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東瀛遊俠
-
2 # 張師傅評測科技
日軍用《馬關條約》賠款作了那些事,這個問題,首先要搞清楚,日本到底拿走了多少錢。實際上日軍在甲午戰爭期間,掠奪中國的兵船、 軍械、 軍需等等數目甚大,幾乎無法精確計算。歷史學者戚其章根據中日雙方的資料估算,日軍虜獲中國的戰略物資至少價值8982.2萬日元,摺合庫平銀5988.3萬兩。此外,日軍還在這次戰爭中掠奪了大量的金銀貨幣。戚其章據日方的資料計算,其數目為3000萬日元,摺合庫平銀2000萬兩,再加上日本透過《馬關條約》賠款,從中國攫取的財富高達2.7億兩。再加上戰爭掠奪,其總額達到3.5億兩,是日本當時全國年度財政收入的6. 4倍!是清政府年度財政收入的4.4倍!
而這筆巨大的賠款和相關資金,日軍是這麼分配的,日本的軍隊分到了一半左右的資金,作為甲午的主要功臣,日本海軍分配到了大約1.2億兩白銀的資金,這筆資金極為龐大,但當時是日軍海軍軍官很清醒,沒有像北洋軍官一樣只沉迷購買鉅艦大炮,不注重開發自己的軍事工業,而是將極大部分資金拿去修建造船廠等配套軍工設施工廠,只是極少數拿去購買軍艦,但即使只是很少的一部分投入購買軍艦,日本也購買到了4艘敷島級戰列艦以及8艘萬噸級裝甲巡洋艦。這也是日幾年後日俄戰爭日本海軍擊敗俄羅斯太平洋艦隊的本錢。
而日軍陸軍則分到了大概大約0.6億兩白銀的資金,用於擴充軍備和軍工廠,成立了第7師團到第12師團,總兵力大約相當於戰前的兩倍,而裝備大幅度超過甲午戰前。
(日本陸軍)
而其他的資金用處就很多了,比如用作幣制改革的準備金。甲午戰爭時期,日本仍實行銀本位的貨幣制,謀劃中的改為金本位的貨幣變革因資金匱乏難以啟動,但是在得到賠款後。明治政府用7260餘萬日元的賠款金作為銀元兌換的準備金,於1897年10月始確立金本位的貨幣制度。此次變革成功,使日本迅速融入世界經濟體系,經濟穩定度大幅度提升。
(馬關條約)
日本政府還利用賠款設立基金。計有:軍艦水雷艇補充基金3000萬日元,災害準備基金,教育基金,各為1000萬日元。,還有臺灣經營費1200萬日元和特別獻給皇室的2000萬日元等開支。
-
3 # 雙馬尾班長
我是軍事妹子,簡而言之,日本很好的利用了這筆錢。
馬關條約的賠款雖然被李鴻章用“半條命”換掉了一億兩白銀,然而算上日本從清朝各府衙繳獲來的白銀和威海衛贖金,日本仍然獲得了大約3億兩的賠款。3億兩白銀大家可能沒有直觀的印象,假如以當時的物價折算到現在。3億兩白銀幾乎相當於1200億人民幣,可以購買2艘福特級航空母艦。
圖為1896年的日本海軍聯合艦隊
而甲午戰爭中的主角明顯是日本聯合艦隊,所以日本海軍也自然被分配到了幾乎1.2億兩的白銀,而值得一提的是清朝海軍的定遠號大型鐵甲戰列艦也才174萬兩白銀。而日本海軍考慮到應該迅速建立起自己的海軍工業體系,只是將很少的資金用來投入軍艦購買。
圖為日本海軍吳港造船廠
相對的,絕大部分的海軍預算都被用來建造造船廠,比如日本後來的吳港和橫須賀港都是在當時建造的,而雖然只是少部分投入購買軍艦,日本也購買到了4艘敷島級戰列艦以及8艘萬噸級裝甲巡洋艦。這也為日後的日俄戰爭的日本海軍打下了擊敗俄羅斯太平洋艦隊的本錢。
圖為簽訂馬關條約的李鴻章
而剩餘的資金都被日本投入了教育發展,這使得日本在日俄戰爭時的教育程度普及度幾乎達到了百分之96,這除了日本國家小的因素。其背後更大的原因都是因為日本自甲午戰爭後更堅信了科技強國的這一發展思路,而且日本相對開化較早且宣傳到位,所以日本的教育發展也因為資金的支援獲得了長足的提升。
回覆列表
先算筆賬,甲午戰爭中日本一共獲得了多少錢呢?
甲午戰爭在日本叫“日清戰爭”,交戰雙方於明治二十七年(1895年)簽訂馬關條約(日本叫“下關講和條約”),日方從中獲得2億兩賠償金,同時將遼東半島、臺灣、澎湖列島收入囊中。具學者估算,當時的2億兩換成今天的日幣,大概值3億日元。後來由於俄德法三國干涉還遼,日本又從清國獲得了3000萬兩。所以,日本由甲午一戰總共獲得了2億3000萬兩,這是7年的年賦,加上利息換成日元的話,一共有3億6500萬日元。這筆錢相當於甲午戰爭前一年(1893年)日本的國家總預算的4倍。
不過雖然一下獲得了這麼多錢,日本政府將其用於國民的卻十分有限,其中教育基金和災害準備金加在一起才2000萬日元,剩下的大部分都用來“強兵”了。這部分支出包括:“臨時軍事費”、“陸軍擴張費”、“海軍擴張費”、“八幡制鐵所創立費”、“軍艦、水雷艇補充基金”等等,賠款的88%都和軍事相關。
而且,日本政府利用“三國干涉還遼”事件鼓譟民眾情緒,以“為三國干涉雪恥”、“臥薪嚐膽”等名義持續增加稅收,國民生活水平實際上反而退步了。而當時掙得盆滿缽滿的只有配合陸海軍擴張國策加班加點的軍需企業。都說明治日本“富國強兵”,但日本透過戰爭來獲得賠償,並進一步發展軍事從而準備新一輪戰爭,實際上是透過強兵來富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