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書心客
-
2 # 蟋蟀寫作課
最近在讀王國維的人間詞話。古書中總是記載著一個令我們神往的一個世界,時間過去久遠的東西都很美,像童年的回憶,青春的情愫,都帶著朦朧的美。
記得有一本書中記載,古時人的生活最講究一個“境”字。
到溪邊取水,要輕輕地舀起,然後,輕輕地倒入水桶中,輕輕地擔回家,輕輕地煮沸,最後,輕輕地沏入茶壺,否則水會受傷,受了傷的水,沏出來的茶,味道就變了。
一連串的“輕輕地”,把一種對自然的虔誠恭敬都用盡了,那時候的人和自然是一體的,彼此有一種應和的照應。
這種深沉的寧靜之美,是現在的我們都無法想象和體會的了。
現代人在快節奏的生活下,工業發達的社會中,把那份恬淡和優雅盡失了個乾淨,那時的詩詞裡有與自然的融合,與他們的心境是分不開的。寫詩詞需要心境,讀詩詞同樣需要心境。
記得讀過這樣一些話:
人生剛開始,一個字:盼。盼長大,盼成熟,盼實現所有的宏願,盼自己擁有的更多更好;
人生過程中,一個字:累。想要的得不到,得到的非已願,看別人得到的容易,輪到自己卻收穫寥稀,經常是身心俱疲;
人生到最後,一個字:淡。再好的東西,終是要失去;經歷的滄桑,只能幫我們修煉一顆淡泊而無恙的心。
蔣勳在《給青年藝術家的信》一文中有這樣的話:在匆忙緊迫的生活裡,感覺不到美。
當藝術變成一種功課,揹負著非做不可的壓力、負擔,其實是看不見美的。我喜歡東方古老的哲學家老子的比喻,他說,一個杯子最有用的,是那個空著的部分。
人生的靜中有敬畏,有訴不盡的禪意。
有一幅畫名字叫《富春山居圖》,是一副長卷,作畫的人名字叫黃公望,是元朝人,著名全真派道士、畫家。
他自幼父母雙亡,早年曾經做過官吏,因為受牽連入獄,出獄之後,有一段時間給人算命為生,後來,看破紅塵入了全真教。
黃公望自幼經歷了人生的生與死,年輕時候經歷了榮與辱,中年後看盡了人間的悲與歡,到了老年遊歷到富春山,想畫一幅富春山的全景圖,那時候,他已經是年近八旬的垂暮老人了。
此後停停畫畫用了數年時間,這幅圖描寫富春江兩岸秋景,起筆處,氣勢非凡,山峰起伏,峰巒疊翠,雄秀蒼莽,凡數十峰,一峰一狀;數百樹,一樹一態;變化無窮。
山和水全以乾枯的線條寫出,無大筆的墨,惟樹葉有濃墨、溼墨,顯得山淡樹濃。整個畫面,似融有一種仙風道骨之神韻。這便是《富春山居圖》。
乾隆皇帝曾經在這幅畫上題過五十次的字,熱愛的程度到了極致;董其昌題識:“吾師乎,吾師乎,一丘五嶽,都具是矣。”
面對這副畫的時候,彷彿看一個人的一生,生命的開始跌宕起伏,心潮澎湃,雄心壯志;到畫的末尾,你可以看到天地空濛之中,只有一根延綿不斷的線,什麼都平和了,什麼都歸於平淡。
像激昂的音樂到了尾聲,餘音嫋嫋,在生命的上空盤旋,境界也空闊了,放下了恩怨,天地變得明朗起來,這就是人生的禪意吧。
鈴木俊隆在《禪者的初心》一書中說:“禪不是某種興奮,禪只是全神貫注於我們一般的日常事務。當你太忙或者太興奮時,你的心就會動盪不安,這並不好。如果可能,應當讓自己保持寧靜喜樂,遠離興奮。”
《人間詞話》寫成於1908年,相距今天並不太久遠,109年來許多人都讀過,許多人被感動過,它像一個世紀老人,含著微笑,繼續等待一代一代的人經過,來閱讀它,傾聽它。
聽一首音樂,好比千古傳唱的《梁祝》,十八相送的纏綿悱惻,樓臺相會的情致悲慼,抗婚的激烈昂揚,到化蝶的深情婉轉,音樂不說一個字,但是聽的人都懂,都會感動到落淚。
好的東西都能激起心靈的某種觸動,無法用文字說清楚,但是,它卻不著痕跡地存在,一直都會在。
我們所能做的只有懷著一顆敬畏的心,看煙塵往事歷歷在目,盈盈心懷思潮起伏,到最後我們會發現,世界上,人的情感都是一樣的,人心都是相通的。
毛姆說過:有時候你面前只有一條小路,兩邊都是茂密的山楂樹籬,上面是兩旁伸展出的榆樹的青枝綠葉,你抬頭仰望,只看見中間露出的一線藍天。
當你在這溫暖烘烘的、熾熱的空氣中騎車前進的時候,你會覺得世界一下靜止了,而生命會永遠持續下去。
讀一段優美的文字,讀一本經過了時間打磨出來的好書,也像是讀人生,給心靈以寧靜,給今天的人生照一照鏡子,文化中有傳承,像蔣勳先生說的那樣:我與流光共徘徊,你一分一寸的毀滅,我一分一寸的守候。
時不時讓忙碌的自己停一下,審視一下週圍的人群,審視一下自己的內心,不要把生命中最美的那一部分,在忙碌的車輪下碾壓掉。
此刻,給心一點空隙,讀一首詞,聽一段音樂,欣賞一幅畫,生活其實本來就很美。
回覆列表
比如,先鋒文學代表作家:餘華;陝西文學三駕馬車:路遙、賈平凹、陳忠實;魔幻現實主義文學代表作家:莫言;鄉村哲學家:劉程亮;將生活瑣碎融入作品的作家:劉震雲;散文大家:汪曾祺、馮驥才、謝婉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