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土高原缺水,所以老百姓們洗澡不算勤謹;因為缺水風沙又大,人們就習慣在頭上包個白羊肚兒毛巾。在黃土高原的老百姓們看來,頭是最容易受風的。頭上包個白羊肚兒毛巾,既可以講衛生,洗毛巾比洗頭容易;又可以保暖,春秋頂個薄帽子;平時擋風,還能吸汗。
黃土高原的信天游,是民歌中的瑰寶。這種以七字格二二三式為基本句格式的上下句文體,內容帶有濃重的鄉土氣息。調子自由,簡單易唱。這種用比興疊字和襯字修辭手法創作出來的歌詞,既浪漫又直接,給人以蒼涼又沉鬱的感覺,是勞動人民日常生活的最直接反映。
(插圖取自網路)
黃土高原的黃土易板結、粘性大,所以壘院牆也是就地取材——用黃土和泥摻上長纖維的枯草,叫橪泥。再用兩片木板夾住然後夯實黃土,做成“板打牆”。這裡的人們習慣依山挖窯洞,窯洞裡冬暖夏涼,灶臺就連著土炕。箍窯的時候將煙道盤進土炕裡,人們在睡前先燒炕。但是睡不習慣的人極容易上火。
黃土高原缺水,所以老百姓們洗澡不算勤謹;因為缺水風沙又大,人們就習慣在頭上包個白羊肚兒毛巾。在黃土高原的老百姓們看來,頭是最容易受風的。頭上包個白羊肚兒毛巾,既可以講衛生,洗毛巾比洗頭容易;又可以保暖,春秋頂個薄帽子;平時擋風,還能吸汗。
黃土高原的信天游,是民歌中的瑰寶。這種以七字格二二三式為基本句格式的上下句文體,內容帶有濃重的鄉土氣息。調子自由,簡單易唱。這種用比興疊字和襯字修辭手法創作出來的歌詞,既浪漫又直接,給人以蒼涼又沉鬱的感覺,是勞動人民日常生活的最直接反映。
(插圖取自網路)
黃土高原的黃土易板結、粘性大,所以壘院牆也是就地取材——用黃土和泥摻上長纖維的枯草,叫橪泥。再用兩片木板夾住然後夯實黃土,做成“板打牆”。這裡的人們習慣依山挖窯洞,窯洞裡冬暖夏涼,灶臺就連著土炕。箍窯的時候將煙道盤進土炕裡,人們在睡前先燒炕。但是睡不習慣的人極容易上火。
(插圖取自網路)
黃土高原早晚溫差大,可以用“早穿皮襖午穿紗”來形容。老百姓們喜歡穿羊皮坎肩,細毛朝外,抗風,禦寒。因為缺水,土地貧瘠,不能大面積種植水稻,因此,這裡的人們以麵食為主。但是,並不是所有人都吃得起白麵啊,所以黃土高原的老百姓們充分利用土豆富含澱粉這一優勢,將土豆當主食,開發了土豆的N種不同吃法。比如:洋芋擦擦,洋芋饃饃,洋芋涼粉,土豆餅子,山藥芋子,還有用土豆粉製成的寬粉條細粉絲等等。一直以來,農民們都是靠天吃飯。因為缺水,地貧,所以農民們習慣種植的主要有:玉米、莜麥、黃米、小麥,大豆、土豆、白菜。老百姓的日常餐桌上也無非就是這幾樣:玉米麵餅子、玉米糊糊、莜麵窩窩、黃米糕,小米粥,白菜、土豆、熬豆腐。在民間還有“三十里的莜麵、四十里的糕,二十里的白麵餓斷腰”的說法。大意就是說,吃一頓莜麵能走三十里山路不餓,吃一頓黃糕能走四十里不餓,但是吃白麵饃呢,走不到二十里路就會餓。因為莜麵和黃糕難消化,比白麵抗餓。貧瘠的土地不光種不了細糧,也長不出繁茂的青草。在當地人的習慣中,驢、騾可以拉車,牛用來耕地,狗可以看家,雞能夠下蛋,只有豬羊是為了殺了吃肉才養活的牲畜。但是,豬是雜食動物,不如羊好養。幾家人將各自的羊湊在一起,找個羊倌兒給統一放羊,上午放出去,晚上趕回來——飼料方面,羊比豬省錢。於是,在黃土高原,經常能夠見到頭上圍個白羊肚兒毛巾身上穿著羊皮坎肩的羊倌兒,肩膀上搭著個裝乾糧的搭袋,哼著信天游小調兒,趕著羊滿山啃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