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無為教育13老師
-
2 # 四川達州人
很正常啊。
1952年全國開始統一高考,當年招錄6.6萬人,沒有錄取率記載。1977年恢復高考,錄取率4.8%。1999年擴招之後,達到56%,2022年達到92.89%。
雖然這些資料都包括高職等在內,那麼你說,大學生滿街都是了,怎麼可能不成為社會底層呢?
中國需要那麼多大學生嘛?
-
3 # 思辨明理
這樣的表述不夠嚴謹,什麼叫大學生逐漸淪為“社會底層”。這些年中國大學畢業生的人數已過千萬,從絕對數來看確實不算少,但是放在十四億人口的總數上,佔比並不高。應該說這些年中國高等教育發展取得了很大的進步,毛入學率基本上達到了發達國家的水平。全球工程師的數量中國第一。這和高等教育的普及密不可分。
為什麼曾經作為天之驕子大學生,現在變成了沒有那麼高大上了,說明時代的進步,國家經濟實力的增強。想當年為什麼只有少數人可以接受高等教育,是因為沒有那麼多的學校可以容納更多的學生。大學生就非常的稀缺。經歷四十年的改革開放,國家的經濟得到很大的發展,有能力招收更多學生接受高等教育,也縮小了和發達國家高等教育的入學率。
一個國家能不能持續的高質量發展,取決於人才的儲備,中國現在是製造業大國,正在向製造業強國邁進,需要大量的高素質的人才,高等教育的普及為高素質人才的培養提供了保障。我們要正確看待不斷增加的大學生現象,畢竟我們人口的基數太大,中國不能總是依靠廉價勞動力的紅利,而是要將廉價勞動力轉變為高質量的人口紅利。
-
4 # 棲鳳人家
大學生風光不再,最根本最直接的原因還是大學生本身綜合素質太差,不能適應社會發展的要求。
自從恢復了高考之後,應試教育成為了幾十年教育的主流,導致了學校和家長都成了唯分數論者,素質教育形同虛設。從幼兒園到大學畢業幾乎都是家長陪讀,學生從小到大都缺乏必要的生存能力,成就了一批批高分低能的大學生。畢業後高不成低不就,難以適應複雜的社會環境。
教育觀念的改變已迫在眉睫,全社會應及早從娃娃的自立開始,不用接送,不能陪讀,更不能要家長來督促學生家庭作業的完成。學校老師要真正承擔起“傳道授業解惑”的作用。
-
5 # 天地79740
普通大學,自費大學讀出來的連技校生都不如,因為沒有明確的專業。這些學生絕大部分自主學習能力很差,混個夲夲而已。
-
6 # 沉著河流ya
從2000年起大學擴招,學歷通貨膨脹明顯;師資水平下降,包括專業造詣和道德水準。以前的天之驕子搖籃成為目前草根中產的孵化房。僧多粥少,大學生就業已成為當務之急。
-
7 # 豁達開拓未來
社會底層,也就是工作底層,收入低。這也沒關係,先生存再發展。
要清楚地明白,從看門人、外賣到經理、公務員、有編或合同工等,都是離不開守八小時工資收入的僱員,都是收入有限且沒有槓桿作用的提水桶者。
任何的時代都是以思考被動的收入為安全,而不是工資收入為安全。
因此,自己在做什麼工作不重要,重要的是學會如何把工資收入轉化成被動收入,也就是如何從提水桶者轉換到鋪水管道者這才是明智的。
-
8 # 春發秋實
有實力才能有魅力,才能有競爭力。社會就是殘酷競爭,優勝劣汰是社會規律,物競天擇適者生存既是自然規律,也是人類生存規律。
目前,中國高等教育已經進入普及化階段,大學生已經不再是精英人才,少數大學生成為社會棟樑之才是應有的,部分大學生成為骨幹中堅力量也是正常的,相當一部分大學生成為普通工作者也是符合規律的。
問題的關鍵是,大學生不僅要有大學生之名,還要有大學生之實才行。眼下,高等教育人才培養質量不高,相當數量的大學生缺少真才實學,這是不容迴避的客觀問題。如今的大學生,與精英教育階段的大學生質量水平不能同日而語。
對於大學生個人來說,要想成為人上人,發展到社會的中層或高層,唯有增強自身的實力,包括專業知識、技術技能、素質能力,全面提高競爭資本。
相信,是金子總會發光,是沙子總會淘汰,大浪淘沙最終勝出者都是強者!別再為大學生的名頭沾沾自喜了,下大功夫下真功夫下苦功夫強大自己吧,果真自己強大了,何愁處於社會“底層”。
-
9 # 劉亞桐怡
提這個問題的人純屬是憑空捏造了吧,怎麼大學生就淪為社會底層了。應該大學生逐漸成為了國家的中流支柱吧。我們每一箇中國公民既有說話的權利,同時也有說話的責任!那就是請不要販賣焦慮!客觀的實事求是的說話,甚至是少說話多做事。[太陽]
-
10 # 風行水上雨飄空
摻水太多了。
第一,大學本就應實行精英教育,培養社會棟樑之才,成為社會的中堅力量,或者成為社會的骨幹。大學擴招前與擴招後的大學生,整體素質明視訊記憶體較大差異。
第二,擴招後,實行的是平民化教育,大幅度拉低了大學生的整體水平。我們單位大學生不少,真正扛大樑的,還是擴招前畢業的老大學生。
第三,學習質量大幅度下滑。我經常出差,在火車上遇過到不同時期各種各樣的大學生,就本人所學專業的也遇見不少。一問專業課,不到我上大學時的2/3;民辦學校的更差,不到1/3。二問學時,根本達不到九十年代前大學的1/2。三問課外閱讀,少得可憐。我遇到過不少讀本人所學專業的大學生,他們居然很多必讀書,都沒有讀過,更別說擴充套件範圍(相關聯書籍)了。學時少,讀書少,範圍小,不少人就是學混子罷了!
第四,擴招人數太多,優質教育資源被稀釋了,教學水平下降了。我上大學時,全校所有學生包括碩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不到5000人,教過我的老師,有上央視臺百家講壇的,有的老師後來成了清華、北大、南開等學校的博導。擴招後,在校學生幾萬人,教育力量明顯被削弱了。名師出高徒,沒名師咋出高徒?
第五,現在的大學生不少人擔當精神太差,不靠譜的太多了,吃苦耐勞更少。三十多年的工作經歷中,見過太多擴招後的普通大學生的工作狀態,耳提面命都不行,推諉拖拉的水平倒不低。他們中不少人,不推不動,推推動動,得過且過,根本談不上什麼兢兢業業了!
第六,享樂主義太重,什麼奉獻精神等等,都是嘴皮子上的事。
其它弊病太多,主要是人都作不好,能做好什麼事?
-
11 # 水牛不水
大學成為基礎教育,很正常。社會在發展科技在進步,你想一個大學生就成為行業人才那是以前,現在大學生就業都得有從零開始積累社會經驗的心態。
-
12 # 寒冬明潔
每年有很多大學生,從大一開始週末,節假日兼職,比較多的是發傳單,商場協銷員,家教,模特……。
從接觸過的幾百人來看,他們大多不太靈活,站在那裡不知道做啥好,不時躲在角落坐著,有的拿著手機就停不下來。
也遇到過極少數很能吃苦的,天天最早到,最晚走,期間不停忙活,有的甚至能達成交易,對於這種,結算工資時,每每多付一部分作為獎金。
並不是大學生的錯,是時代造就的。
-
13 # 溫柔海洋10
八十年代高等教育是精英教育,物以稀為貴,“大學生”如雷貫耳,自然風光無限。現在的高等教育是職業教育,氾濫會成災“大學生”似過江之鯽,肯定淪為底層。
-
14 # 誰給推薦個使用者名稱
上了大學也不妨礙在工地搬磚提升“層次吧”?
社會里就是這麼多人在競爭,如果工作機會一樣多,上不上大學只能提高整體層次,不能改變相對層次。整體層次的提升看一下中國的人均GDP從改開之初的不到一千到現在超過一萬美元就知道了。相對層次的不能改變看一下中小學都有博士做老師,很多大學生做外賣小哥就知道了。
但是,中國的工作機會在改革開放以後一直是在增加的,每年新增就業一千萬到兩千萬之間。看一下人口曲線就知道了,就業人口遠高於退休人口。
同時,中國的勞動生產率也是一直在提升的,也就是說你不上大學很多工作就做不了,你會在和其他人的競爭中處於更不利的地位,會有更大機會落入“底層”。
那麼還上大學有什麼意義?你可以提升競爭力,更有可能提升你的“層次”。而且你永遠保持去做不需要大學教育的工作。簡單說你只在幼兒園學了數數,沒有能力去大學教微積分。你在大學學了微積分,可以去幼兒園教數數,甚至可以去工地搬磚提升“層次”。
回覆列表
儒家用“唯有讀書高”忽悠讀書人幾千年,讓這些人本來可以學的更好,卻浪費在八股文裡。
幾百萬就業難的大學生,就是很好的例子。
之前有官府給背書的情況下,而且大學生數量本來就少,大學生還混的不錯;即使是一天上班就看報紙喝茶,也沒人把你當做蠢才!
1、然後現在大學生越來越多,社會大學的考核,那可是沒有人給你背書的;
2、任憑你有什麼光環,在“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面前,都不值一提;
3、所以真相掩蓋不住了,就出現幾百萬大學生就業難了。這個騙局終於被發現了。
4、而像你這樣子,沒有被忽悠入局的學生,還羨慕之前入局的人,還想讓自己的孩子繼續入局。這就是儒家的騙局,厲害之處。
5、因為在這個騙局之下,你可能永遠不知道自己到底失去了什麼。
因為你是一隻小魚,你是一匹千里馬,你是小企鵝、小象、小狗、小老虎和小海豹,但是讓你學習爬樹十幾年之後,你已經不知道自己是誰了。
你也根本不會知道,魚入大海之後,可能會化龍的。
只有少數孩子知道自己失去了什麼,就像那些考上清華北大卻要自殺的孩子一樣,他們知道,一條爬到大樹之巔的小魚,是活不了的。
你還傻傻的不知道自己失去了什麼嗎?
你還傻傻的,不知道自己是誰嗎?
6、所以我已經專門寫了一篇文章,來揭露這個騙局。《結束內卷,360行精英輩出的根本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