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喜德利

    能想出最好的答案是,四大名著都是文學經典,寫得精彩,讀起來有趣,能讓孩子愛上閱讀,又能讓孩子學到寫作的好方法。

    你可能會問,有那麼多教寫作的書籍,為什麼要跟四大名著來學呢?因為寫作不只是技巧,它的背後,其實還有更多。

    我從四大名著中各選一個小段,故事也許你都熟悉,但是咱們一起細細咀嚼一下文字,就能感受出文筆好在哪裡,還能感覺到好文筆的背後,是不一般的觀察力和感受力。

    咱們先說三國,你要讓我用一個字來形容《三國演義》的文筆,我會選擇“壯”,氣壯山河的那個壯。《三國演義》寫的是英雄的故事,書裡邊往往寥寥數筆就能讓一個人的英雄氣概躍然紙上。

    比如,我們都知道《三國演義》有一段著名的情節——關羽溫酒斬華雄,特別能體現關公的英雄氣概和高超武藝。但是如果你細看《三國演義》的原文,你會發現,羅貫中根本沒有寫關羽怎麼揮舞大刀和敵人廝殺,和華雄大戰多少回合,使用了哪些招數。那他到底是怎麼寫的呢?我來給你讀一下三國演義的原文:

    “操教釃熱酒一杯,與關公飲了上馬。關公曰:"酒且斟下,某去便來。"出帳提刀,飛身上馬。眾諸侯聽得關外鼓聲大振,喊聲大舉,如天摧地塌,嶽撼山崩,眾皆失驚。正欲探聽,鸞鈴響處,馬到中軍,雲長提華雄之頭,擲於地上,其酒尚溫。”

    如果這是一個紀錄片,在關公“出帳提刀,飛身上馬”之後,按說攝影師就應該追出去,追到戰場上拍關羽和華雄廝殺的鏡頭。但是小說裡沒有這麼處理,那臺攝影機就留在了大營裡,拍其他諸侯的反應。我們就和其他諸侯一樣,看著關公的背影,聽著外邊的喊殺聲,心中焦急又不知道結果。

    之後突然一下,外邊安靜了,靜到能聽到一匹戰馬的鈴鐺聲,然後馬出現了,馬背上的關羽出現了,關羽手中那顆華雄的人頭出現了,最後一個鏡頭還不忘了定格在那杯酒上,“其酒尚溫”。

    從一杯熱酒開始,這是觸覺,之後是關公提刀上馬的背影,這是視覺,再後邊是外面的鼓聲和喊聲,這是聽覺。而後,戰馬的鈴鐺聲,又是聽覺,關羽得勝歸來的身影,又是視覺,最後定格在那一杯溫酒,又是觸覺。

    這段描寫只有不到100字,卻把我們的各個感官都調動起來,而且調動了不只一次。

    你要讓我用一個字來形容《水滸傳》的文筆,我會選擇“微”。《水滸傳》的文字魅力,就在於細緻入微,就像電影裡的特寫一樣,用很多不經意間的小動作,就能展現出人物的性格和形象。所以,《水滸傳》裡有很多看起來相似的人物,但是又各有各的特點。

    比如《水滸傳》裡有很多性格比較粗魯的人,但是粗魯和粗魯又各不相同,比如李逵的粗魯,是因為野蠻。武松粗魯是因為他不愛受拘束,誰一管他,他就叛逆。魯智深的粗魯是因為性子急,腦子一熱就去幹了,他要是冷靜下來,其實是一個粗中有細的人。

    你要不信,我們來看書裡邊的一段原文,著名的魯智深倒拔垂楊柳。在東京大相國寺,魯智深當著一幫潑皮,倒拔垂楊柳的那一段。

    原文怎麼寫的呢?

    “智深相了一相,走到樹前,把直裰脫了,用右手向下,把身倒繳著,卻把左手拔住上截,把腰只一趁,將那株綠楊樹帶根拔起。”

    你聽這一段,你不覺得這幾句話有幾個字莫名其妙嗎?連續四個“把”字,“把”字完全可以不要。把四個“把”字全部刪掉,一點毛病沒有,而且更順,為什麼要用把字?

    其實,這四個把,相當於停頓一下,就是魯智深在估量,他在有把握的情況下,再去拔樹,免得在這幫潑皮面前丟了面子,這就能展現出魯智深的粗中有細。

    如果讓我用一個字形容《西遊記》,我會選擇“幻”,奇幻、魔幻的那個“幻”。《西遊記》的想象力太豐富了,讀到很多地方你能樂出聲來,感嘆作者是怎麼想出來的。

    比如孫悟空大鬧蟠桃會,玉皇大帝派二郎神來抓孫悟空,兩個人變身鬥法那一段就是。孫悟空變成一隻麻雀,二郎神就變成一隻老鷹,孫悟空變成一隻魚,二郎神就變成一隻魚鷹,孫悟空變成一條蛇,二郎神就變成一隻仙鶴,最後孫悟空實在沒辦法,只好變成一座廟,結果尾巴沒有地方放,只好變成一根旗杆,讓二郎神看出了破綻。小說裡是孫悟空的七十二變,小說外則是作者無窮的想象力。

    那這個想象力從哪裡來呢?其實就是來自於一顆童心,用童趣的眼光看世界,這個世界就是千變萬化的。

    孫悟空一路西行,遇到的各種困難,在他眼裡都像是興致盎然的遊戲。孫悟空跟妖怪打架,經常跑到妖怪肚子裡,在裡面打鞦韆,翻跟頭,簡直是個無法無天的頑童。有一次,他玩了一番,又跳出妖怪的肚子,把繩子系在妖怪的心肝上,用手牽著妖怪飄蕩。小說從小妖怪的角度描寫了這個畫面,就像是在寫小孩子放風箏的遊戲,特別有童趣。

    還有一個細節,也能體現出《西遊記》的童趣。你會發現,《水滸傳》《三國演義》中寫的都是大英雄、大將軍,幾乎不會寫小兵、小嘍囉,但是你回想一下,《西遊記》經常寫小妖怪,這也是童趣的表現。有一回,一個小妖怪要回去給大王報告訊息,小說裡寫,他進洞之前,先把旗子磨一磨,還搖著鈴,口中唸唸有詞,最後才撞上廳來報到。這個畫面,寫得非常有趣。成人不會留心這樣的事,孩子才會關注這樣的事情。

    最後咱們說《紅樓夢》,如果用一個字形容《紅樓夢》的文筆,我會選擇“美”。我知道,這個字選得有點俗氣,但是,這是我的真實感受。《紅樓夢》寫人、寫景、寫器物,都能把最美的那一面展現出來。

    舉個例子《紅樓夢》對人物的描寫往往非常細膩,但是你去讀《紅樓夢》原著,會發現有一個例外,那就是林黛玉。這麼重要的女一號,備受曹雪芹的喜愛,但是對林黛玉穿什麼服裝,梳什麼髮型,閨房內怎麼佈置,平時用哪些器物,曹雪芹是能少寫就少寫,能不寫就不寫,保持了最大的剋制。

    咱們拿其他主角來對比,王熙鳳第一次出場,曹雪芹用了130個字描寫她的穿著長相。賈寶玉第一次出場,曹雪芹洋洋灑灑用了四五百字,從穿著長相到性格氣質,寫得極其細膩。到了林黛玉這兒,只有60多個字,要是去掉比喻,留下真正的白描,其實只有兩句話:“兩彎似蹙非蹙罥煙眉,一雙似泣非泣含露目。”眉毛好像有點皺,眼裡好像有點淚,沒了。她鼻子怎麼樣,嘴巴怎麼樣,身高多少,曹雪芹都沒有告訴我們。

    為什麼會這樣?我猜,恰恰是因為曹雪芹太偏愛林黛玉了,希望林黛玉在每個讀者心裡,都是美麗的。可是,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審美,一個人的形象往往很難符合所有人心中那個美人的標準。曹雪芹的辦法是,留足想象的空間,讓你自己靠想象去補全,古人說,一想之美。每個人心中都對林黛玉有個想象,林黛玉的形象,就成為每個人心中的最美好的樣子。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單位要求工作必須十個小時以上的多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