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德譯洋洋
-
2 # 櫻木不哭
因為他們的天賦實力本來就一般,要是底子很好的話他們當年也不會選擇出國了,而會留在大陸的青年聯賽大殺特殺。
美國的校園體育是典型的金字塔結構,每年全美頂尖的那幾個高中生競技水平能達到NBA輪換甚至主力的層次,但也有廣大的低級別聯賽和愛好者聯賽,這幾位出國的家庭條件都很好,只要能送到美國,以他們在國內專業訓練的底子,打打低級別聯賽還是沒問題的。
唐子豪同學進橡樹山高中這事兒,首先他在那兒就呆了一年當飲水機,其次這與他經紀公司成功的炒作關係很大,再有他改過年齡也讓他在初中比賽裡出類拔萃,但到了高中就不太行了。
現在稍微有條件一點的家庭都喜歡把孩子送去國外留學,有時候不求在學業上有多麼精進,重要的是有一個留洋的履歷,增長見識再學習外語,這樣回國發展也能有個高一點的起點。
在籃球圈子裡也是一樣的,不少球二代或者家庭條件好的球員會選擇出國讀書,在美國或者歐洲打青年比賽,征戰美國的高中聯賽甚至大學聯賽,回到CBA也能有“海外籃球”經歷。但在最近10年裡,留洋歸來的中中國產球員實際上也沒出什麼球星,最大牌的是上海隊核心中鋒張兆旭,其餘的球員像唐子豪或者常林之類的都只能算角色球員。
是不是可以說海外留學經歷沒什麼作用呢?其實不然,只不過是留洋的球員本身天賦就不算頂尖。在中國,頂尖的年輕球員都早早被各支球隊的青年隊招攬了,挑剩下的球員會選擇出國鍍金。一般來說,出國打球的年輕球員實際年齡大多18歲左右,錯過了最佳的漲球期,身體素質也不如歐美球員,所以在國外出場時間並不多。沒有了實際比賽的鍛鍊,僅靠訓練來提升實力並不現實。
此外,競技體育的淘汰率很高。在大陸“傷仲永”的球員很多,因為基數大所以有打出來的;留洋的球員基數太小,如果說歷年來留洋的人都不到100個,那麼能打上CBA主力的球員就更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