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風趣的洪雅
-
2 # 清江的書畫印
七十年代往後數,我看過十多次露天電影,仔細想一想,一共看過十部電影,感人肺腑,令人難忘。
(一)《地道戰》,《地雷戰》,王孝忠演的日本鬼子演絕了,劉江演的偽軍司令,高,高家莊,實在是高…。那臺詞兒真像那麼回事。還有假武工隊長被咱八路軍識破,日本鬼子假扮農村媳婦騎著毛驢偷地雷,挖了一手屎…。
(二)《南征北戰》,馮喆演的高營長,陳戈演的我軍師長,項堃演的敵指揮官,張瑞芳演的民兵隊長,鐵牛演的班長…。每個人物都那麼真實,跟生活中的人物一模一樣,哪像現在有些電影:假。
(三)《英雄虎膽》,於洋演偵察科長曾泰,張勇手演解放軍連長,方輝演匪軍司令,王曉棠演特務阿蘭,那時候的電影真有看頭!
(四)《海魂》,崔巍、趙丹、康泰、高博、牛犇、劉瓊主演,現在只有牛犇健在了…。
(五)《平原游擊隊》,郭振清演李向陽,方化演日本鬼子,後來在七八十年代又重拍了這個電影,可沒有老《平原游擊隊》好。
(六)《鐵道游擊隊》,秦怡演芳林嫂,曹會渠演劉洪大隊長,馮喆演政委李正,陳述演日本鬼子。電影插曲《彈起我心愛的土琵琶》傳唱大江南北。
(七)《渡江偵察記》,孫道臨'李玲君`陳述主演。
(八)《冰山上的來客》,梁音主演,電影插曲《花兒為什麼這樣紅》和《懷念戰友》成為經典金曲。
(九)蘇聯電影《這裡的黎明靜悄悄》,電影特別真實。
(十)日本電影《追捕》,高蒼健演杜丘,中野良子演真由美,那個警察隊長,那個"橫路敬二"…。這部電影,在露天放映時,引起轟動!上海電影譯製片廠的配音,絕了…。
發三個圖片,源自網路,追捕,平原游擊隊,渡江偵察記,想起來了嗎?
-
3 # 站在東邊往西看
露天電影我看的太多了。
在我十來歲左右,我就跟著大人看露天電影。
那個時候能看一場電影確實是種幸福。
在六七十年代,那個時候沒有電視機,沒有電話,更沒有手機。只知道公社裡有一臺手搖的電話機。
與外界聯絡,那個年代只有透過發電報。我記得發電報憑字的個數收費,好像一個字四五分錢吧?所以在發電報的時候儘量不要寫太多的字。字數多少服從對方能夠理解看懂就行了。
我小時候看過露天電影確實很多,那個時候為了看露天電影,我跑最遠的有20多里路,比如我曾到鳳臺縣的關店鄉看露天電影,關店離家有25里路,一來一回就是50里路。要是在現在,打死我也不會走那麼遠的路去看露天電影了。
下面,在這裡我就羅列一下電影的名字。
北韓《賣花姑娘》、《苦菜花》、南斯拉夫《橋》、《卡桑德拉大橋》、《歡騰的小涼河》、《南征北戰》、《渡江偵查記》、《鐵道衛士》、《奇襲》、《奇襲白虎團》、《銅牆鐵壁》《第八個是銅像》、《東海小哨兵》、《雞毛信》、《狼牙山五壯士》、《南海風雲》、《英雄兒女》、《野
火春風斗古城》、《地道戰》、《地雷戰》、《平原作戰》、《小兵張嘎》等。有些由於時間過去了半個世紀,已經記不清楚了!
記得每看露天電影,在放電影之前都要放映中央新聞製片廠的新聞紀錄片。
-
4 # 被佔用的半夏
媽媽再愛我一次。
描寫精神病醫生林志強留學歸國,正要展開精神病院的業務,偶然發現院中一名病人,竟是他失蹤18年的母親秋霞。
原來當年其母秋霞與其父林國榮 相戀,但遭林母以秋霞身家不清白為由拆散鴛鴦,另外為國榮娶妻。已經懷孕的秋霞到鄉下投靠姨母,並在生下志強後獨力撫養,母子二人感情極佳。數年後,國榮之妻娟娟經證實不能生育,林家父母為了延續香火,用盡辦法要志強離開母親回到林家認祖歸宗。秋霞幾經內心掙扎,終於答應。
但年幼的志強因思念母親而無法過平靜生活,經常偷偷回到鄉下找母親。 一次風雨之夜,志強躲在廟外避雨,秋霞等人遍尋不著,翌晨找到時,志強已奄奄一息昏迷不醒。秋霞大為激動,失足跌下樓梯成為瘋婦。18年後,志強終於找到他心愛的母親,並以一曲兒歌“世上只有媽媽好”重新喚醒母親塵封多年的記憶,母子相認大團圓。
-
5 # 冀中一棵樹
學齡前,看過《天仙配》《馬蘭花》。文革時《地道戰》《地雷戰《南征北戰》》。跑出十幾裡地看電影,男男女女結伴,連個亮兒都沒有,也不害怕。最愛看《英雄兒女》,王芳唱的歌,記住幾句就回家記在本子上,一遍一遍整首歌都記全了,包括慰問炊事員唱的小段。“說老李,道老趙,老李老趙有功勞,飯香菜美手藝巧,戰場上也呈英豪。老李和老趙,半道遇見兩個美國佬,大喝一聲繳槍不殺,一個拿著扁擔一個拿飯勺。這玩意長長扁扁扁扁長長油光閃閃不知它是個什麼炮,撲通撲通忙跪倒,okok把槍交。”露天電影給了我無數青春的夢想和快樂。
工作後,由於沒時間,也由於電視的普及,幾乎沒看過,尤其在電影院沒看過。
-
6 # 中國鷹6110
說起看露天電影,又將我帶回到插隊落戶的年代,正當是六,七十年代,記得那時我們下放在農村,到了晚上很多生產隊(包括附近的生產隊)都有公社放映隊的來放電影,記得那時看電影,除了在自家生產隊看,還走夜路去幾里路的生產隊看,那個年代露天電影非常流行,記得當時我最喜歡看得就是戰鬥片,還有反特片,回想起來還是歷歷在目,當時經常看的感動人心的影片有抗美援朝影片:《打擊侵略者》《上甘嶺》《奇襲》《英雄兒女》。抗日戰爭片:《地道戰》《地雷戰》《鐵道游擊隊》《小兵張嘎》。解放戰爭片:《南征北戰》《遼瀋戰役》《平津戰役》《淮海戰役》。反特片:《海魂》《鐵道衛士》《前哨》《熒虹燈下的哨兵》。
-
7 # 英明果斷旭日nY
北韓電影(賣花姑娘)、(英雄兒女)、(打擊侵略者)、(春苗)、南斯拉夫電影(橋)、(奇襲)、(霓虹燈下的哨兵)、現代京劇(紅燈記)、(沙家浜)、(智取威虎山)、(海港)。
-
8 # 熱情的史想
在七、八十年代初,電影是我們接觸外部世界最直接和最快捷的一種形式,從電影裡我們知道了地道戰、地雷戰是怎麼回事,也從電影裡認識了捨身炸碉堡的董存瑞,用身體堵敵人暗堡槍眼的黃繼光、忍受烈火燃燒身體一聲不吭的邱少雲等許多英雄人物。在我們幼小的心靈裡,英雄們是我們無比敬仰和崇拜的偶像!
當時,最高興的莫過於在自己村子裡放電影了,那時候是孩子們最快樂的時光,因為銀幕就架在村子裡的打穀場上,孩子們早早把家裡的板凳搬到打穀場上佔好位置,方便晚上全家老少一起觀影。如果在較遠的學校裡放映,哥哥姐姐們便會用竹子、煤油、碎布早早地做好火把,到了晚上,孩子們便會呼朋引伴地舉著高高的火把出發了,在長長的河堤路上,看電影的人群組成了蜿蜒一兩公里長長的火龍,場景蔚為壯觀!
放電影的訊息大都來自電影場。當一場電影結束時,放映員就開始預報下一場電影在哪個村放和放什麼影片,於是第二天我們就向那個村趕去,一般都如放映員預報的那樣。但也有更改時間和地點的,因訊息不靈,害得許多人白跑一趟。更改來又更改回去的也有,那時,跑在前頭的開始往回趕,遇到後邊趕來的一群大人,說放映地點又改到原地了,於是又跟在一群大人的屁股後邊,屁顛屁顛地向那個村的打穀場趕去。
電影放映前,村支書和村長還要利用放映機邊的擴音器開映前大會,過過會癮。村長講授農業科技知識,支書多是宣傳計劃生育政策。大家聽不進去,只盼電影早些放。在放映機向銀幕上對光時,坐在中間的孩子便用手擋住一點光線,讓自己的巴掌或小貓小兔的手勢映到銀幕上。這隻有早到而又坐在放映機正前方的孩子們才能做到;去晚了,只能到銀幕的反面看,也就失去了用手擋光投影的樂趣。我那時看的露天電影,多是從反面看的,看到的畫面一點都不少,只是認銀幕上的字特別困難。從反面看也有我自己的理由:一是每部影片都要看好多遍,甚至連解說詞都記下了,無須去認銀幕上的字;二是正面人多擁擠,我怕擠人,也怕被人擠。
一盤膠片放完了,就要換下一盤膠片,一部電影往往要放三四盤膠片。換膠片的間隔,是電影場上最擁擠之時,因為許多人要趁此機會到場外小便,還有許多人在尋找擠散了的夥伴,大呼小叫地亂成一片。但一到影片繼續放映,立馬就會安靜下來。電影結束後,人們都成群結伴地回家了,留在電影場上的是水果的皮,是瓜籽的殼,是嬰兒的鞋,是板凳的腿,偶爾還有小學生的課本,場地上一片狼藉。記得我有個丟了課本的小學同學,第二天天一亮就跑去找,但沒有找到,卻撿到了一個錢包,交到學校裡去,被表揚了整整一個學期。
後來由於電視在鄉村裡慢慢地普及開去,人們看露天電影的機會也就越來越少了,偶爾看上一場,也已沒有往日的興致了。現在國家富裕,社會進步,文化生活豐富多彩,人們有了更多的娛樂方式,但不可否認的是,七、八十年代的鄉村電影確是當時文化生活的最大亮點,為豐富和活躍廣大鄉村的精神生活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
9 # 使用者何笑雲
答:以前看電影是在露天電影,我的是巜看不見的戰線》北韓片,巜列寧在十月》蘇聯片,巜賣花姑娘》本國片,還有樣板戲《紅燈記》巜沙家浜》智取威虎山,白毛女等等吧,都非常到位。
-
10 # 鄉下人1個
作為新中國的同齡人,我們的童年和青年時代,幾乎都是看的露天電影。我是農村人,而我老家所在的村(大隊)裡有一個解放軍駐軍部隊,可能是一個連的建制,駐地裡聳立著一架雷達,可能是海防的一個組成部分。
有解放軍在,所以經常放露天電影,而且戰士們是軍民一體,凡放電影,總把村民們的男女老少安排在最佳觀看位置,戰士們的凳子都讓給鄉親,他們是站在最後排觀看。
放映的大多是新中國時代的戰鬥電影,例如《南征北戰》《戰上海》《董存瑞》《狼牙山五壯士》《上甘嶺》等等,至今記憶猶新。另外還有一部《梁山伯與祝英臺》,也給我留下印象。
露天電影留給了我“軍民團結如一人,試看天下誰能敵”的雄壯和美好印象!
-
11 # 世通27
還有,《黨的女兒》《上甘嶺》《英雄兒女》《冰山上的來容》《豔陽天》《金光大道》《青松嶺》《戰洪圖》巜地道戰》《地雷戰》《南爭北戰》從《智取華山》《雷鋒》《小兵張嘎》《雞毛信》《半夜雞叫》《甲午風雲》巜密密圖紙》《鋒火列車》《渡江偵查記》《七天七夜》《突破烏江》《戰上海》《奇襲》《草原英雄小姐妹》《賣火柴的小女孩》《三毛流量記》等等。都是以正能量,讓人感動,崔人淚下。
-
12 # 熱愛生活187297527
我是60後,那個年代電視很少很少,電影都是露天的,小時候看電影和大人們飽十里八里著電影,巜紅色娘子軍》,《地道戰》,《地雷戰》,《奇襲白虎團》,《小兵張嘎》,《劉胡蘭》等等吧。到80年一個村也很少有電視。
回覆列表
我以前晚上看露天電影名字叫,鐵道游擊隊,平原游擊隊,白毛女,董存瑞,黃繼光,狼牙山五壯士,
非常感人肺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