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道遠財經獨解

    答案:可能還是需要先學習好相關的理財的知識。原因:

    第一,能夠想到從大學時候就開始理財,可能是一個很好的事情。

    第二,但是要理財,可能還是需要先學習好相關的理財的知識,因為理財可能是一個長期的行為,而不只是為了短期的獲利。

    第三,學習好理財的知識,可能未來很長的時間之內都能夠用得上。

  • 2 # 康愉子

    自從《富爸爸窮爸爸》風靡一時後,關於理財的教育就被推到了很前沿的位置了,都在說理財哎。比較典型的觀點如:“你不理財,財不理你”,“理財要趁早”,這些觀點背後多數是基於“時間和複利”的考慮,越早開始,未來的時間約充裕,也就有機會積累更多的資本。

    這倒也不能說就有問題,只不過,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投資理財本身也需要一定的知識積累,且要做得很好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和任何一個行業一樣,要在這裡領域做到很好並不容易,那普通投資者最後能做到的,可能就是在確保資產安全的前提下,獲得市場平均的收益。要想跑贏市場大機率是很難的事情,用錢賺錢實現財富自由,更是一個比較難以抵達的目標。所以,我倒覺得,在大學階段,不若先優先錘鍊專業能力,剛畢業的那幾年,在能力方面的投入能得到的回報率,可能會遠高於投資理財方面的回報率。很簡單的資料,工作5年收入漲4-5倍,對多數職場中人來說,應該是有很大機會可以實現的,可若是透過理財,5年翻倍年化收益率就已經非常高了。所以,在某個時間段,應該做跟適合這個時間段的事情,可能效率會更高。

    所以,如果手頭錢不多,只是臨時得到一筆獎學金,或者臨時有兼職收入,金額並不大,那或者把這錢先用在學習上,比如參加一些有意義的活動,或者準備一個價格比較貴的認證考試,或者是有實用價值的培訓。當然學校的學習成本很低也可以不怎麼花錢,比如多泡泡圖書館可能就很有效果,多寫幾篇論文也很不錯,甚至還可能可以賺點稿費呢。如果著實不用可以結餘下來,可以先做一些最基礎的理財,比如金額小的話擱在貨幣基金裡看看效果,或者挑個簡單的理財產品試試水。如果資金量不大,但有穩定的收入來源和穩定的結餘,也可以考慮一下指數基金的定投,不需要太深入地學習,可以先找一些比較成熟的組合跟投,在這期間看看投資效果。而且,理財其實也不僅僅是買產品,還包括理財概念最基礎的瞭解,養成良好的消費習慣,所謂“理財就是理生活”嘛,倒是值得提前瞭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馬雲“套現”後選擇出國,如今已在日本定居半年,他為何不回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