起生活,然後你們合資在她想去的那個兒女的社群裡面,就近給她買一套小房子,二室一廳吧,實在不行長租也行,最近的可以是一層樓,隔壁,鄰居,稍遠一點可以是另一棟樓。把這個家按照她的喜歡,佈置成她喜歡的家。然後讓她一個人居住。距離你們家近,她想去就去了,你們擔心順便就去了,送飯、送吃的都方便。萬一有緊急,也去的方便。甚至可以給老人家裡裝個呼救器,她萬一夜裡不舒服,按一下你們就去了。根據我所知道,這種辦法是老年人最喜歡的方式,也就是與子女比鄰而居,但有自己住所。這種社群,最好是距離公園近,人老了有個鍛鍊身體、閒散心情的地方。

    當然,這也要看子女的經濟能力了。相信你們必須知道人老了,人由志強變到了需要求人,心理太脆弱,不願意讓人看見自己的無奈和衰弱呀!做老人難!懂老人,能照顧到老人幸福的人更難。

  • 13 # 未辛說事

    走了一個,剩下的老人,夠淒涼的,他或她一時半時是無法適應的,畢竟是是幾十年的伴,和和睦睦是一輩子,就是三天兩頭叮叮噹噹也是一輩子,他們也習慣了這種生活,走掉一個,平衡就打破了,是需要幫助的,不然容易摔跤的,一旦摔倒了,那就又是個悲劇。

    怎麼辦?

    是用堅強自己幫自己,還是靠子女幫?那要因人而異。如果身體還好,那就幫一下,讓他適應一段時間,然後看他的意思;如果身體也不好,或到子女那裡,或子女到他這裡,陪著他走完最後一程。

    老人的最後一段時間,是世界難題,作為子女贍養老人,沒有一點成就感,有的,僅剩一點心理安慰——盡心竭力了,不後悔。

    不說了,該我們到老岳父家值班了,十天一輪換。

  • 14 # 自若葡萄1

    只能徵求老人意見:本人2013年6月30日老伴心梗突發零秒去世,當時我73㞮由於膝關節半月板損傷,跟著二兒子在北京住了幾個月總感覺到不習慣就回到老家。

    2016年膝關節半月板損傷加重,走路困難只能去做膝關節置換手求,於是又去了北京,住進中日醫院,5月18日中午推進手術室由張啟棟醫師主刀做了雙膝關節置換手術,真沒想到三月後恢復正常和同齡人一樣正常行走。(再次感謝張啟師妙手仁心使我獲得行動自如)

    2014年回到老家,跟著大兒子家吃了一段時間的飯適應不了。

    自己從來不會做飯只能做簡單省事的飯,當時用電燒飯,從網上買了定時器。

    想哪時起床隨便,年老牙口不好煮的爛爛的,現在天然氣入戶燃氣灶安裝上定時器,既不存在年輕人和老年人吃不到一起的矛盾,同時自己隨意。

    現在82歲行動自如生活自理完全可以,一旦行動受限只能依靠兒女照顧。

  • 15 # 詩和燈謎

    首先,同住不是法定義務,老有所養是子女的法定義務。所以,作為子女最起碼的是要在父母年老的時候盡到法律規定的贍養義務,而不是一定要勉強地去共同生活。

    其次,是否同住要尊重老人的生活習慣。其實,本案的老人自己單獨居住的生活是豐富多彩的,屬於老有所樂的那種。她的子女僅僅是在監控裡看到老人家中獨處情景,便覺得老人孤單。不說是一種錯覺吧,起碼也是誤解了老人的生活意願。

    第三,是否要與自己母親同住,起碼要先徵求一下老婆的意見。如果老婆同意、母親也同意,其樂融融的大家庭生活也未嘗不可。如果老婆不同意,無論從法律來說還是情理來說,都不可強行將母親接來同住,而是應當和自己的兄弟姐妹商量母親老有所居的安排。

    第四,時代不一樣了,人的養老方式也在變化。過去那種養兒防老的居家養老的方式,恐怕在現實生活中大部分家庭都難以實現,農村老人集中養老、城鎮居民社會養老越來越為大眾所接受。你有能力讓父母共同生活,居家養老當然值得稱道,如果沒有這個能力,老人也沒有這個意願,你一定要非這麼去想,也只能說是自尋煩惱。

  • 16 # 古山人2

    十個孩子有八,九個不願意跟著老人過,有錢還行沒錢更不用說了,現在孩子壓力大!雙親都好還行剩下一個怎麼辦你們說?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些普通人,總是想著無條件去拯救更多人,安慰更多人,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