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5
回覆列表
  • 1 # 合肥發文

    外匯交易最高的技法:七證心法

    最高的技法是心法,所謂無招勝有招。心外無法,心是一切法生髮和運用的根本,技術領先,策略制勝,心態為本。心不正,心不靜,失去理性,浮躁妄動,一切技術方法都沒用,這個意義上說,心法比技法更重要。佛家所說,萬法由心,心生萬法。創造技法,也是從心開始。

    經我研究發現,儒釋道三家殊途同歸,最終都歸根到心法,只是角度不同,運用的方法不同。道家修心,以體悟道;儒家修身,以用致道;佛家修行,以戒法道。道家講的是體,由外向內用自我個體去悟,體悟虛極靜篤,修無為之法,練不爭之功。莊子更靈活運用,引導人們由技入道,由實入虛,道器合一。體道,需有悟性。有悟性者才容易入道,否則很難。

    道家追求的是體悟之道。儒家講的是用,由內向外,格物致知,知行合一,學以致用,用以促學。透過學習運用具體的方法來引導人們入道,並運用大道化裁通變,吾日三省吾身,改造人自我的缺陷,以適應客觀事物的變化發展規律。佛家講的是法,即佛法,用戒入道,用修行和嚴格的戒律的方法,透過苦修了悟大道。迷時師渡,悟了自渡。無論道體、道用、道法,都要靠修煉,非一日之功,需漫長的時間並持之以恆,才可能得道。修得大德,大道自成。

    歷史上將儒釋道三家學以致用的大家有王陽明和曾國藩,其中王陽明創立獨派的心學體系,將道體、儒用、佛戒合為一體。王陽明的心學核心有三:1、心外無理,心即理。2、致良知。3、知行合一。心外無理,和佛家講的看似一致,佛家講:萬法由心,心生萬法,一切法都是心法。不過,理是在法之上,包括因。在王陽明看來,一切事理都是由心而生,不只是法。良知,即正見,即知善知惡。衡量善惡標準的是什麼?是中正原則。中正源於大道法則,大道法則的本質是損盈益虛,中道均衡。知行合一:時刻保持正念,知而不行者,只是未知。行而不知者,冥行妄作,胡亂作為!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城。知行合一是入仕經用的知行一體,知行迴圈,在事上修行,在事上磨練,在事上時刻保持正念。知只是資訊和資料(理論聯絡實際,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行動了才能有真知灼見(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知行合一是長期修行達成的一種境界。

    心量,是最大的能量,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所謂人和就是心靈的共振。良知即正見,即真知,即知善知惡。修道就是為善去惡。中道均衡即善德,天道無親,常與善人。天道雖然對天下萬物一視同仁,卻會助力那些適度有節適時有序的人以及事和物,中即善,正即良,持中則吉,守正則利。所以,銷售就是做人,要做一個有良知正見,知善知惡,為善去惡,持守中正的人,這是銷售的唯一正道。

    《大學》曰: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有靜,靜而後有安,安而後有慮,慮而後有得。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這就是曾子提出的大學之道七證心法,是求證實驗,修養儒家功夫的孔門心法。

    七證心法是一個修養得道的完整的鏈條,由內在心理視角走向外在事物視角。心與物之間,內在思想與外在世界之間,凡俗之人的悟性被習氣、慾望所遮蔽,智慧被貪婪的慾望所阻障,人性中的貪嗔痴慢疑俱是得道進入自由王國的枷鎖。走不出去,就是囚徒,眼前就是你的世界,走出去了,就是魚鳥,世界就在你的眼前。

    七證心法修心得道的七個步驟:明、止、定、靜、安、慮、得。

    一、明

    明,指明白,了悟世間最大的學問,儒家認為是明德、日新、追求至善,簡而言之,即:自強不息,厚德載物,適度有節,適時有序,與時俱進,大中至正。所謂明德,指明瞭天地之德,明瞭道德,從而獲得良知正見。先了解天地之德,天德即自強不息,地德即厚德載物。新民,就是使民新,也就是每天進步,與時俱進的意思。道德,即良知,即知善知惡,最終實現道德合一,天人合一,也就是天道與人德合一,德到才能得道。什麼是善呢?亞里士多德說:中道即善德。中道均衡為中,與時俱進為正,中即善,持中可得吉,正即良,守正可得利。對內來說,智仁勇強厚為善,貪嗔痴慢疑為惡;對外而言,持中守正是善,不中不正是惡。至善,就是大中至正。如何獲得良知正見?要想獲得良知正見,我們需要既做加法,為學日益,又做減法,為道日損。對與銷售人員來說就是認識自己和了解客戶,知天道不可違,敬畏天道,敬畏市場,同時要懂得節制,減損慾望。持守中正之道為銷售之本,秉持適度有節之中,適時有序之正,持中守正,堅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才能做好交易。

    二、止

    止就是紀律和規則,知道什麼可以做和什麼不可以做,也就是建立交易規則及交易系統,確立的交易規則和交易系統訊號,在這一框架內形成相對確定性。識時知止,識時務者為俊傑,識時是知止的前提。 交易規則是道器合一的產物,是中正原則的體現,如果嚴格遵循了規則,就能有效實現適度有節和適時有序的交易。這個就是優勢,是交易之善,天道與善,持之以恆,最終必將會得到市場的獎勵。

    三、定

    定,確定,節制,即自我控制,執行規則。我們可以確定的唯有自我控制,唯有自我節制才能實現對市場風險的控制。索羅斯說交易失去控制才叫風險。孔子說:有約,失之者鮮矣。從心所欲,而不逾矩。能做到自我節制的人,很少會有過失。人的慾望不能超越規則。猶如水手無法控制海洋和風浪,但可以透過調整風帆舵向達到理想的彼岸。世界充滿不確定性,市場充滿不確定性,成功的交易是透過調整自我、控制自我的情緒和慾望來實現對市場趨勢的把握的,而非執著於預測。此外,修道有一種方法,叫入定狀態,即進入心流的狀態。簡單來講,就是全神貫注,心無旁騖,如身臨其境,這時往往最容易產生盤感,類似藝術的靈感,透過長期積累偶然得之。這種狀態像玩電腦遊戲,全神貫注,如身臨其境,進入到忘我的狀態。莊子叫做呆若木雞。對於交易者而言,即一心一意,只按照交易系統的訊號和規則徹底地執行交易,用“止”即規則打造出自己的交易系統,按照交易系統的訊號和規則交易,高手常無心,以市場心為心,我心即市場心,市場心即我心。K線就像方向盤,均線如檔位,中道均衡為導航及路線,資金能量為動力源,猶如汽油、電能及油門。市場充滿不確定性,我們無法準確預測市場,而我們唯一可以做到的是自我控制。水手無法控制波浪風向,但可以透過調整風帆達到理想的彼岸。定,就是透過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對自我的有效控制,嚴格遵循交易系統的訊號和規則交易,實現多對少錯,大賺小賠。入定之功,是從長期實戰中磨練出來的功夫。修煉可用無為不爭之法。所謂無為,即不主觀,不絕對,不固執,不自我。所謂不爭,即不過度,不浮躁,不強行。

    四、靜

    靜,即虛極靜篤,達到我心不動,靜若止水,隨機而動,動如脫兔的境界。一潭池水,只有靜下來,才能倒映永珍風雲的變化。靜下來,慢下來,隨著時間的沉澱,交易才有望走向穩定,走向盈利,市場的趨勢及內在驅動力,將清晰地呈現在眼前。靜是一種力量,有助於交易者的心態的平和,並生髮出客觀冷靜的觀察力。

    五、安

    安,即平穩。安穩才有平和和舒緩,才能從容不迫,這才是一個成功交易者的交易狀態。心靜,才會有安然之態,這是裝不來的,唯胸有成竹,有了明心、規則和定力,才能做到靜。每個心法,都是境界,不只是方法。羽扇綸巾,檣櫓灰飛煙滅。泰山崩於前,而色不改,麋鹿興於左,而目不瞬。

    六、慮

    慮,是指理性的交易計劃和策略。華爾街有:交易你的計劃,計劃你的交易。慮,計劃即策略包括:何時進?進多少?何時增減?何時出?出多少?對內,如何控制交易者的自我情緒?對外,如何防控市場風險?策略是在正確的交易哲學思想指導下,才能產生出正確的交易策略。依計行事,按正確的策略交易。所謂正確的交易策略指:以中正原則為核心,天道盈虛法則為根本,陰陽受化為體,以剛柔相濟為用。

    核心策略有:

    1、依時而動,順勢而為。

    時,基本面上看宏觀面、行業面、企業面,技術面上看大盤走勢,個股價格的空間結構,成本狀態及其分佈。透過綜合分析,從中尋找出市場所處或展開的主趨勢方向。

    2、大小結合,虛實不離。

    大指大盤及個股長線,小指個股及短線。虛,指理念。實,指實盤交易。

    3、以迂為直,大順小逆。

    以迂為直,大順小逆的交易策略,順剛以柔,順陽以陰,陰陽相合,剛柔相濟,合乎大道的根本:中道均衡。策略簡言之,就是找到市場主趨勢,核心動力,順著這個方向,在短線回檔階段擇機入場。此上善之策,持之以恆,有望實現策略三高一低的目標,即高確定性、高穩定性、高機率和低風險,從而形成自己的交易優勢,以策略制勝市場。

    4、中正不二,奇正相依。

    中,合於度,指中道均衡理念、模型以及與時俱進的資金管理原則和策略,實現適度有節的交易。正,合於時,指依循市場的時機,隨機而動。中道節制有助於應時之正,而正有賴於中,中正之法要結合在一起運用,不可分離。不二,不分開。奇,就是迂,柔,陰,投機。正,就是直,剛,陽,投資。奇正之法運用之妙,也在結合運用,陰陽為體,相濟為用。在投資的基礎上做投機,不主觀,不絕對,不固執,不自我。老子說:以正治國,以奇用兵,以無為取天下。以正法投資,尋找市場主趨勢內驅力。以奇法投機,大處著眼,小處看手,在短線回檔中把握波段機會。成功的投資也好,投機也罷,都離不開無為取勝之法。無為是方法,是策略,更是境界。

    5、知行合一,系統交易。

    理念、策略、系統、心態,最終落實在執行上,系統交易的執行力,才能實現交易的一致性,彰顯系統的機率優勢和威力。

    七、得

    執行到位,行必有果。交易無需技巧,心法是最高的技法,無招勝有招。佛家說的好,萬法由心,心生萬法。一個投資者只要掙脫貪慾的枷鎖,一個嶄新的世界就會展現在眼前,想要看清趨勢,一定是非常簡單的事情。最重要的是,是我們無法看清自己,而不是市場的趨勢。

    陸游教子學詩:汝欲果學詩,功夫在詩外。一一化裁通變:如果想學交易技術,功夫在技術之外。老子: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一一化裁通變:忘掉自我,超越自我,才能實現鳳凰涅磐。

    你若成不了心態的主人,就會淪為情緒的奴隸!正確的投資理念,才能造就良好的投資心態,錯誤的交易思想,只會導致浮躁的交易情緒。什麼是正確的投資理念和交易思想?合乎天道才是良知正見,順道者昌,逆道者亡,天道與善。老子說:天之道,損盈益虛。功成身退,天之道。

    市場漲跌、牛熊就是陰陽的輪迴,進去了,做了投資交易,就會產生盈虛,就會有得失。至陽、至盈、至得時,要懂得減損;至陰、至虛、至失時,要懂得增益。陰陽相合,剛守相濟,持守中正之道,針對市場以及自我,要不斷用第三隻眼一一天道中正的法則,像一個老中醫一樣,採用陰平陽秘,辯證施治的方法加以調整。俗人只有兩隻眼,一隻是貪婪,另一隻是恐懼。得道之人開出了天眼,這個天眼也是兩隻眼,一個叫虛極,虛極而無為,另一個叫靜篤,靜篤而不爭。

    大道至簡,一切法都是心法!萬法由心,心生萬法!

    每一個人都身陷人性慾望的牢籠,走不出來,看到的只有短期的波動,眼前就是你的世界,走出去了,趨勢就在你的眼前,世界就在你的眼前

  • 2 # 元尚

    【原創回答】謝邀。外匯交易,如果不做,只是學習了外匯交易的知識,就有一個知行合一的問題。我以為題主問的不是這個,而是操作,那麼無論如何操作外匯交易,其本身就已經是知行合一了。任何人做事,都知道自己在做事,這是起碼的意識行為。知和行同時發生。從來不會有僅僅知道而沒有行為的事情發生。就算知,其本身也是行。

    最基本的,人要吃飯,人要活著,這些都離不開行。哪怕我們僅僅去學習知識,同樣也是在行。我們要懂腦子。我們要看書,要上網搜尋資料。學累了要活動一下,這個活動就是行。比如我們知道自己學習累了,於是出去散步,活動一下筋骨。我這時候可以忘掉學習的東西,可是我們還是知道自己是去活動。

    所以古人云:知行合一。這是古人最深刻的對於人類事物的洞見。更是實事求是的思想典範。那種認為知行不一,知行分離的觀點,是對於人類事物的本質的視而不見。膚淺的看法才會把人類知行看作是兩回事。知就是知道,知道不是名詞,而是動詞。知道本質上就是行動。

    比如人們可能會說,知道賺錢,可是做起來卻賠錢了。這不是知行不一嗎。其實這已經是知行合一了。因為人知道了賠錢,做起來賠錢。明擺著合一了。除非從根本上人就不知道賠錢,也沒有賠錢的知識與意識,做外匯交易,操作完成後,啥也不知道。那哪有什麼賠錢賺錢呀。如果連“外匯交易”都不知道(沒有對於外匯交易的知),那麼做的什麼人更是不知道了。可是從知行合一上講,這個還是知行合一。知道什麼也不知道,做的什麼還是不知道。正好合一。除非啥也不知道,而幹完事情,卻一下子知道了乾的什麼。這種情況,無論是從經驗事實,還是從理論事實上,非常罕見,(神可能除外)。

  • 3 # 李鈞

    只有時間加經歷才可以做到,不許摸燒紅的鐵塊寫進你的交易系統,這一條肯定可以做到,這個是真知,其他的知只是你認為是對但偶爾不遵守後續結果也許對我有利,是假知!等你時間熬夠了就明白,遵守系統就是對,操作的一致性是盈利的根本。

  • 4 # 進出有利

    先知:全方位學習瞭解!

    行:不斷嘗試總結!

    合:融匯貫通!大道至簡!至無空境界!

    最後只有本能反應足己!這就是知行合一了!!

  • 5 # Forex

    命運眷顧勇氣,而勇氣的根源是知識。

    只有豐富的知識,才能讓你在外匯交易市場裡做得得心應手,但豐富的知識不是與生俱來,而是需要在這個市場裡摸爬滾打很多年才能慢慢總結出來。市場有它的性格,你需要不斷去試。不斷去體會,用心去交易,一定要交易。

    交易最重要的就是參與,你天天隔岸觀火,不投入,總覺得自己看了幾本書就很厲害,當然,書是要讀的,去閱讀那種發行了幾十年的書,可能發行了很多個版本,但它卻是精華,因為它經過了時間的驗證。建議閱讀國外的書籍,國內的經典書籍可以說是少之又少。這是本人經過多年實踐,試錯,花了無數個夜晚的精力和心血驗證出來的。國內某些書籍,可以說是莊家給韭菜們準備的吧。

    前面說了參與,只是天天看還不行的。你說你分析很厲害,你預測要漲它就漲了,你預測跌了就跌了,你只是看了一下結果而已,但你沒有參與進去,你不知道它是什麼時候漲的,它是怎麼漲的,如何漲的,中間花了多長時間,走出了什麼形態,期間市場又發生了什麼變化,公佈了什麼資料,對市場有何影響,有沒有變盤,交易者心理又發生了什麼變化,對於這些你一問三不知,又如何做到知行合一?

    我自己總結的4W交易原則,簡單點說是對交易的一個總結。你只知道結果漲了,它為什麼漲?它為什麼又不漲了?它為什麼會反彈到這裡?它為什麼又跌到了這裡就突然反向了?

    交易說簡單也簡單,說難又很難。參與進去,你才能感受到市場的氣息。你才會明白,在什麼時候做什麼事。你說我參與進去了,模擬賬號,我看它漲就做多了,結果也賺錢了。你是不是做進去就沒管了?誰誰誰又講話了,國際形式又緊張了,你說你不管,結果就是模擬賬戶賺錢了。那我問你,如果你持有黃金空單,北韓突然扔個原子彈去美國你慌不慌?你持有美元空單突然美國加息了,你會不會平倉哪怕目前虧錢了?如果真金白銀放進去,這些事件肯定對市場有影響,對交易者心理產生很大的壓力,尤其是目前賬面上有浮虧。

    前面說的參與感就是這個,參與進去,真正去做,去練習。行業內有句話叫做:計劃你的交易,交易你的計劃。前期肯定是虧錢的,一邊學習,一邊練習,把交易方法最佳化到最佳。你是交易員,你客戶需要盈利,你就用盈利的交易手法,你是代理商的交易員,你明白代理商的需求,那你就用代理商的交易手段。不管怎麼樣,做交易員是做良心。交易不可能百分之百準確,但你要做到在當時的市場行情,交易環境下百分之百的交易方式的正確!

    做交易,其實就是做人,交易市場,其實就是人生。與其說交易技術,不如說是交易藝術。

    聰明的人一點就會,並且從別人的失敗中總結出經驗,不那麼聰明的人,自己去碰個頭破血流,希望也能總結出自己的交易方法吧!

    幽靈

    2018年11月6日

  • 6 # 吳林寶1

    知行合一“”和未戰先勝

    我是1999年進股市的,然而在還沒辦賬戶之前,已經先贏了一陣。

    我想了想,跟他說:這股票剛剛解套,我也不知道這個股票後面是漲是跌,你認為它後面一定會跌嗎?

    朋友說,他不清楚這股票的後市走向,但是套了2年,終於可以走了,當然要賣掉。

    我說:既然不知道它後面是漲是跌,不如採取折中做法,拋一半,留一半好了。

    朋友終於不聽我的,最後還是全拋掉了。

    大約過了一個多月,阿城鋼鐵被借殼重組,改名科利華,年底漲到28元,最後衝上39元,成為那個年代極少的暴漲股。當然過了若干年後,退市了。

    你預測股票會跌,可以賣掉,

    你預測股票會漲,可以買進,

    你不知道股票會漲會跌,可以拋一半留一半。

    這才是“知行合一”。知行合一了,很多事情才有評價的基礎,才能建立一個可以不斷改進的交易系統。

    2008寫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有的人的臉部面板比身體別的部位的面板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