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山村梅花
-
2 # 悠然見東山
小時候最快樂的事情就是和母親一起做七巧餅,最單純的事情是躺在葡萄架下,等著十二點聽牛郎織女說悄悄話。
從悠然記事起,做七巧餅就是母女一起做的事情,一般都是母親帶著年幼的女兒在面板上揉麵製作,讓孩子吃到親手參與做出來的七巧餅,感受勞動和節日共同營造的開心快樂。
那會兒的七巧餅絕對沒有現在的七巧餅好吃漂亮,但那會兒對七巧餅的熱愛比現在高很多。悠然家裡孩子早已長大,所以好多年沒做七巧餅了。
但昨天,好朋友相約一起做乞巧節的麵食,幾個女人,應該說幾個臭味相投的女人,在農村大炕上,又拾倒起那些年七夕做過的營生。
悠然其實是有點笑話城裡那個偽農民好朋友的,生的是人高馬大的樣子,揉麵跟洗衣服似的,對,七巧餅揉麵很重要。
揉到麵糰很聽話的時候,就是咱怎麼揉捏拉抻,它就怎麼隨咱的意願變化,這樣的麵糰算是揉好了,提供地方做七巧餅的嫂子家裡有很多漂亮模具。
把揉好的麵糰拽成一個個餃子劑那麼小,裝進小模具裡邊角仔細按一按,裝滿一組然後快速朝下對著面板使勁一打,一個個漂亮的七巧餅就成型了。
其實乞巧節裡,七巧餅就是用來哄孩子玩的,而真正可以當主食吃的是火燒,我們做的大火燒既漂亮又好吃。
火燒和饅頭差不多,但火燒的肚子裡一般有內容,比如這次我們做的,裡面是紅糖做餡,火燒和饅頭還有不同之處,就是蒸之前先要上下兩面烙一烙。
多少年沒這麼開心的過乞巧節了啊,好友們一起動手,在談笑風生中製作出來節日的快樂和成就。
-
3 # 豫鄉文旅
七夕節的巧餅怎麼做?你的家鄉有沒有七夕做巧餅的習俗?
轉眼七夕節又到了,單身汪怎麼過呀 ?這個咱不說了,就說巧餅的事兒。我們老家貌似對做巧餅不太上心,優良的民間傳統美食就被拋棄了,實在可惜。先上一張別人家媽媽做的巧餅,看看什麼模樣?
做的真的是很漂亮哦,簡直就是一件美麗的工藝品。還用繩子穿著可以掛在脖子上吃的,想吃的時候就掰下來一小塊放進嘴巴里解饞。看著真的眼氣人的很,可以很多當地人都不做巧餅的。其實巧餅很容易做的呀,只要看一下圖片,作為一個吃貨是難不倒的。
無非就是麵粉揉成麵糰醒發,然後揉搓做成劑子,最後做成各種有趣的模樣,開始上鍋烙餅就行了。說的很簡單,其實程式一樣的不能少。喜歡在巧餅裡面新增東西的,還可以做出各種口味的巧餅,還有各種的顏色,美味可口,營養豐富。
說下做巧餅的具體流程,準備好麵粉,奶粉,白糖,酵母。需要各種顏色的可以自己榨取各種蔬菜汁,發麵要分開揉麵和揪劑子,然後揉和在一起。
首先是和麵。參考一下配料比“麵粉500克、溫水220克、奶粉15克、糖50克、酵母一小勺。”把所有的材料混合以後,然後揉成麵糰放置在一遍醒發。室溫條件下醒發的時間應該在一個鐘以上,當然也可以放進有溫水的大鍋或者盆子內助溫醒發,時間會縮短。
然後是揉麵。揉麵的時間越長,麵糰裡面的內容物溢位的越多,麵糰就會有彈性,吃巧餅的時候就會有筋道嚼頭,還會有更甜的味覺。把麵糰揉的看著發亮油光的就好了。揉麵可是個技術活,兩隻手要有巧勁,不然會把人累個半死。揉麵的動作就像給人按摩是的揉搓動作,大家體會一下。
接著是搓劑子。麵糰揉搓的可以了,就切下來一塊,然後用手揉搓成粗細均勻的長條,再切成大小一致的劑子備用。然後劑子要做成自己喜歡的各種模型。有巧餅模子板的,把劑子放進去按壓平整,多餘的麵糰刮掉就行了。沒有模子板的就是用手按壓揉捏成各種不同的形狀了。看看人家媽媽的巧手,不用模子板。
最後脫模子板的巧餅面胚就可以下鍋烙餅了。現在家庭多用小型的電餅鐺來烙餅,火候很容易掌控,不容易烤糊了。現在網上有賣很多的巧餅模型的,可以買來套用,比手工做的省力省心多了。
說下圖片中的巧餅,是一位很厲害的媽媽做的。麵糰要分成四份來醒發揉搓,在拌麵的時候加入已經榨取好的蔬菜汁,然後各自揉搓成長的條狀,再把麵糰條子揉和在一起,然後切段,就成了這個樣子了。
感謝新浪大維@情深雨蒙2000提供的圖片和技術資料。祝大家七夕節愉快。
-
4 # 一品小十六
在我的膠東老家,每到七夕節這天,女人們再忙,也會停下手頭所有的活,拿出時間給孩子們做巧餅,因為小孩子們都喜歡巧餅,而做巧餅卻很費時間。所以最近幾年,人們很少自己動手做了,一般都去市場買了回家,我總感覺買的巧餅似乎少了什麼。我也只是在小時候見過媽媽做巧餅,自己並從未親手做過。昨天,我的朋友給我提供了一次親手做巧餅的機會。
看著簡單的小巧餅,從未做過的人還真是掌握不好,這裡面學問大著呢。首先要會發面,發麵需要軟硬適中,面裡要加了白糖、雞蛋、花生油。發麵的前奏事情,朋友一一做的妥當有序。於是帶上已經發好的面,我們開了車來到農村老家,鋪開面板,拿出已經備好的巧餅模子,幾個女人準備像模像樣的做巧餅。可這活看似簡單,真正做起來不是那麼回事。我們笨手笨腳的先把面揉一遍,醒一醒再揉第二遍,揉過幾次我也不記得了,最後再用模子。
把揉好的面搓細,然後根據模子的大小把面摁進模子裡,模子裡的面不能過滿,滿了倒出來的巧餅就變了模樣,且周遭有一圈多餘的邊,很不美觀;可以少一點兒,這樣倒出來的巧餅薄而精緻。而單單從模子裡往外倒也是個技術活,開始的時候,摁進去的面都粘在了模子裡,根本倒不出來,後來才知道應該沾了乾麵再摁進模子裡,這樣就不會粘在模子上面了。大大小小的巧餅我們做了很多,雖然做的不夠漂亮,但我們很享受這個過程。
幸運的是現在不用燒火在大鐵鍋裡烙巧餅了,否則,我真的不確定我們幾個是不是會把巧餅都烙糊。我們可以輕鬆的在電餅鐺裡烙,剛出鍋的巧餅,那味道真是太好了,香、甜、酥、脆。最最要緊的是,我們彷彿回到了曾經年少的過去,想起了兒時母親串的長長的巧餅串。
回覆列表
七夕節的巧餅怎麼做?你的家鄉有沒有做巧餅的習俗?
七夕節吃巧餅是我們膠東煙臺這邊的習慣,記得小時候每到七夕節媽媽都會給我串一串巧餅,七十年代生活條件還不是那麼富裕,那一串巧餅是不捨得一下子吃完的,而如今媽媽已八十多了,烙巧餅的人換成了我,每年七夕節我都陪媽媽做巧餅,一起享受其中樂趣。
第一,巧餅好不好吃關鍵是調面。我今年揉了兩塊面,第一塊麵是雞蛋、麵粉、白糖、花生油、酵母粉,面揉出來適當硬一點,做出來是香甜口味,是全家都愛吃的。第二塊面沒放糖,專門給小孫女做的,小孫女才七個月,不能吃糖,可以把巧餅當成磨牙棒來用。面揉好放置二小時面就開了,就可加工巧餅了。
第二,面開了以後,才可加工,同時放電餅鐺。面要反覆揉,直到軟軟的光滑的,再切成小塊,搓成長條,放在巧餅模具裡,就刻出一個個可愛的小巧餅了,然後醒一小會,小巧餅鬆鬆軟軟的,就可放電餅鐺來做巧餅了,一會就好。
如今做巧餅是一種樂趣,我主要是陪老人和孩子開心,同時也是對美好童年的回憶,更讓大家記住一些中華傳統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