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1 # 亦文亦物

    1、中國最早的龍柱應是龍型的圖騰崇拜柱,但因為年代太過久遠,目前僅有商周時期的龍型玉配飾出土,石雕、建築作品沒有創設或保留下來,並無實物。

    在出土實物方面,山東微山縣兩城山終食堂畫像,上面的柱子就是龍紋,作於漢代順帝永和六年(公元141年),距今1876年,相當久遠。

    在墓葬方面,浙江海寧出土過長安鎮畫像石墓,內壁有龜背石礎的蟠龍柱,龍身有力,三爪。

    在山西,最有名的蟠龍柱倒不是石雕,而是太原晉祠聖母殿的木雕作品,它們位於殿前的前廊柱上,宋代元祐年間(公元1087年)民間集資修建,為邑姜聖母娘娘祈福,距今930年,是大陸現存最早的木雕蟠龍柱。

    2、回過頭來說石雕。

    龍,本身地位尊貴,代表著神聖,而且還能通天,引領墓主人順利飛昇,因此這個概念在漢代鬼神觀念盛行的背景下,就一直流傳著,直接傳到了魏晉時,這兩年剛剛出土的北齊九原崗壁畫中,就不乏類似題材,應該說龍在這時候還只是人類的工具,而不是神聖不可侵犯的神靈。

    那時候龍形並不是皇帝、王侯專享,而是由整個貴族集團共享。為啥呢?

    在北朝之前,各個王朝一直都是分封制,換句話說就是集體統治,皇帝最大是無可爭議的,但是那也僅僅是名義上的,各地還是諸侯割據,禮節上遠遠沒有明清那樣高度的標準化,時有僭越。

    1966年,山西大同發現北魏太和八年(公元484年)司馬金龍墓,墓中出土了精美的蟠龍石雕柱礎,其雕刻手法之精妙,人物、主題之複雜,遠超今天的想象力,原物呢,現在一件在太原的山西博物館,另一件在大同的新博物館。

    3、明清時期,帝王的皇權得到了空前的加強,各地嚴禁使用龍形裝飾,故精品龍形石雕柱都出自皇家,比如南京、北京故宮等地。

    到清中期,風氣逐漸開化,民間的石雕藝術也得到了極大發展,在藝術創作上限制逐漸消除,老百姓集資修建關帝廟、文廟,也可使用龍型石柱,比如晉城府城關帝廟就是如此,因關二爺和孔夫子都是生前封過王、聖的人,身份不同於常人,尋常百姓家不敢用。

    山西現存不少民居大院中也會有龍型磚雕裝飾出現,無一例外都是清晚期、民國初年的作品,當時朝綱廢弛,朝廷無力監管,也就任由民間演繹。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們是母親懶還是婆婆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