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故紙匯

    皇帝是官稱,大名兒。

    夏朝的時候,最高統治者是“後”,商朝的時候,最高統治者是“帝”。到了周朝,覺得只有老天爺才配稱“帝”,人間的統治者是天子,不能僭越,於是周天子只能是“王”。

    秦始皇統一中國以後,覺得自己牛逼壞了,從古到今沒有一個統治者像自己這樣統一天下的。而當時秦始皇還是秦王。王來王去,和被滅的六國國王一個級別,不配自己的功績。於是秦始皇讓大臣們給自己起個高大上的名字。大臣們商量來商量去,以為上古三皇五帝中“泰皇”最牛,想讓秦始皇當“泰皇”。秦始皇一琢磨,取“三皇五帝”就叫自己“皇帝”。

    從此以後,才有了皇帝這個稱呼。這是天底下最高的稱謂。日後想唯我獨尊的人無不以獲得這個尊號為追求。

    五代十國的時候。吳越國的統治者只稱王,不稱帝。認為自己是個“國王”,而不是皇帝。並向中原的統治者稱臣。因為吳越國太小,以這樣的手段避免被滅國。南唐原來是皇帝,後來被北宋壓的喘不過氣來,李煜就向北宋稱臣,並去掉“皇帝”稱號,但又不甘心做“國王”,就自稱“國主”。

    古代越南從中國獨立之後,統治者向中國皇帝稱臣,自稱“國王”。但是在越南大陸,還是稱“皇帝”。日本開始也想稱皇帝來著,後來隋煬帝發了一通脾氣,於是就自稱“天皇”,算是糊弄過去。

    “皇上”並不是官稱,而應該是臣下和老百姓對皇帝的尊稱。中國的習俗,直呼其名是非常不禮貌的行為,張口閉口叫“皇帝”不光是不禮貌,也是藐視皇帝。所以,臣子和老百姓都是以敬稱“皇上”來稱呼皇帝。“上”就表明了一種尊卑上下。以“上”稱呼統治者並不從“皇上”開始,春秋戰國時代,也有用“王上”來尊稱六國國王的。私下裡,臣子們也會簡單的用“上”來稱呼皇帝。現在的日本,稱呼在位天皇用的是“今上天皇”,就是中國這種古蹟的遺蹤。

    現代的影視劇非常的不講究,有“皇上”而無“皇帝”,到處都是“皇上”,就連太后也張口閉口“皇上”。真實的歷史如果是這樣,那皇帝是要跪在太后面前請罪的。太后是皇帝的母后長輩,怎麼能用臣下奴婢的口吻和兒子說話?皇帝不怕天打雷劈,又怎麼敢接受呢?在這方面,80年代的一部電視劇《末代皇帝》就很好。這部電視劇是陳道明的成名之作,講述的是清遜帝溥儀的故事。而溥儀的親弟弟溥傑是顧問,劇中太后、太妃稱呼溥儀就一律是“皇帝”。

    “陛下”應該也是一種敬稱。是人們無法對皇帝直呼其名的一種指代稱呼。很多時候會用“皇帝陛下”連起來說,這樣可以抵消直接稱呼“皇帝”的不恭。類似的有“殿下”、“閣下”等。

  • 2 # 開心_73258937

    按理論上講可以說是一個意思,但從實際中是不能通用的,特別是在文章中,在不同的情景中更不可以通用。

    皇帝一訶可在民間說話提到最多的,在歷史寫作中皇帝一訶也是常用的,特別是那個朝代用皇帝。也就是我們時常看到電視劇中的傳詣,承天洪運,皇帝召曰等等。

    如果現實在大臣朝拜時,遞奏時稱為皇上,也是符合在大臣廣眾之下所用的尊稱,是符合特定的環境的。

    陛下是在人在臣少時,或單獨一人與皇帝談論時才用的,亦表示更加親近之感。

    實際上皇帝,皇上,陛下,就好像現在人們用的他,你,您,同一個意思,但在不同場面,不同環境,不同人群的一種稱呼!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很多人這輩子痛苦的根源是:原生家庭不靠譜。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