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人力資源實戰鄧玉金
-
2 # 解析奧特曼
大學畢業已經快兩年了。
我自己的感觸就是,大學,是人生步入社會的最後一站(考研的話當我沒說)。既然是最後一站,那就不能放鬆警惕,還是要多多學習,能儘可能去社會上實習就去。這些都可以作為以後的經驗。(我好像暴露了沒好好學習的過去)
其次是,如果大學真心一般般,那麼就去考研吧,教育畢竟還是逆襲的最有力手段。本科一般,考研就去考985211,鍍金。
最後,最好由學生轉變為社會人角色轉變的心裡準備。因為,這個世界對你的容錯率一下子開始下降了,你再也不能用學生身份來作為錯誤的擋箭牌了。
-
3 # 大師心理
個人理解,目前大學生最缺的不是某個方面的專業知識,而是關於人的教育,完整的人格方面的教育。這個人格不是通俗意義上的人格。人是完人,做一個完整完全的人。格,是格局,是胸懷,是氣度。
怎麼這樣講啊?你看到2017年一些大學生博士生碩士生的輕生,你看到一些科技天才的早逝,就看到一個血淋淋的事實。這些孩子沒有獨立做人能力,他們缺乏安全感,少有責任感,更談不上格局胸懷。所以即使腹有詩書,仍然不能融入這個社會,及早的成為社會的犧牲品。這種現象在當代的中國尤為觸目驚心。
當然你也可能把它歸類為某個人或者社會環境的影響。而如果從根源上去尋找,還在於他們自身沒有把自己構建成一個立體的巨大的人。
作為目前當代中國這個特殊的發展時段,一方面是大學招生的不斷擴招,為很多寒門學子提供了發展與成長的平臺,而另一方面,很多孩子因為小學初中高中生活環境的限制(我們沒有歧視農村的意思,只是客觀來看這個事實),他們的小學初中高中就沒有形成健全的人格思維,因為他們的父母以及學校,對他們的影響都是非常有侷限性的。所以家長社會與中小學校把未來的發展更多寄望於大學。而大學呢?在快速的規模膨脹之下,全人教育方面的成長導師極少極少,為了將來就業的需要,開設專業與開設課程,也很是急功近利。所以這批進入大學的學生就成了夾縫中的生存者。這個夾縫中,指的是學習空間的狹窄與成長空間的狹窄。
所以,同學,其實你如果想融入這個社會,你還需要很多方面。儒家經典“大學”(這個大學,在古今的意思是一體的:一個人在成年之後,應該學習的東西)中講,一個人要: 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我們一般人現在做到格物致知了,但“誠意正心”呢?修身和養性是一體的。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這個“一物”,是指自身,你自身都沒有打理好你自己,何以齊家治國?
應該採取什麼措施補上這一課?我想作為當代中國大學的責任,比如如何設定專業,如何增設定課程,如何提高教授們的身心教育全人教育能力,都是應該快速採取行動的。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教授們是這個世界上最高貴的匹夫,更要為天地立命,為萬類立心。
回覆列表
大學生就業,我的經驗是需要補齊以下幾個方面的知識:
一、職業規劃的知識好多大學生在考大學的時候,對自己今後的職業沒有感覺,所以就隨便報了個專業。還有一些是報了自己心儀的專業,不過沒有考上,調劑了一個自己不中意專業。雖然在大學一直不滿意,可是除了抱怨命運不濟之外,也沒有什麼大的動作。
學校方面也不重視學生的職業規劃技能,學校的老師也沒有職場的經驗,所以大學生剛入職場的時候,跟職場不匹配,不適應,看到什麼好就急於轉型,幾年下來就廢了。
二、職場的基本辦公軟體好些大學生在大學60分萬歲,計算機軟體和辦公軟體掌握的不好,除了聊天工具和網路遊戲,缺乏基本的辦公軟體應用能力。不知道職場軟體的使用和設計的基本規範,幾年大學下來,進入職場跟新人一樣一樣的,是很招人嫌棄的一件事情。
三、職場基本技能比如時間管理,比如目標管理,比如情緒管理,比如角色認知,比如人情世故。這些事情都不太明白,說明父母就沒有好好指導,老師也沒有好好教,最主要是自己沒好好學習。而這些東西是人生很重要的能力,如果有缺失,人格都不會不完美的,或者會被社會打擊的不完美。
我覺得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操作:
一、高校開設職業規劃的課程,請職場人士,尤其是企業的hrd來給大家分享,提升學生的社會認知。二、開設針對職場的辦公軟體操作課程,並且根據實際工作場景設計課程,增加學生的體驗。三、有可能的話,多開設一些針對崗位工作的技能型課程,讓學生拿來可用。四、大學生要要有主動意識,主動學習,主動去企業實習,主動找學哥學姐溝通,提前瞭解和適應職場的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