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鶴齡易學堂

    我的理解是:實戰鍛鍊丶考察丶培養骨幹。因為老兵離退伍時間不遠,鍛練回來後在部隊時間不長,對傳幫帶不利。再者新兵上戰場優劣容易分辯,有利於選拔和培養骨幹。

  • 2 # 簡單海風V

    困為中國軍隊在經歷文化大革命約衝擊後,大部分野戰軍的編制都是乙種師,急忙由乙種師升為甲種師,需要大量的兵力來補充。乙種師人數只有甲種師的一半。所以說,在短期內擴編,只能用新兵來頂了,這就是新兵多的原因。

  • 3 # 鑑湖月

    非常清楚的,明智的方法。主要是練兵。再說,當時義務兵本來就三年,有限的志願兵多數是技術兵,不可能直接上戰場。後期,就把南線戰區作為輪訓戰場,各軍區輪流參戰。現在現在在役高階軍官,多數參加過對越戰爭。打仗,需要槍林彈雨培養軍人,不僅僅軍事知識,膽略和勇氣,臨危不懼的作風,十分重要。

  • 4 # lanhuiping

    中國當時最主要的敵人不是越南,而是蘇聯;對付越南不需要一般的軍隊就可以了,精兵強將都放在防止蘇聯的邊境上。

  • 5 # 無所畏的人

    小編問這個毫無根據的問題目的是什麼?是想造謠惑眾誤導人們那時的老兵都貪生怕死嗎?作為一個60後從軍隊裡生,軍隊里長,而又正逢對越自衛反擊戰那個時代的人,我有責任和意義質疑提上述問題的這個小編居心險惡。首先我要告訴人們那個年代兵役期為4年(現在是2年),也就是說絕大多數戰士,不管是老兵還是新兵,他們的年齡基本都在18至22歲之間,目前都在18至20歲,從目測上來看是分不出老和新的,因此能明顯分出年齡差的基本上都是連營級以上幹部,根據軍隊的編制,軍師旅團營連排班人數配備,當然這些幹部在隊伍中的佔比遠遠少於戰士,按3:1一個班10人來計算,一個排是30人,一個連近100人,一個營300人左右,以此類推,營長,副營長,教導員,連長,副連長,指導員,排長,副排長這些稱得上老兵的加起來的人數佔比不到十分之一,當然從直觀上看絕大多數都是新兵。

    在這我告訴大家一點,那時我們都是長期處於和平年代,除軍事技能水平有些差異外,臨戰經驗都為零,但有一點亳無例外都一致,那都受到過毛澤東思想的教育,都胸懷著滿腔的報國情懷和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

  • 6 # 石丁

    我回答一下這個問題,不一定回答正確,我儘量的回答正確。

    有這麼兩個原因,我們國家的國防邊境線比任何國家都長都嚴峻,需要大量的陸軍和海軍,那些老兵都已經,守護著,我們國家的重要防線,越南反擊戰,對我們國家來說,不需要大的戰役,就能打敗越南。用不著空軍,也用不著海軍,自用陸軍和二炮就行了,二炮的官兵人員,大多數都是技術人員,有文化,有知識的新兵,陸戰隊,和炮兵一樣,都是老中青三結合,以一代三,這樣的編制是為了長遠思考,這次反擊戰對我們國家來說,也不是一個什麼大的戰役,讓軍隊有一個充分的鍛鍊,所以新兵用的比較多,這也是我們國家的戰略目的。

  • 7 # 浦東教書匠

    老兵都退伍了,當然新兵多了。這是多年沒有打仗的原因,現在假如打仗,從將軍到士兵多是新兵。所以如何讓我軍具有實戰經驗是需要重視的問題。

  • 8 # 溫衛家

    俗話說的好: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三十年前兵役制是三年,滿三年就退伍。能留下來的都提幹或技術骨幹。所以大部分都是新兵。我們當地武裝部有一位排級幹部椄到命令上前線帶新兵打越南,剛過邊境中彈性了。和平三十年了,大部分新兵除了軍事科目訓練演習外,幾乎沒有實戰經驗。中赿反擊戰我們的解放軍打岀了中國軍人計程車氣,打的英勇頑強,湧現出多少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蹟!解放軍永遠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 9 # 薩沙

    看看中越戰爭回憶,大家會驚訝的發現在1979年剛開戰時的一些情況,就是新兵多。

    常見的是攻堅作戰,戰鬥一開始,新兵們就非常緊張,本能的會集中在一起,甚至人貼著人,而不是奉命分散開作戰。

    而越軍裝備大量迫擊炮、40毫米榴彈發射器、槍榴彈等,一發炮彈就能炸倒七八個我軍新兵,造成我軍初期的大量傷亡。

    更誇張的是,一些新兵甚至沒有完成3個月的新兵訓練。

    大家如果去中越戰爭烈士陵園,就會發現烈士的墓碑上有些1978年12月甚至1979年1月入伍的,而1979年2月戰爭就打響了,入伍還不到3個月。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事?

    還是文革混亂時期的後遺症。

    文革期間為了對付蘇聯和美國兩個超級強國,解放軍一再擴軍,在70年代初期陸軍下轄了36個軍,合計125個師,海陸空加上二炮部隊,總兵力高達495萬人。

    而僅僅幾年前的1965年,解放軍還是362萬人。

    這還不算。隨著文革特殊時期,軍人成為全國最好的職業,數量又有極大擴充。到1975年1975年高達661萬人,為我軍歷史上最高兵力記錄,堪稱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當時中國經濟很爛,規模如此龐大的軍隊需要巨大的軍費,國家根本就承受不了。

    況且1972年尼克松訪華,中美關係緩和。1975年,蘇聯在邊境談判中放出緩和姿態,中蘇對峙關係也開始緩和,世界大戰恐怕不會爆發。

    這種情況下,解放軍自然進行裁軍,在1976年要求裁軍20%,減少到500萬規模。

    這就等於減少五分之一兵力,裁軍數量真的不小。

    具體措施是,解放軍下令全面改編為甲種師和乙種師。

    甲種師是滿員師,乙種師則是簡裝師。

    簡而言之,甲種師就是野戰師,平時官兵都是滿員的,大約1萬2000人。這種師隨時準備同敵人作戰,訓練也按照實戰標準全年不停。甲種師主要駐紮在邊境和其他戰略要地,一旦開戰就會火速開赴前線。

    至於乙種師則正好相反,他們在訓練的的同時還要負責建築、生產甚至農墾任務,基本都駐紮在後方縱深地區,兵力只有6000人。

    當時規定,大部分陸軍的軍,下轄三個師,一個甲種師,兩個乙種師。也有些軍直接下轄三個或者兩個乙種師。

    這種編制的優勢是,迅速將解放軍總兵力減少到500萬,整整裁軍了100多萬人,大大減少了軍費。

    缺點是,乙種師顯然屬於戰備部隊,不能夠立即作戰,而且訓練和裝備都較差。

    在1978年底突然決定對越作戰後,解放軍就有一個非常現實的問題,有大量乙種師嚴重缺少兵員和裝備。

    當時只有3個月時間,要將乙種師擴充一倍兵力,變成甲種師,談何容易。

    正常來說,一個乙種師只有3個步兵團和1個炮兵團,還不滿員。

    而甲種師王牌部隊有6個滿員團,普通甲種師也有5個滿員團。

    乙種師首先將將現有的乙種步兵團擴編為甲種步兵團,每團必須增加高達9個連,每個步兵營增加1個步兵連,團屬炮兵和營屬機槍連都大大擴充,同時增加團一級的擔架排、勤務排等後勤部隊。

    其次炮兵團增加一個榴彈炮營,另外師直屬的高射炮兵營增加2個連。

    最後,通訊營、工兵營、警偵連、後勤汽車連,全部進行擴編。

    大家可以看到,這個擴編幅度非常驚人,擴充了接近6000兵力,而當時一個甲種師也不過1萬2000人。

    當時要求擴編必須在半個月內完成,要求非常高。

    解決的方法是,從暫時不參戰的友鄰部隊調動老兵進行補充。但可以被調動的部隊一般也是乙種師,自己也不過6000人,又能夠提供多少老兵呢?

    所以各部隊依靠調動補充計程車兵數量不同,好的部隊可能達到二三千人,也就是佔補充士兵的四五成,差的只有二成左右。

    需要說明的是,這裡說的老兵指的不是有戰鬥經驗的老兵,而是服役較長,在1年左右計程車兵。

    那麼,剩餘的兵員缺口怎麼辦?只能用剛入伍的新兵來補充。

    各部補充新兵的情況大體是五成到八成,換句話說新兵佔補充兵的大部分。

    這導致了,1979年戰爭打響以後,我軍前線部隊有很多剛入伍的新兵。

    比如昆明軍區的某團,戰前緊急擴編,兵力從1400多人猛增到2700多人。表面上兵力幾乎翻了一倍,然而剛入伍新兵高達45%。

    關鍵在於,補充的老兵多有些技術,有些成為團裡的技術兵,戰鬥時的位置靠後。

    所以,最前線拼殺的部隊中,新兵數量更高,基本都在百分之五十以上,有的部隊甚至得到百分之六十。

    戰爭爆發以後,解放軍有29個師參戰,其中從乙種師擴編來的師就有整整21個之多。

    這些新兵不但完全沒有戰鬥經驗,而且受到的軍事訓練也不全面,開戰以後傷亡較大也是必然。

    戰爭1979年2月17日爆發,而2月17、18日兩天傷亡就達到4000人,大大超過軍方的預料。

    當時軍方緊急下令,取下軍服上的紅領章、紅帽徽,這是越軍射擊的最好目標,同時不允許部隊進攻時候打著紅旗,會引來越軍重點炮擊。也不允許進攻開始前吹軍號,這等於告知越軍進攻就要開始。

    同時,軍方要求進攻時候無論如何不能採用人海戰術,進攻官兵必須完全分散開,不然只能徒增傷亡。官兵不能像平時打靶一樣,停留在一處長時間射擊,因為越軍久經戰陣,火力反擊迅速,這種射擊方式等同於送死等等。

    當時他帶著一個連同越軍作戰,傷亡很大,犧牲的烈士大多是20歲左右的小夥子,基本都沒有結婚。回到國內後方時,連隊迎來了慰問的演出隊。當時不知道怎麼回事,文工團唱起了《血染的風采》。聽到這首歌,臺下的官兵們想起剛剛犧牲的眾多戰友,幾乎人人泣不成聲,悲痛欲絕,一致要求停止演唱。文工團大驚,立即停止演出,由團長和歌手一起向官兵們道歉。

    直到今天,這個連長已經是個老人,仍然不能聽《血染的風采》這首歌,聽到就忍不住要流淚。

    而這個女醫生自己也有個兒子,當著小戰士的面,她也嘻嘻哈哈,一直誇獎他多麼勇敢。然而剛剛走出病房的門,女醫生忍不住流下了眼淚。這個小戰士才17歲,未來的人生還很長,他還不知道自己會面對著什麼。

  • 10 # 歷史的重負

    由於越南和蘇聯有軍事同盟,因此,中越戰爭爆發後,中國有重型裝備的國防軍全在北方進入一級戰備,以防範蘇軍南下,在廣西和雲南進入越境作戰的,是有大量新兵的25萬邊防軍,,

  • 11 # 雲中賞雲

    對越自衛反擊戰,我們出動的都是新兵,這一說法純屬一派胡言。

    對越自衛反擊戰,是1979年2月17日打響。我的副指導員是1977年入伍,79年參戰對越戰爭,當時是副班長,已有2年兵齡,遠離新兵行列。

    當時對越自衛反擊戰,抽調的參戰部隊都是以團建單位,營,連編制,整體入越。老連隊裡有剛入伍新兵,純屬正常。絕不是大部分都是新兵的。

    我79年12月入伍,80年分到連隊,見到許多山東,江西,湖北老兵都寫申請書,有的咬破手指。用血書籤名,申請參戰自衛反擊戰。這些寫申請書的戰友,都是入伍1~3年的老兵,主動書寫了入黨申請書,用積極行動接受組織的考驗。

    我們這些剛入伍的新兵,壓根就沒有參戰的意識。即使有幾個新兵戰友也書寫參戰申請書,指導員第一時間給予肯定愛國之心,並告誡暫時不用新兵參戰。

    即使到1981年底,參與對越反擊戰的人員,有的是從軍事院校畢業後,已有2年兵齡,參與對越參戰。我們兄弟師的兄弟團,也是一個團全部調上去的,大部分新兵上越南戰場,這種觀點純粹站不住腳。

  • 12 # 正能量勇往直前的鋼筆

    抗美援朝後,中國一直處於和平時期,新兵需要鍛鍊成長,真正的實戰是最好訓練場所,對越自衛反擊戰,許多新兵直接上戰場,是最好的鍛鍊實踐,能快速提高部隊的戰鬥力,在戰爭中學習戰爭,召之即來,來之能戰,戰之能勝。

  • 13 # 俺是平民365

    感謝邀請,1975年華人民解放軍下發檔案,解放軍實施精編改革,分甲種軍、和已種簡編軍,到1978年開始中越邊境局勢緊張,我人民解放軍開始由乙種軍擴編為甲種軍,而甲種軍則擴編為加強甲種軍,而擴編的這一部分除由各部隊抽調的老兵以外,必定從各部隊抽調的老兵有限,剩餘的部分則有新兵補充,所以戰場上很大一部分是新兵。

  • 14 # 京都老客41118

    中國當時都是實行的自願兵役制,正常服役2~3年就退伍了。所以,部隊兵員沒有太老資格的戰士,但也不能算是新兵。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麼看待“天價賬單”這一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