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文藻巧翁
-
2 # 木山文
《尚書”原來稱為《書》,稱為《尚書》始於哪個朝代?
中國在很古的時候就有了專門記載歷史的史官,古代史官所記載的歷史文獻大體上分為兩類,一類是按著年月次序逐條記錄國家大事的“編年史”;另一類是記錄國王和大臣們有關國家大事的言論和政令的檔案。《尚書》就是後面這種檔案文獻的一部彙編。
最早從什麼時候開始儲存這樣成篇的文獻,我們不能斷言,但可以肯定的是,殷代已經建立了儲存檔案的制度。西周初年的周公旦曾經說過“惟殷先人,有冊有典”(《尚書-多士》)。
《尚書》的內容,大部分是古代帝王們向臣下或民眾所發表的訓令和向軍隊所宣佈的誓師詞,以及大臣們向君主所提出的建議和規勸;小部分是關於遠古歷史的傳說。這是一部歷史檔案彙編,也包括了許多篇不同時代的史料。
它所涉及的時代,上起唐虞,下迄春秋前期,為時至少約一千三百多年(公元前2000年左右至公元前七世紀)。但是,我們今天所見到的《尚書》中的文獻資料並不完全是真實可靠的原始資料,就目前的一般看法而言,其中最古的真實史料是記載殷王盤庚遷都的《盤庚篇》。這篇檔案文獻的寫成年代大約在公元前十四世紀上半期。因此,我們可以說《尚書》中所儲存的最古的檔案文獻,其時代距今已有三千三百多年。
春秋末年,儒家的始祖孔子在整理古籍,提倡學術和普及教育方面起過很大作用,他經常和弟子們講論《詩》、《書》,使這些文獻得到更廣泛的流傳。正因為這樣,後代儒家才把《尚書》奉為經典。
《尚書》的定本很可能是在戰國未期出現的。因為《尚書》中的《堯典》和《禹貢》等篇關於唐、虞和夏禹時期的記載與戰國中期以前所有關於上古時代的傳說都不大符合;其中所體現的是大一統國家的觀念,而且表現得十分具體,象那樣具體的大一統觀念至少應當是戰國晚期的人才會具有的。同時,這幾篇還涉及一些地理知識和地名,根據歷史事實來考察,這些地理知識和地名也只有到戰國晚期才會被人們所知道。
既然《尚書》的定本中已收進了《堯典》和《禹貢》這樣晚出的文獻,當然也就說明了這個定本的編成年代不得早於戰國晚期之前。
回覆列表
【尚書】中國古代最早的一部記言體檔案彙編。儒家經典之一。原稱《書》,因記上古之事,故名《尚書》(尚,古通上),又稱《書經》。所記上起原始社會未期的虞舜時期,下訖春秋時秦穆公,按時代先後,分為《虞書》、《夏書》、《商書》、《周書》四個部分。《虞書》和《夏書》不可能出於當時人記錄,似後人根據傳說整理或改寫而成。《商書》和《周書》,則絕大部分為當時作品,個別篇目成於春秋以後。漢代學者認為由孔子所編訂,後人提出懷疑,認為其中有些篇章成於戰國時代,不可能在孔子時就編入本書。比較可值的看法是,這部文書彙編,既不是成於一時,也非出於一人之手,而是經過較長時期的彙集流傳,到春秋戰國時才最後定型的。西漢初,存二十八篇,由伏生所傳,用漢代通行的文字寫成,稱《今日尚書》。又相傳漢武帝末年,魯恭王劉餘從孔子宅壁中發現用蝌蚪文寫成的《尚書》,稱為《古文尚書》。後佚失。東晉元帝時,豫章內史梅賾,向朝廷l上獻自稱是孔安國作傳的偽《古文尚書》。這部《尚書》在社會上流行了很長時間,影響也較大。至清人閻若璩撰《古文尚書疏證》,以確鑿的事實,證明其為偽作,世始稱偽《古文尚書》。現通行的《十三經注疏》本《尚書》是《今文尚書》與偽《古文尚書》的合編。
《尚書》是研究中國原始社會末期和夏商周社會歷史的珍貴資料。有些還可以與甲骨、金文互相參證,以考見歷史的本來面貌。注本有唐孔穎達《尚書正義》、南宋蔡沈《書經集解》。清孫星衍《尚書今古文疏證》,輯集漢、魏、隋、唐舊注,並吸收了清代學者的研究成果,頗便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