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不上火喝純淨水

    表達了李逵此人做事很直白,不考慮細節,帶母親出遠門,只拿了一個小行李袋,給母親找水,也沒有具器,在當時山上有沒有老虎,肯定是有定論的,大意將瞎眼的老人一人留在山崗上最終悲劇。 作者想表達李逵就是個沒腦子的莽夫

  • 2 # 老頑童彩雲分童

    從因果角度來看,李逵造下的孽,報應在了其母身上。

    原文中,李逵是梁山軍隊中的開路先鋒,也算得上是一員猛將。

    但是死於李逵的無辜百姓很多,所以李逵也是一個濫殺無辜的魔鬼。

    李逵對母親極其孝順,想帶著母親去梁山泊享福,半路遇猛虎,其母慘遭虎啖。

    一切皆是上天安排,老母親口渴,李逵去找水,但沒有盛水的容器。

    李逵來到一廢舊的寺廟裡,把香火爐弄壞後,也算可以盛水用了,無意間也得罪了神靈。

    一殺戮太重又得罪了神靈的人,其母親的悲慘遭遇也就順理成章了。

    筆者更願意相信是李逵自己把母親給殺害了,老虎其實就是李逵的魔性幻化而來的。

    隨後,李逵又團滅了老虎一家,正好是把自己魔鬼的一面親手給滅了。

    所以李逵最後的結局,與其說是被宋江所殺,不如說是自殺更貼切。

    小時候讀《水滸傳》,理解的是好漢們的快意恩仇,其實原著裡面有很多隱喻是前後呼應的。

    並且還隱藏著很多玄學、因果迴圈等,現在看來,《水滸傳》所以能成為四大名著之一,是有其道理的。

    答畢,感謝朋友們的支援和鼓勵

  • 3 # 一筆史意

    李逵跟宋江,那是赤膽之心,忠於宋江,肝腦塗地都願意;其他上梁山的,如徐寧那是什麼待遇?

    好言的勸說其上山,家中一併家眷都護送來梁山,讓徐寧沒有後顧之憂;要說李逵和徐寧差在哪裡?出身的問題。一個是朝廷的現任軍官,有地位;一個是出身低賤的貧苦人家;論李逵厲害還是徐寧厲害,當然是李逵,他可以不怕生死的衝,徐寧呢,如果不怕生死就不會上梁山了,這一點李逵比徐寧強多了。

    如果說和徐寧比,李逵比不過出身,比不過當時的地位,更比不過在宋江眼力的那個所謂的官僚階級;你是朝廷的正式武將,李逵是啥?不要命地賴,不怕死的滾刀肉。

    還有一個,可以說出戰根本沒見著,至於出了多少力,就更別說了。這位就是蕭讓,寫字一把好手。他上梁山純粹是湊個數而已,然他的家眷也能受到護送,來梁山;李逵呢?宋江的跟班,影子一樣的存在,卻得不到大哥一句話的事,派人去接李逵的老母,這的確有點說不過去,李逵為宋江那可是,你宋江說打誰,殺那,李逵毫不含糊,去執行,怎麼到了李逵這裡,宋江就不替李逵想一點點,派人去接李逵的老母呢?

    看來李逵還是看不透宋江的眼裡,到底誰才是他法眼裡值得去做的,至少李逵沒有在宋江心坎裡真正去想過,怎麼讓兄弟安心梁山,如何奉養老母的事為兄弟盡點力。

    李逵比蕭讓來說,一百個蕭讓都不止,大家都看得明白,衝鋒殺敵李逵不在話下,時刻為宋江安危著想,生怕宋江有閃失,寧可自己折了,也不能讓大哥宋江有危險,李逵一心為誰?宋江明白,就是因為李逵太把宋江看過高,以至於宋江低頭不知李逵的所求。

    李逵接老母上梁山,宋江知道的,為啥不派人接應一下,他怕啊,李逵頭腦簡單,如果被官府抓了,這頂多失去一個莽夫而已,說不定少一個這樣的莽夫,宋江根本就不當回事。

    半路,李逵老母口渴,李逵到處找水,好不容易找來水了,老母卻被惡虎吃了,李逵憤而殺虎。李逵雖說莽夫一點,但對於老母的孝心比起他人來,那是真正的感於天地,真摯的孝心。

    如果說宋江能夠替李逵考慮一分,派幾個人跟隨李逵,或者暗中派幾個好手,接應李逵,都不會發生這樣的悲劇。

    說到底,問題在哪裡?一是李逵自做主張,下山接老母;二是不聽哥嫂勸說,執意要帶老母走;三是李逵自覺是個人物,以為能受到宋江禮遇,派人來接自己的老母;這隻能怪李逵過分信任宋江,自己考慮不周。

    而宋江呢?一個是和自己可以同生死的兄弟,怎麼到了家眷這裡,就分了等級了;徐寧,蕭讓他們,宋江是前後都考慮了,李逵這裡卻隻字不提,說什麼大口吃肉,大碗喝酒,到了最根本的問題,就出現了你,我,他之分,是那麼的不容半點思考,就這樣對待,如同無物。

    可悲李逵,跟宋江出生入死,卻從來沒有改變別人心裡根深蒂固的思維,出身的印記;李逵低賤出身,在宋江眼力至少是看不起的。

    這裡印證了一個封建社會的頑固心態,那就是低賤出身之人,從來不是自己覺得可以改變就可以的,出身地位決定了一個人的一生。不會在別人眼裡輕易改變。宋江屬於不會輕易改變看一個人的出身。

    再者,李逵殺戮太重,婦乳皆可殺,因果輪迴。

  • 4 # 畫蝦仁

    惡有惡報,如果看懂《水滸傳》原著的人都會知道,《水滸》中那八百里水泊梁山上的人按照現在的道德標準,可以說沒有一個人能稱得上好人,跟英雄好漢完全搭不上絲毫的關係,除去有二十來個在書中沒有做什麼像樣描述的人,其它皆是妖魔的化身,這一點施耐庵在開篇<洪太尉誤放妖魔>就交待的很清楚了。

    包括許多人有好感的魯智深、武松、林沖都不是好人,在這裡就不做詳細說明了,有興趣可以去看我有關水滸的文章,裡面詳細解釋了梁山108只妖魔的惡行。

    說過李逵,在水滸中梁山一眾,別人是妖魔那李逵就是麻妖魔中的妖魔,在原著中李逵可以說是唯一一個完全沒有人性的東西,亂殺無幸他最多,而且手段絕對是讓人恐怖的。就拿江城通判黃文炳來說,只因抓了寫反詩的宋江,在江城劫法場後落入李逵之人,下場如何?

    書中寫道,這個可憐的黃文炳一家四十多口全被殺,自己則被李逵一片片割肉烤著吃了,邊割邊烤邊吃的人肉大燒烤,這情景你自己想吧!而且內臟都不浪費,做成了醒酒湯梁山眾首領一塊喝了。(注意此時在梁山的人都是不排斥吃人的)

    施耐庵為什麼寫李逵接母上山被老虎吃了?源於相遇李鬼,李鬼冒充李逵被李逵抓到後,由於沒有菜下飯,李逵直接將李鬼的雙腳砍了,拿來作了下飯菜,這才有了李逵的母親被老虎吃的只剩兩條腿對應。

    有人會為梁山眾人的悲慘結局感到悲傷,那只是被施耐庵的寫作手法迷惑了,讀懂了你就感覺梁山眾人的下場還是太輕了。

  • 5 # 春秋深耕

    1、李逵做事魯莽,視生命如草芥,提著大板斧濫殺無辜。其母被虎吃,似乎表達了作者一種因果報應的思想。

    2、表達了梁山好漢的前途必然是不歸路。李逵是梁山好漢,其母被虎吃,斷絕了他的孝路,李逵本以為把其母接到梁山,好好孝敬,沒想到出現這樣的悲劇。人本有忠、孝兩個最大的任務,對於李逵來說,孝是不可能了,以後只有“忠”了,忠於誰呢?當然是宋江了,而宋江是忠於大宋王朝的,走招安路線的。所以說,李逵其母被虎吃,預示著梁山好漢的不歸路。

  • 6 # 禪緣

    中古歷史上出現了很多聖賢,同時也出現了很多偉大母親。諸如文王母太姒,武王母太妊,孔母顏氏,孟母,岳母姚氏,歐母鄭太君,蔣母王氏…。中國幾千年的歷史傳統觀念中母以子貴的思想發揮著非常大的作用。相反養兒不肖不但是家族恥辱,更讓高堂蒙羞。李逵做為宋江鐵桿擁護者,板斧上沾滿無辜者的鮮血,最後被宋江的一杯御酒鴆死,其母終喪生虎口。施耐庵意在告訴讀者養兒驕縱於前,必釀巨禍於後。養兒不教者戒

  • 7 # 文家老兄391

    就為李逵無腦虐殺無辜埋下思想根源?反正家裡既無八旬老母,也無八歲孩童,了無牽掛啦。只是有一點不合情理,既然李逵是個頭領,宋江吳用怎麼著也要給李逵帶上三五個小嘍囉做幫手,抬轎揹人啥的,以免討個水喝,都沒人使喚,被老虎偷襲……

  • 8 # 星靈曉聖

    李逵接母上梁山,目的是想老母過上好日子,作為人子要盡孝,本無可非議,滿口仁義道德的宋江不好說什麼,【李逵實際上是他的保鏢,去侍候老母了,我宋三郎的命誰來保?】,礙於面子,只有讓他去。從中可以對比:徐寧,蕭讓等人的家眷是梁山安排人接來的,而李逵獨自而去,只安排一個武功平常、只會開店打探訊息的朱貴暗中相隨【明眼人就知道:如果真的出事了,能救就救他一把,救不了就由他丟命!】,待遇之不同,誰不替李逵心寒?

    李逵接到老母途中,老母口渴想喝水,李逵只好把她放下後找水,用古廟裡的香爐洗乾淨裝水,又重又麻煩!可以看出李逵孝母之誠!舉著一爐水回來,老母卻被老母吃了,任誰都受不了!可以看出李逵心中之痛!心中之怒!提起朴刀上山猛殺四虎,許多人都不敢,可以看出李逵報仇之絕決!

    但李逵除了殺心,還有童心。殺虎得到厚賞,在吃肉喝酒中麻痺了對逝母的傷痛;又在麻痺中放下朝庭剿滅梁山好漢的警惕!被告發、押解中,幸好有朱貴、朱富的合謀救出。

    回到梁山,向大頭領訴說途中老母被虎吃掉的經歷,就算是平常人,哪怕以李逵有仇,也不會當面取笑吧?結果呢,宋江吳用等人都哈哈大笑!什麼人啊?如果你宋江的老父死了,李逵也哈哈大笑,你宋江還不怒喝“把這廝拉出去砍了”才怪!

    李逵不失落嗎?失落!為什麼還要跟宋江走?因為天下烏鴉一般黑!在李逵心裡,宋江是最不黑的那隻!離開梁山,他什麼都不是,只有忍,讓,拼命,丟命!!!

    2022.12.21.

  • 9 # 味哎兒

    所謂的粗心大意,實際上是不懂事理。不懂事理的人,心裡想著做好事,反而做成了壞事。

    李逵就屬於這一類的人。

    李逵看到各個將領把家人領到了梁山享福,想起了自己的母親,也要把母親給接過來,在梁山上享福。

    途中要歇一下腳,母親也渴了。就把母親獨自放在山上,自己下到山下去尋找水去了。結果這個山上有老虎,把他母親給吃了。

    這是在寫,一個人本想做好事,結果做成了壞事。

    通常情況下,人們都容易做這種事。比方說彭加木,想讓隊友們都休息一下,自己去沙漠裡去找路徑或者是水源。意思是勞累我一個,讓大家多得一會兒休息的時間。結果自己走失了。

    這種事兒,走遠路的人一般都犯。有的甚至是帶著小孩子,就讓小孩子坐在那裡不動,自己出去找水或者是探路去了。

    這都是犯了事理上的一個大錯誤,體弱的人不能離開人,必須時時有人盯著,才可以確保萬一他出事,有人幫忙或者是照顧。

    現在經常犯的這種錯誤就是,兩三歲的小孩子在家裡睡覺呢,看護他的人,覺得一段時間他不會醒,就趁著他睡覺的時間到外面去辦一些事情。結果他剛出門,孩子醒了,自己就爬窗戶要去找人了。這樣就造成了巨大的危險。

    另一個就是在家裡看過孩子,孩子總是繞在自己身邊玩。這種狀態常見。有時候就忘不能讓孩子離開自己身邊,總感覺孩子會跟在自己後頭。所以自己就去做一些家務事情。這樣孩子自己出門去了,碰上了危險。

    魯迅筆下的祥林嫂,也是在自己家裡帶孩子,就是因為孩子總繞在自己跟前,就在自己做事的時候,孩子到了門外,叫狼叼走了。

    這都是在照看老弱病殘的時候,主要的任務就是照看他們,視線不能離開他們。稍一離開,萬一出事,就來不及搶救了。

    所以照顧老弱病殘的時候,就是視線不能離開他們半會兒,必須時時刻刻的盯著他們。視線不離開他們,就是看護老弱病殘的事理,視線一旦離開了就違背了事理。

    水滸傳的作者,就是透過寫李逵的母親,被老虎吃了這個事情,提醒人們要嚴格的遵守事理做事情,不能有絲毫的懈怠和麻痺大意。稍微麻痺大意或者是懈怠一點,就會出現後悔一生的事情。

    因此,事是一件一件的做,不能兩個事一起摻和著做。

    如果能嚴格的遵守事理的話,李逵找水的時候,就應該揹著母親下山去一起找水。因為把母親接到梁山,是主要的事情,找水是另外出現的臨時的事情。

    李逵把母親放到山上,自己去下山找水,就是主事沒有做,去做次要臨時的事情了。

    同樣的道理,看兩三歲的小孩,即便他睡覺了,也要把他抱起來一起去到外面做事,不能離開他的。想象睡覺的孩子不會醒來,趁這段時間把事做成,一舉兩得,就違背了事理,當孩子真的醒來了,做出了危險的行為,就後悔終生了。

  • 10 # 珞珈周書生

    表達了一種因果論。這是作者頭腦中封建迷信思想的不足之處。意思是,李逵如果不上梁山,也不至於把母親送給老虎吃了。所以,做人就要墨守成規,在家老老實實,盡心盡孝。

    這是作者所處時代的侷限性的表現。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對70餘萬賠償款發起眾籌,劉鑫意欲何為?氣死江歌媽媽可賴賬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