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白水的成長記錄儀
-
2 # 爽朗的紫氣東來
不可能的事情,胸無大志,頂多存活時間長一點吧了。因為它不是先進階級的代表,還是中國封建農民的視野。也只有在宮中亨受佳麗三千能有多大的理想。它的思想還是舊的比清政府還要落後的。必然成功不了的。
-
3 # 百福千祥肖
成不了氣候,他們的歷史侷限性就止步於封建主義,而清政府已經被國外先進的軍事及野蠻掠奪給打的千瘡百孔,洪秀全等人再如何團結,還是會被幹掉。如果他們能像毛主席,團結友愛,為人民服務,得民心,用先進思想武裝頭腦,用先進技術改造生產力,那結果肯定能幹掉清政府,還能幹小鬼子
-
4 # 史料多多
1856年的天京事變,被普遍認為是太平天國命運的轉折點。
此事變的原因,主要在天王洪秀全和東王楊秀清之間的權利之爭。
事變起因與結束自永安封王后,楊秀清實力越來越強,除洪秀全外,諸王皆由他節制,還經常“天父下凡”,大造輿論,逐漸有取代洪秀全之心。
太平軍攻破清朝的江南大營,天京之圍暫時解除,楊秀清的聲望和權力達到頂峰,並正式挑戰洪秀全。
此時“九千歲事件”發生,楊秀清以天父的口吻,要求將自己從“九千歲”封為“萬歲”,和洪秀全共坐江山。
為了安撫楊秀清,洪秀全只能同意他為萬歲,並且允許世襲罔替。
東王既萬歲,世子便是萬歲,且世代皆萬歲。
論手段,楊秀清還不是洪秀全的對手,樂呵呵地準備在自己生日那天,舉辦封萬歲禮。
這時間裡,洪秀全密調擁兵在外的北王韋昌輝、翼王石達開回南京,
韋昌輝火速返回,在9月1號當晚,匯合燕王秦日綱,發兵攻打東王府。
楊秀清沒料到這茬,全府數千人,包括他自己和五十多個妻妾皆被斬殺。
韋昌輝還以“搜捕東王黨羽”為藉口,大肆排除異己,誅殺將領、士兵、平民達兩萬人,其中還包括石達開的手下。
此後石達開回到南京,開會譴責韋昌輝,為手下鳴冤,會議最後兩人不歡而散,眾人因為韋昌輝的殘暴,基本都支援石達開。
韋昌輝大權在握,想要殺掉石達開,可錯過時機,被石達開跑了,於是誅殺翼王府諸人,和石達開徹底決裂。
石達開逃出南京後,在安慶起兵討伐韋昌輝,洪秀全為了息事寧人,又下令誅殺韋昌輝、秦日綱等人。
洪秀全的操作與影響搞定韋昌輝,洪秀全又把楊秀清給洗白了。
當時他為楊秀清定的罪名是“圖謀篡位”,可是韋昌輝伏誅後,楊秀清被平反,轉而把韋昌輝、秦日綱定為“陷害東王”。
如此一來,整個太平天大陸部人心開始渙散。
韋昌輝誅殺楊秀清,是洪秀全下的命令,這事不管是石達開,還是韋昌輝、秦日綱的下屬都知道。
按說韋昌輝是沒罪的,如今忠臣變叛臣,領導者對手下如此兩面三刀,足以讓人心寒。
而石達開之後取代了楊秀清的位置,大權在握,又成為洪秀全的心頭大患。
為制衡石達開,洪秀全將自己兩個不中用的兄弟封為王,主管政事和軍事。
石達開處處受制,又害怕天王的手段,不得已只能率軍出走,最後戰死於四川。
從此太平天國元勳五王皆歿,大權全部落在洪家人手裡,新生代的陳玉成、李秀成還沒有獨擋一面的能力,外面清軍步步緊逼,天國又到了危急存亡的關頭。
天京事變八年後,洪秀全在圍城的情況下被迫自殺,清軍攻破南京,太平天國就此滅亡。
猜想,如果沒有天京事變的話從1851年,洪秀全攻下永安,封立五王,建立太平天國開始,到1864年滅國結束,太平天國僅僅存在了十四年。
如果從天京事變開始算起,則太平天國的輝煌期只不過是短短的五六年,之後就走下坡路。
那如果沒有天京事變的話,歷史又會如何走向呢?
從歷史書來看,歷代起義並最後能夠成功,開創一個時代甚至於數百名基業的,他們都做對了一件事,那就是爭取到了人才。
可偏偏洪秀全沒有,他本是個落第秀才,因屢試不中而轉信基督教。
洪秀全以一知半解的教義來動員部下,實際上還是以舊時代的封建帝王手段來統治。
像洪秀全親手寫的《幼學歌》,裡面全是儒家學派那套三從四德的思想。
這就導致了太平天國從建國初始,就是一個四不像的政權,外表尊上帝,貶儒家,內裡又尊儒家,讓人無法適從。
當時大部分深受清廷八股文迫害的文人們,都不願去加入這樣一個公然違背儒家的政權。
所以太平天國只能說是一個宗教政權,沒建立起一個新興的制度,在民生問題上不能做出一份讓人滿意的功課。
而經歷了數千年儒學思想薰陶的百姓們,對宗教其實是不感冒的,他們看重的只是能夠治病養生那一套,等到身體好了,該拜觀音菩薩拜觀音,該拜財神的拜財神。
而對洪秀全、楊秀清等人來說,也是抱著小富即安的心態,打下南京後就安逸享樂,沒能趁北方大亂時施以雷霆一擊,徹底滅掉清朝。
這也是洪秀全、楊秀清,包括石達開的侷限。
所以說即使沒有天京事變,太平天國也成不了大氣候,是如劉邦、朱元璋那樣,開創一個基業的氣候。
回覆列表
即使如此,太平天國也難以最終成事。
想要打天下,往往需要幾個核心要素:
第一,環境要素,大部分人的生存受到了危險,做順民也是個死,不如造反試試看。往往是天災、人禍的綜合體,百姓們難以為生,於是鋌而走險。
第二,領導人素養,開國皇帝真正的窮二代就兩個:劉邦,朱元璋,其他人基本都是出身貴族吧家庭,從小就受到過全面的素質教育。在這一點上,太平天國的領袖們基本都是苦出身,洪秀全也只是一個落地秀才,整體文化素質不高。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點:施政綱領。你要如何驅動國家機器,人和錢要如何有效運轉。這一點是太平天國最大的缺陷。
太平天國,具體來說是農民運動起家,算是半宗教性質。清政府當時內憂外患,戰力下降,於是太平天國就迅速發展起來,迅速佔領了不少地盤,但是對於如何管理,卻沒有一個章法。國家治理,說白了就是怎麼做蛋糕,怎麼分蛋糕。
做蛋糕,就是錢從哪裡。當年國軍裝備精良,看著聲勢浩蕩,但是背後金主不同,所以每次行動都是無法實現完美配合。太平天國基本不做蛋糕,主要是靠以戰養戰,打下一個地方,然後掠奪當地的財富為己所用。同時也沒有盟友,當年也有英法投石問路,但是一概被拒,於是最後轉而繼續支援清政府。
分蛋糕,就是錢到哪裡去。太平天國常年打仗,一部分給了統治者享受,另一部分基本都變成了軍費。
太平天國運動,感覺上更像是放大版的梁山泊,個體戰鬥力很強,但是沒有發展機制,可以一時爽,但是很難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