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四川達州人

    什麼水平?

    萬戶,過去基本等於一個縣。也就是一個縣的稅金和財政收入,去除行政開支後全部屬於萬戶侯所有的。

    得把今天的超額財政負擔去除,畢竟古代一個縣實際只有知縣,縣丞,主簿,學官是中央負擔,僕役,稅卒,差役,官媒婆這些是地方財政負擔的,基層是宗族自治體制,所以一個縣的財政負擔人數也就二三百人,大縣才近千人。

    去除醫院學校這些,減少行政負擔,一個縣今天少也是七八億財政收入,剩一半是年入4億。這得多大一家公司啊,而且還是稅後的淨收入。

  • 2 # 懷舊憧憬

    毛主席的一句“糞土當年萬戶侯”,將當時那些軍閥官僚看作糞土,表達偉人對那些軍閥的蔑視。

    但萬戶侯本意指食邑萬戶以上,號稱"萬戶侯"(漢代侯爵最高的一層,其中衛青與霍去病是典型代表),後來泛指高官貴爵。萬戶侯在封建社會作為一個特殊階層,擁有很高的社會地位,掌握著大量的社會資源(包括人力、物力、財力、關稅及自然資源等)。

    看一下各個朝代的封爵情況就知道了:

    一、先秦時期的封爵

    1、上古的“爵”

    黃帝:方制萬里,為萬國,各百里。

    唐虞夏:建國凡五等:公、侯、伯、子、男。

    殷:公、侯、伯三等,公百里,侯七十里,伯五十里。

    周:公、侯、伯、子、男五等,公侯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周公居攝改制,大其封,公五百里,侯四百里,伯三百里,子二百里,男百里。

    2、春秋戰國時的封爵

    戰國以前,各諸侯大陸部的爵實際上有卿、大夫、士三級,每級又分上中下三等。各國按國大小待遇不同。

    戰國時,各國的爵大致有卿、大夫等。如各國都曾有“上卿”、“亞卿”、“客卿”等,均為將相所得的高爵。

    秦國自商鞅變法後,定二十等軍功爵:

    一級公士,二上造,三簪嫋,四不更(以上相當於“士”)。

    五大夫,六官大夫,七公大夫,八公乘,九五大夫(以上相當於“大夫”)。

    十左庶長,十一右庶長,十二左更,十三中更,十四右更,十五少上造,十六大上造,十七駟車庶長,十八大庶長(以上相當於“卿”)。

    十九關內侯,二十徹侯(以上相當於“諸侯”)。

    二、秦漢時期的封爵

    秦滅六國,實行純粹的郡縣制,賞爵仍為二十等爵。

    漢仍承秦二十等爵(武帝時改徹侯稱列侯),其中七大夫以上為吏爵,可令食邑;七大夫以下為民爵,只及其身與戶。

    三、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封爵

    1、曹魏的封爵

    自曹魏起正式廢除了秦漢以來的二十等爵,實行公侯伯子男五等制度,以後為歷朝所沿行。

    2、兩晉的封爵

    晉武帝咸寧三年(275年)定製,爵位有:王、公、侯、伯、子、男、開國郡公、開國縣公、開國郡侯、開國縣侯、開國侯、開國伯、開國子、開國男、鄉亭侯、關內侯。

    3、南朝的封爵

    南朝宋制因兩晉,唯大小國皆三軍(至孝建中,國官屬不得對其主稱臣,改稱下官)。

    梁封爵大體因前代,定製:諸王言稱令,境內稱之為殿下;公侯言稱教,境內稱之為第下;皆自稱為寡人。

    陳有郡王、嗣王、藩王、開國郡公、開國縣公、侯、伯、子、男、沐食侯、鄉亭侯、關中關外侯,凡十二等。

    4、北朝的封爵

    北魏道武帝皇始元年(396年),始封五等爵;天賜元年,減五等爵為四等:王、公、侯、子,王封大郡。公封小郡,侯封大縣,子封小縣。後又復添伯、男二等。

    四、隋唐時期的封爵

    1、隋朝的封爵

    隋文帝開皇年間,設爵國王、郡王、國公、郡公、縣公、侯、伯、子、男九等。

    2、唐朝的封爵

    唐太宗定爵制九等:一等為王,二等為嗣王、郡王,三等為國公,四等為開國郡公,五等為開國縣公,六等為開國縣侯,七等為開國縣伯,八等為開國縣子,九等為開國縣男。

    五、宋遼金元時期的封爵

    1、宋朝的封爵

    宋初的封爵增加到十二級,為王、嗣王、郡王、國公、郡公、開國公、開國郡公、開國縣公、開國侯、開國伯、開國子、開國男。

    2、遼金的封爵

    遼的封爵很多繼承唐制,也有王和五等爵,以及食邑、食實封等制度。

    3、元朝的封爵

    元爵分為:王正一品,郡王從一品,國公正二品,郡公從二品,郡侯正三品,郡侯從三品,郡伯正四品,郡伯從四品,縣子正五品,縣男從五品。

    六、明清時期的封爵

    明清的封爵分宗室和功臣外戚兩種。

  • 3 # W無記J

    古代的萬戶侯,也就是有權力管轄一萬戶人家的官員。

    一萬戶人家,不管是現代還是古代,至少也應該有三五萬人口以上。

    三五萬人口,如果放在今天,充其量也就是一個鄉鎮的人口。也就是說,萬戶侯只是相當於是個鄉長或者鎮長。

    但如果是放在古代,因為那時候全國的人口基數少,所以相對來說權力就很大。

    比如就拿漢朝時期來說,據史料記載,西漢初期的全華人口大概是在1500萬至1800萬之間。

    也就是說,如果拿萬戶侯放在西漢時期,那麼應該相當於是現在的省長或者是市長了,所以權力還是很大的。

    即便是萬戶侯放在古代其它幾個朝代,我想,至少也應該等同於是一個將軍大小的官員吧!

    至於問到萬戶侯的收入水平到底怎麼樣?

    因為據我瞭解,萬戶侯不但是管理著所轄地方的一萬戶人口,而且這一萬戶的賦稅收入,包括豬馬牛羊和耕地也基本上是屬於萬戶侯自己私人所有的。

    所以,如果正好是遇到古代的萬戶侯所屬封地很富庶,那麼,幾代萬戶侯做下來,財富不說離富可敵國,但至少也是相當的有錢。

    古代的萬戶侯一般都是戰功非常卓著的人,才有可能會被皇帝封賞的。而且萬戶侯最大的財富就是:有權擁有屬於自己的私人軍隊。

  • 4 # 使用者何生華

    古代的萬戶侯就相當於現在土皇帝,就是現在合理合法的土豪啊!古時候,萬戶侯就是萬戶所要敬仰的侯王,就是在戰爭中表現積極,又能夠聽從指揮的安排布曙的將令實行獎勵的政策,開始是利用土地,得到獎勵的都是侯王將相。土地都用來獎勵完了,還有這麼多的將士需要獎勵,就採取萬戶侯的辦法來進行獎勵,規定一個責任目標,在一定的時候完成了責任目標都有獎勵,原來是在中央統一進行,現在改為在民間進行,比如說一個人表現十分的突出,該由這裡的萬戶人家,進行獎勵,這劃定的一萬戶人家就是你們的衣食父母,就成為了眾目睽睽的萬戶侯。萬戶侯在組織生產和生活中,確實發揮著一定的作用,不光是空有其名,體現出軍民團結如有人,試看天下誰能敵的效果。

  • 5 # 微風細浪

    這是春秋戰國時代的產物,後來秦朝統一中國實行郡縣制,分封制就沒有了。

    春秋戰國時代人口不多,夠5000人口就可以設定一個縣,一般一個縣人口500-3000人,平均一個縣17500人。按每戶5口人計算,一個縣有3500戶。

    按照這個算,萬戶侯有一萬戶,按下一戶5口人算,共有50000人口,相當於2.85個縣,這相當富裕了,有接近三個縣的面積和人口養活一個萬戶侯,生活自然很好了。

    說到收入,那時繳稅指著耕地,一般稅收是十五抽一,也就是要把收穫的十五分之一(6.6%)交稅,十五戶人家的稅收頂一家人的收入,按這個算收入是666戶的年收入,這只是土地的收入,再加上屠宰稅、交易稅、義務工等雜七雜八的稅收,一年萬戶後收入是1000戶人家的收入是沒有問題的,如果按照現在的收入來算,一戶年收入7萬,1000戶就是7000萬,年收入7000萬放在現在也是富豪級別的。

  • 6 # 隱士夢言

    所謂的萬戶侯,就是擁有了一萬戶人家的稅收權力,可以透過對自己管轄的這一萬戶人家的稅收,來充當自己的收入了。等於是一萬戶人家養著他一家人了。

    當然,稅收不可能是直接掠奪人家的所有財產收入。比如,這一萬戶人家,每家每個月收入1000塊,萬戶侯從每家收取1塊的稅金,並不算高,而萬戶侯則可以一次性收入一萬塊,就已經是別人家的十倍了。

    如果朝廷政府的稅法管制再不到位,萬戶侯可以私自制定苛捐雜稅的話,那麼這個萬戶侯的身份,基本就是一個小地方的土皇帝了!

    例如劉邦,在舉事之前,身份是沛縣亭長的身份。根據郡縣制的分化,一村當中,每十戶人家為一亭,那麼劉邦所管轄的,就是這十戶人家。基本相當於現在的一個居委會樓門長的身份。

    戰場上的百夫長,那就是一個人可以領導一百人的隊伍,基本相當於現在的連長職務了。

    此後還有千戶大人,但是這十戶百夫長千戶,其實都是朝廷委派的執行官員,或許也擁有收稅的權力,但稅金是要上交的,不是屬於他們自己的。

    而到了萬戶侯的地位了,那就是擁有了私自佔有萬戶人家稅收的權力了。

    所謂的封建制度,意思就是分封建設制度,是中央集權之下,根據不同級別,分封各個地方的建設管理許可權的制度,叫做封建制度!指的是土地的管理權分配!

    所以,封建制度不一定就代表落後愚昧。例如西方,很多國家壓根就沒有封建制度階段,都是直接從奴隸制度跳到了資本主義制度的。對比之下,中國的封建制度2000年,其實對標同期的西方,還一直都是處於奴隸制當中呢!那封建制度就是絕對進步的制度了!

  • 7 # 於無聲處沒有雷

    “侯”,知道“諸侯”二字麼?“周文王”就是“商紂王”下面一“諸侯”。擁有一方領地和軍隊。

    “萬戶”言其多,“戶”是指一戶納稅的人家,萬戶當然是指擁有超“萬戶”以上的納稅人口的“諸侯”。

    而能封侯的要麼是跟隨“皇帝”南征北戰的功臣,要麼是“皇帝”的兄弟們。如“韓信”跟隨劉邦打天下被封“侯”。後又怕他勢力大日後不好控制造反而被“卡喳”了。

    “吳三桂”也是“侯”,後也被“清”剿滅。你說有多大地位?按現在說就是美國一州的“州長”,中國一省長。

    不過,今天的省長丶州長,可都沒“古代”的“侯”權力大呢。那時的“侯”是獨斷一方,有忠於自己的軍隊。所以“皇上”最怕他們做大而不好控制,所以常常要“削番”,削弱他們的力量或乾脆剿滅而徹底放心。

    明朝“朱允文”就是以“清君側”的名義而“削番”,試圖剝奪“朱隸”的權力。結果適得其反,導致“朱隸”打進“南京城”而結束,至此開創“朱隸時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沒考上普高,只能上職業高中,職高可以考大學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