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顏魯公門下

    道光以前,對戲曲的總稱是“昆亂”,崑曲和亂彈,崑曲外都屬“亂”;後來是“京昆亂”,“京”爬出了“亂”。昆是主流文人投入了大量心血、用以在皇宮中敬神的一種東西,後來京劇也有如此經歷,更主要的在於京劇在一定時間段內、在主要城市是雅俗共賞的。這個貫通社會各階層才是其成為“國粹”的關鍵

  • 2 # blog

    京劇是中國的傳統戲劇,起源於清朝末期,在中國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京劇融合了詩歌、音樂、舞蹈、戲劇和歌唱等多種藝術形式,具有很高的藝術性和文化價值。因此,京劇被認為是中國的國粹。

    而二人轉是中國民間曲藝之一,起源於明朝,在中國民間曲藝中具有重要地位。二人轉一般由兩個表演者演唱,內容涵蓋民間故事、民間傳說、民間生活等,但是相對於京劇來說,二人轉的藝術性和文化價值並不高,並不能代表中國的國粹。

  • 3 # 陳良207161095

    我的理解,所謂“國粹”,就是在這個行業他必須具有代表性的,是集大成者。中國戲劇的表演特色有“四功五法”一說,即“唱唸做打”和“手眼身法步”,而京劇恰恰在這方面是最具代表性的,最全面的。其他劇種雖然在某一方面可能具有比京劇更突出的優點,但是,比起全面性和綜合性都不如京劇,所以長期來華人把京劇稱為“國粹”,大家都是認可的。而“二人轉”只是一種說唱藝術形式,根本不具備中國戲劇表演“四功五法”的綜合性和全面性,所以也不能代表中國戲劇,更不可能稱為“國粹”,兩者沒有可比性。另外,也不能從一時的“受歡迎”程度來定議是不是“國粹”,如某個階段流行歌曲、相聲、二人轉等,可能是特別受觀眾歡迎和喜愛,但這都不能作為評判的標準,他們只是某一方面的藝術形式。

  • 4 # 老人手

    京劇是幾代藝人不懈努力完善藝術不斷昇華形成了獨一無二的文化精髓巳達到了無我的景界,很難超越,故定為國粹當仁不讓!二人轉演員只要你能耍醜,搞笑怎麼隨意怎麼演沒有藝術追求不可同日而言,不在一個層次!

  • 5 # 山坡上的老馬

    京劇做為國粹或被叫為國粹,可能是文革時期吧,那時候就是幾齣京劇現代樣板戲,把京劇吹上了天,幾個唱戲的也憑著扮演主角而飛黃騰達。中國的國粹應該是文藝界的琴棋書畫,根本沒有京劇。而二人轉就是流行東北的地攤戲,上不了大雅之堂的原因就是二人轉以酸曲著稱,插科打諢,唱詞輕窕露骨或下流。

    地方戲曲的唱詞曲調,說明流行地區的人文面貌或文化傳承,就是我們常說的文化底蘊。

  • 6 # 眾星拱月807

    京劇是在徽劇基礎上發展完善起來的。四大徽班進京,名角雲集,大顯身手,引起轟動效應。在當權者的助推下,徽劇逐漸演變,於是產生了"京劇"這個劇種。京劇行當齊全,戲路寬,加上宏亮的京腔京韻,逐漸顯露出獨特的優勢。在全國推廣京劇,江青是功不可沒的。那時全國上下人人都能唱上幾段京劇,這也同國家推廣普通話是一個道理,既有引導性,也帶有某種強制性。京劇作為“國粹",目前影響力弱化了,欲重塑輝煌也很難。至於說二人轉,那只是一個地方小戲,與“國粹`沾不邊的。

  • 7 # 九三書道790

    京劇一百多年前進入京城,進入宮庭得以發展壯大,建國後文革期間在普及樣板戲期間京劇進入輝煌期間,達到家喻戶曉,耳熟能詳之境界,成為國粹。而東北的二人轉僅僅是地方小劇種,也可稱為地攤藝術。

  • 8 # 東邊出太陽啦

    梅蘭芳的戲劇,屬於世界三大表演體系之一。歷代京劇藝術工作者,曾經把京劇打造成“大熊貓”般的中國獨有現象。

    京劇藝術輝煌的年代,上至達官顯貴下到販夫走卒,無不為自己能哼一兩口二黃西皮而沾沾自喜,更有甚者,為自己一個非專業演員也能粉墨登場而不惜重金__還美其名曰“票”!可見京劇藝術的深入人心,和京劇地位的崇高。民間俗稱其為“大戲”!京劇幾乎覆蓋了所有華人的聚居區。

    二人轉僅僅是東北地區一種民間曲藝,類似於京津地區的“大鼓”、“時調”“三絃”,中原一帶的“河南墜子”等。無論演員的藝術水平和觀眾的喜愛程度,遠遜於京劇藝術太多太多!

    中國東北夏短冬長,在以農耕為主的過去,東三省差不多從下半年的陽曆十月份開始“貓冬”,一直到轉過年來的五月份結束。漫漫寒冬如何度過?茶餘飯後的人們在熱氣騰騰煙霧繚繞的屋子欣賞二人轉……

    二人轉的內容和形式都不追求“高、精、尖”,只要觀眾高興了、打賞了、表演就成功了,這種藝術與京劇不是同一個檔次。是趙本山在央視火了以後,他想把二人轉推向全國甚至推向世界,於是關內許多城市都有了“劉老根大舞臺”關內和江南的人也聽說和欣賞到了二人轉。但二人轉畢競是黑土地生長出來的一朵奇葩,它未必適應大多數華人的口味,它當不成國粹太正常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在高溫高溼天氣裡,種植柑橘如何預防潰瘍病?該怎麼用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