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的獅子》英文名是March comes like a lion, 來自英國的一句諺語“March comes like a lion, and leave like a lamb”,原意是說三月開始的時候,氣溫仍然很冷,三月結束的時候,春天到來,氣候如綿羊般溫和。3月是多變的一月,由寒冷到溫暖,由一片灰白到百花齊放。正如桐山零的變化一樣。
當然,這些命運的矛盾可能後面還會有。雖然比起哈姆雷特的“生存還是死亡,TO BE OR NOT TO BE”沒有那麼出名,但也正是這些矛盾深深吸引了讀者和觀眾,特別是川本家的那種“小幸福”,如同黑暗中搖曳的燭光一樣,脆弱、珍貴但而又無比美好,代表了現實生活中那種不完美但卻十分真實的幸福,也許這也是漫畫能吸引很多工作多年的社會人的重要原因吧。難怪漫畫能獲得手塚治蟲文化賞マンガ大賞。
最近才看,一口氣12集的節奏。如果要簡單評價的話,我想是“溫暖”兩個字。特別是川本三姐妹家那種幸福的氛圍,拿主人公桐山零的話來說,“如同冬天裡的暖桌一樣,溫暖的可以將人融化,一旦進去了,就再也不想出來”。
動畫的劇情很簡單,講述的是17歲將棋手桐山零的成長故事,以及在成長過程中桐山遇見的人與事,但這部動畫卻並不急於講述劇情,而是用了大量的篇幅,大量看似與主線劇情無關的劇集,來刻畫動畫中的每一個人物,下文中會講到,因此非要說它是一部日常番也並不為過。目前雖然還沒有完結,不過按劇情,前半部和後半部講述的內容還是有一定的差別——前半部主要講述桐山小時候的經歷,以及與川本三姐妹溫馨的日常;後半部主要講述了在重要將棋賽事——獅子王戰中發生的故事。
這部動畫的導演是新房昭之,對,沒錯,就是那個物語系列和《魔法少女小圓》的導演。看過這兩部動畫的同學們都知道,他動畫的一大特點就是:把表現力放在極其突出的位置,只要能夠表達那一刻需要表達的畫面或情感,管他什麼圖片,什麼音效,管他是2D還是3D,統統拿過來用!畫風?畫風是什麼,從來沒聽說過!因此有不少人都調侃他是導演屆的守序邪惡——這些對推動劇情毫無幫助的特寫是我動畫的必要組成部分,不爽不要看。
《3月的獅子》中,相比於物語系列,新房導演雖然說是收斂了一點。但在很多細節上仍然能夠體會到那種熟悉的感覺。比如說最初的某一集中,桐山零介紹自己的時候,畫面突然切至濃重的黑白色,側重表現桐山的內心的空虛感,對世界、對自己漠不關心。
再比如說第21集,島田對宗谷的生死戰,在描寫不同的場景時,使用的風格迥異,而且會根據要表現人物的特點選擇特定的但又讓人感覺不到違和感。比如這裡,桐山被前輩教育的內心OS,有沒有讓你們想到一幅世界名畫?
史密斯突然得知自己將要作為對局的見證人的時候,用了這樣搞笑的畫風來表現他心中的驚訝,十分符合史密斯樂觀、逗比的性格;
描寫島田先生的胃疼——就好像是陷在了黑色的沼澤裡,除了疼痛的感覺如此真實,外面的世界都彷彿失去了顏色;
再有一個就是對棋局的展現。我們知道,下棋不像足球、籃球這種衝擊性、畫面性很強的運動,如果只是一直放棋子的起落恐怕未必有人喜歡看。因此,導演將宗谷的棋風比作是大雪,直觀地反映在了棋盤上——無論島田做什麼,大雪都將覆蓋一切。最後對局結束,宗谷指出島田未能發現的勝手,畫面中從雪中透出一道光,照在了島田恍然大悟的臉上。可惜,這束光來的太晚太晚了。
以上提到的部分相比於這部動畫表現形式之多樣只是九牛一毛。最讓我感到驚喜的一點是,動畫沒有忘記他的觀眾有可能是不懂將棋的小孩子,還真的把二海堂教川本二姐妹的那本繪本教材改編成了一首歌!把將棋中的八種棋子比作八種不同職業的貓咪,配上棋盤講解棋子的走法,真的能夠讓人感覺到製作組的用心,歌本身竟然也挺好聽~
除了各種精妙的表現手法之外,動畫犧牲了劇情推進速度,著力塑造動畫中出現的每一個角色,哪怕是一個只出現了一集的配角,也能夠讓觀眾感受到,這也是一個真真實實的“人”。
《3月的獅子》英文名是March comes like a lion, 來自英國的一句諺語“March comes like a lion, and leave like a lamb”,原意是說三月開始的時候,氣溫仍然很冷,三月結束的時候,春天到來,氣候如綿羊般溫和。3月是多變的一月,由寒冷到溫暖,由一片灰白到百花齊放。正如桐山零的變化一樣。“人生到底是不幸的,還是幸運的?人到底最後是走向幸福的,還是走向不幸的?”
(一)命運的矛盾之一:從人設上看,主人公桐山零是將棋天才,因為將棋受到了幸田先生的重視,年紀輕輕就十分出名,被將棋界普遍視為“名人”的繼承者,擁有獨自生活的財力,也因為下棋的緣故結識了二海堂晴信等朋友,雖然不怎麼去學校,但是能得到老師的理解和支援,遇到了川本一家大好人;但另外一方面,自己的父母和妹妹因為車禍意外去世,因為將棋的緣故,造成了幸田香子和幸田步的“不幸”,而且由於自己的勝利,也造成了個別棋手家庭的不幸。可以看出,主人公桐山零本來就是一個命運的矛盾體。
(二)命運的矛盾之二:命運的矛盾還體現在將棋比賽中,有的人透過將棋可以獲得成就感,有的人卻歷經40年比賽也沒有什麼成就;有的人獲得了將棋上的成就,但是家庭卻因為將棋而四分五裂;有時候將棋場上的對手是親密無間的朋友,有時候卻又是相恨相殺的敵人。
(三)命運的矛盾之三:還有一個矛盾體就是幸田香子與桐山零之間微妙的感情,估計後面還會慢慢展開,起碼真人版裡面已經有預告了(這個就不劇透了,想看的可以維基百科上看一下介紹Wikipedia)
(四)命運的矛盾之四:溫暖的川本家,還是冰冷的將棋場?其實動畫在第11集的時候,就已經說了,桐山零感到川本家非常溫暖,非常不想離開,但是他有必須回到自己冰冷的單身公寓,因為他始終要面對一個人的將棋世界。
當然,這些命運的矛盾可能後面還會有。雖然比起哈姆雷特的“生存還是死亡,TO BE OR NOT TO BE”沒有那麼出名,但也正是這些矛盾深深吸引了讀者和觀眾,特別是川本家的那種“小幸福”,如同黑暗中搖曳的燭光一樣,脆弱、珍貴但而又無比美好,代表了現實生活中那種不完美但卻十分真實的幸福,也許這也是漫畫能吸引很多工作多年的社會人的重要原因吧。難怪漫畫能獲得手塚治蟲文化賞マンガ大賞。
羽海野チカ老師在人設和故事背景上所下的功夫不僅僅如此,如果再進一步聯想來看,主人公17歲,正是介入成年和未成年的邊緣(雖然日本民法規定20歲為成年,但18歲就有了選舉權,18歲至20歲之間是個奇怪的年齡階段,有興趣可以研究一下),是青少年的黃昏時期。日本人把黃昏時間稱為“魔幻時刻”,認為這是一天之中最美好的時間。從主人公的感情線來說,姐姐是21歲,日向是15歲,主人公感情發展的過程也是從小孩子走向大人的過程。當然,與其他漫畫主角特有的光環一樣,男主人公脾氣很好、人畜無害、是個天才、還會賺錢,應該符合大部分女性觀眾的想象。另外,日本文化中特有的“將棋”也為此番增添了不少魅力,有點和《ちはやふる》類似的感覺,順便把傳統文化宣傳了一遍。
最後,如果你是中學生的話,看看腳本臺詞也不錯,說不到寫作文的時候可以用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