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真正鱷魚不哭

    諸葛亮甩郭嘉十八條街。

    什麼“奉孝不死諸葛不出”完全是胡扯。郭嘉也就是個出主意的(最多兼管情報),具體執行不是他的工作範疇。而諸葛亮是蜀漢最高統帥,大大小小事務要他拍板拿主意,還要具體安排執行並監督落實情況。他們高度根本不同,完全沒有可比性。

    借用菜九段的說法:諸葛亮是操盤手,郭嘉是股評家(原文是說劉邦和張良關係,對照起來差不多)。凡事不只是搖搖鵝毛扇出出主意就行的,重要的是實實在在去落實完成,現實困難是書齋“聖賢”永遠不可能一一估計到的。所以做事的人難免會犯各種錯誤,而看熱鬧的則可以“片葉不沾身”侃侃而談……

    歷代文人都有“出而為帝王師,處而為天下萬世師”的情結(狂想?)尚空談而輕實幹。於是乎,幹實事的諸葛武侯被他們塗改成一身“錦囊”的妖道……

    古有空談家,今有鍵盤俠,在他們眼中,翻嘴皮子的總比實幹家更牛。

  • 2 # 文文情感故事

    活呂布是三國時期的著名武將。他曾經是著名的猛將呂布,但在明朝末年時已經死了。

    呂布生於東漢末年,曾經是曹操的部將,後來成為著名的猛將。他曾經多次擊敗曹操的部隊,並奪得了許多城池。呂布有“虎痴”之稱,他勇猛無比,但又有些自負。

    在明朝末年,呂布已經死了。他曾在三國時期赫赫有名,但是在明朝末年的活呂布不再存在。

  • 3 # 中林之木

    曹操的失敗在於郭嘉身亡,是估念準確的。郭嘉在時,對袁氏一戰中就會分化袁譚、袁尚弟兄的力量,在“赤壁之仗”中會分化孫權與劉備的力量,先安撫好孫權,不使其如坐針氈,慌恐不安。再加上其內部順曹操而頂劉備的多,把目標指向專心攻取劉備大事可成。曹操內部眾多謀臣把眼睛一貫描向東吳的作法,不是缺心志就是壞心眼。

    諸葛亮只會告訴劉姓家族學習祖先劉邦用親民法扶漢,不會救助他人,那時劉備尚弱小,也有個好主意;就是到荀彧守護之城迎取漢帝,這個計謀無論孫策、沮授都講過,劉表和袁紹都不放心上,又有何用。

  • 4 # 二曲人

    據史載,漢獻帝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率軍南征,荊州劉琮投降,劉備軍被壓迫到江夏,諸葛亮自告奮勇去東吳說服孫權併力拒曹,孫權令周瑜、程普、魯肅率軍和劉備聯合,共商破曹之策。

    諸葛亮圓滿完成既定目標,很是高興,回程前便和東吳的魯肅一起擺宴慶賀,誰料多喝了幾杯,酒力上升,一回賓館便昏睡過去。

    忽然,見一清瘦的文士,羽扇方巾,彷彿隨風而來。將扇一揮道:孔明賢弟別來無恙!諸葛亮睜一雙惺忪的睡眼望一望,並不認識此人。便問:先生高名?來人道:我乃陽翟郭嘉是也。諸葛亮慌忙下床,雙手一輯道:久聞先生大名,不意今日屈尊來敝處,快請上坐!郭嘉也不客氣,坐下說道:今日來見賢弟,只為告誡賢弟一事,還望屈從,以應天命。孔明忙道:先生道來,敢不從命?奉孝將羽扇一偏,讓自己嘴巴和孔明耳孔相通,低聲道:天命有數,在劫難逃。曹公南征,難免一敗。大漢氣數,還靠曹公。華容古道,貴手高抬。言畢,飄然不見。孔明大為驚異,在房子細看一遍,不見來人。猛然想到郭嘉以於去年死去,莫不是靈魂來見我?活人見鬼,立時驚出一身冷汗來。

    諸葛亮一個蘇生醒來,酒意全無,細看內衣,業已溼透。這時,客房外魯肅敲門,說是該開船了,先生早回江夏,合力破曹。

  • 5 # 空明流轉時光

    可以肯定的會說“月英,快來看耶穌”,郭嘉能定生死肯定能位列仙班,現在和我們一起喝茶。

    這種假設的問題本來就無聊,不如好好看看書,如果不是何進太浪還三啥國?

    問題來了,何進浪還是不浪?

  • 6 # 沈圖2

    這是一個假設的問題。

    按提問者的意思,諸葛亮應當是郭嘉的對手。也就是說,假設諸葛亮是袁紹的謀士,為袁紹出謀劃策。

    結果,諸葛亮必敗。

    原因很簡單,良士必遇明主才能充分發揮作用。諸葛亮和郭嘉,若論謀略,旗鼓相當,不分伯仲。關鍵在主人。

    曹操遠勝袁紹。因此,曹操對郭嘉,言聽計從。袁紹對諸葛亮卻未必如此。

    所以,官渡之戰,即使諸葛亮在袁紹一方,也改變不了袁紹必敗的結局。

  • 7 # 星宿老噴法力無邊

    郭嘉算是戰術大師級別的謀士,兩軍對壘出謀劃策是他的強項。但是說到謀劃全域性曹老闆手下的頂級謀士是荀彧。是荀彧建議曹操將漢天子迎回許都才有了“挾天子以令諸侯”或“奉天子以令諸侯”。為曹操的霸業打下基礎。諸葛亮是真正的戰略大師,隆中對就是這位大師給劉備制定的戰略藍圖!不光能合理規劃發展方向,關鍵還能幫助劉備將這份藍圖變成現實,郭嘉還沒有這種能力,所以說曹操陣營的謀士裡能和諸葛亮比肩的也只有荀彧一人而已。至於司馬懿頂多就是佔了魏蜀實力懸殊的便宜!把他和諸葛亮位置對調一下估計早被打出屎了!

  • 8 # 戰神突擊002

    總有人釋出這種“關公戰秦瓊”式的“如果如何如何”的奇怪問題。不知道你是故意求關注賺流量,還是閒得無聊賣無知。昨天的歷史已經沒有“如果”了,只有已經形成的你必須接受的“結果”。你要是實在無聊,就再多睡會兒吧。

  • 9 # 夏雨風

    官渡之戰曹操打敗袁紹,關羽斬顏良爾後千里尋主。諸葛亮當時臥居在隆中,是不會與郭嘉有交集。

    既使徐庶將諸葛亮介紹給郭嘉,郭嘉也不會三顧茅廬。頂多是文人交往,一封書函也。

    而諸葛亮正在閉關進修,好像除了劉皇叔可以一抒"隆中策",其餘都不會有興趣。就是郭嘉來了,大多也是吃閉門羹。諸葛亮心懷"管仲樂毅"之志,當只會有"匡扶漢室"之意。一般關閉了"私聊"的功能,言多必失,非劉皇叔般概不交流。

    這樣,郭嘉和諸葛亮最多惺惺相惜,但卻各奔東西。

    諸葛亮從小由叔父帶大,叔父作為漢臣不斷調動,最後在荊州一帶病故。受叔父影響,諸葛亮的兩個姐姐分別嫁給名人龐德公之侄和劉表二妻之弟。諸葛亮本身娶了荊州文壇領袖黃承彥之女。因此,從小耳濡目染,諸葛亮的忠於漢室之志已是根深蒂固。對於曹操和郭嘉,諸葛亮當時年少,除了尊敬有餘,但不會盲從。他還應是在閉門修煉階段。

    無論郭嘉如何有話要說,諸葛亮都可能敬而遠之。也同樣不會出現在對立面上,做無謂的諸侯混戰。那樣,求一時功名之大快,也就同時關閉了劉備三顧茅廬之意境,更沒了"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諸葛武宗和"武侯祠"了。

  • 10 # TOKYO2022

    一直以來,三國迷們都很熟悉一句話叫“郭嘉不死,臥龍不出”。很多人都覺得三國當中最大的智者應當是劉備身邊的諸葛亮,殊不知曹操身邊的祭酒郭嘉,也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天才,相比較於諸葛亮也是毫不遜色的。郭嘉碰瓷諸葛亮?在三國謀士當中,人們更喜歡講諸葛亮與司馬懿進行對標,而郭嘉卻是個少有人問津的冷門。也正是因此,一旦有人提及諸葛亮與郭嘉,就會有人覺得這是郭嘉在碰瓷。事實證明,這樣的說法實在是大錯特錯。

    誠然,在史書《三國志》上,諸葛亮憑藉著自己的功績能夠一人佔一“傳”。而郭嘉卻需要和好幾個謀士一起,共同合成一“傳”,不僅如此,他還被劃分在曹操智囊團的第二梯隊,第一梯隊則是荀彧和賈詡。那麼,身處於第二梯隊的郭嘉又憑什麼和諸葛亮相提並論呢?在我看來,如果曹操能夠真正實現一統天下的大任,那麼郭嘉或許就會在第一梯隊了。可惜的是,最後殺出了一個司馬懿,曹氏家族不過是三國末年徒勞掙扎的水花罷了。因此,陳壽在寫《三國志》的時候,並沒有依據曹操的喜好將郭嘉放在第一梯隊。郭嘉在謀士圈子裡之所以沒能打響名聲,也和他的英年早逝有關。當時的龐統、周瑜都曾經與諸葛亮齊名過,郭嘉如果不是因為去得太早,想必也是頂級謀士當中不容忽視的一位。因此,說郭嘉碰瓷諸葛亮這樣的說法,其實是完全不成立的。而他之所以會被這麼多人忽視,其實也與他的兩大特徵有著密不可分的關聯。

    二、郭嘉的兩大特徵;一名純粹至極的謀;

    三國時期的謀士其實有很多種分類,一種是複合型謀士,另一種則是純粹型謀士。比如說諸葛亮,他就是一位妥妥的複合型謀士。除了軍事謀略之外,他還有著傑出的管理才能、文學天分,不僅如此,他還曾自創“諸葛連珠弩”,也頗得墨家真傳。

    總的來看,諸葛亮之所以能夠在三國當中如此耀眼,也不僅僅是因為他的謀略過人。若是他的謀略能夠打上80分,那麼他的治國能力就有100分。劉備之所以能夠建立蜀漢,靠的不僅僅是諸葛亮的神機妙算,還有他治國理政的能力。而郭嘉就是一位妥妥的純粹型謀士。他能夠算無遺策,走一步看十步,但卻始終沒有真正帶過兵打過仗,甚至沒怎麼上過戰場。當年曹操在攻打呂布的時候,眼見著糧草就要消耗殆盡,曹操本打算要撤退,郭嘉卻勸他速速攻打。事實證明郭嘉的選擇是對的,後來呂布果然被抓住,最終一代勇士命喪於曹操之手。在曹操決定攻打袁紹之前,也曾因為擔心後方遭遇偷襲二猶豫不決。對此,郭嘉更是直接對他打包票,聲稱江東的孫策會死於小人之手,而袁紹也會被他打得無力還手。後來的事實證明,郭嘉又一次猜對了結局。作為一名純粹型的謀士,郭嘉一向是一劍封喉!當時很多謀士的背後,都或多或少會有一定的支撐,比如說荀彧的身後就是龐大的荀氏家族,乃是潁川一帶的門閥世家。程昱作為充州的首領,背後也有一定的簇擁。而郭嘉則與他們不同,他的身後一片空蕩,只有他一人在混亂的時局中踽踽獨行。不過郭嘉並不在意這些繁文虛禮,既然自己身後無所依仗,那便全心全意追隨著曹操吧!簡單來說,郭嘉只願意為曹操所驅使,對於旁人幾乎是不屑與之打交道的。這就是強者的自傲,只願臣服於更強者。不過也正是因為郭嘉背後沒有複雜的勢力盤根錯節,所以曹操反而與他更為親厚。他知道郭嘉是個怎樣的人,也明白他不會做出傷害自己的事情。如此一來,反倒是成全了曹操與郭嘉兩人的君臣情誼。在看待時局問題時,郭嘉想來沒有後顧之憂。他不過孑然一身,自然想說什麼想做什麼都可以自由盡興。所以在評析某一事件的時候,他總能一針見血、一劍封喉。對很多事情,都能公平公正客觀地對待。在這一點上,諸葛亮就比不上他了。當年正是因為重用了馬謖,這才導致了後來的慘敗。無獨有偶,荀彧也在這一方面犯過錯,以至於最終得罪了曹操,被送了個空食盒。而沒有任何私心和雜念的郭嘉,能夠得到曹操的賞識與喜愛,自然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了。一直以來,曹操都將這位祭酒先生看作是自己的知己,也正是因此,赤壁戰敗後他也曾數次慨嘆郭嘉的早亡。其實每一段傳奇的背後都是一位傳奇人物在奮力支撐,諸葛亮的故事之所以能夠流傳千古,就是因為他眾星捧月、萬眾敬仰。而郭嘉之所以會冷門,就是因為他過於特立獨行,如同一頭獨行的猛獸,不屑於在世俗爭風。毛主席對於諸葛亮的點評尤其多,對於諸葛亮七擒孟獲得事情,主席就表示十分認同與讚賞。針對諸葛亮的隆中對,主席也提出了不一樣的看法。除此之外,他還曾經提出過“諸葛亮用兵不過二”的鮮明觀點。對於三國曆史上的街亭之敗,主席認為真正的鍋不應該由馬謖來背,而是應該怪罪諸葛亮。倘若他當初選擇了親臨戰場,結局是否就會不一樣了呢?

    與之相對應的,當年曹操在進行烏巢劫糧的時候,就是自己親自披掛上陣的。當時的處境也是十分惡劣的,前有埋伏後有追兵,眼看著就要大敗於此的時候,曹操卻開始給將士們打雞血:“不必管他們,我們只管衝!”最後在曹操的帶領之下,烏巢劫糧的事件完美落幕。不過回想一下,如果當時帶隊的不是曹操本人,將士們是否還能突圍成功呢?答案顯然是否定的。若是曹操沒有郭嘉的出謀劃策,官渡之戰想必也會輸得很慘吧。毛主席曾說過,諸葛亮的打法是一種累死人的統帥法,但郭嘉就不一樣了。他也曾多次向身邊人推薦三國志當中的《郭嘉傳》,學習郭嘉的謀略與思想。由此可見,他心目當中的偏頗。在他看來,能夠毫無餘地的多謀善斷,三國之中唯有郭嘉一人能夠做到。不僅如此,他所提出來的“十勝論”甚至比很多兵書說得還要詳盡,幾乎涉獵到了古代兵法思想的方方面面,實在是古今罕成!透過上文的相關講解,相信朋友們的內心當中也對兩人有了一定的判斷。僅僅是站在謀士這個角度來說,郭嘉是不是最厲害的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俄羅斯是資本主義了,還是美國和西方國家的假想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