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畜牧大集網
-
2 # 果然悠
躲避豬週期?
要想養豬就不要抱著這種思想,在養殖行業中(不論養豬、養雞、養魚)都不要抱有這種思想,作為豬週期在它出來之前所有人都是猜測,找不到規律的。
豬週期就跟買彩票一樣,彩票有規律嗎?我不認為有,但是依然有大量的人在試圖找規律,還有一些所謂的專家教別人找規律,有這本事,會教給你?會遭罪工作?
我們養豬人能做的不是躲避豬週期,而是好好養豬,把豬養好了,在行情好的時候能大賺一筆,算是開張吃三年,行情不好的時候儘量保本不賠錢,同時不要盲目擴張,做到穩紮穩打,如此不用說10年,5年下來絕對可以轉到比普通打工的要多。
-
3 # 豬病通課堂
其實你描述的問題並不是那麼回事兒,為什麼這麼說呢?具體原因如下:
生豬養殖業正迎來一個跨度時間長,競爭格局最佳化,豬價長時間維持可觀盈利的一個最好的時代。
豬週期迎來“最好的時代”
長江證券分析師分析師陳佳認為,和以往的豬週期不同,這輪豬週期起來之前有大量散戶因深度虧損永久性退出,加上過去從未出現過的環保趨嚴下的政府行政干預去產能,生豬養殖業加速規模化,能繁母豬存欄數將呈現“L”型,而非過去的“V”型。
該報告根據2015、2016、2017年累計20個省份50多個縣市進行的草根調研,得出上述結論。
大量散戶長時間虧損永久退出
為何會有大量散戶長時間虧損永久性退出?
陳佳分析稱,這是因為上一輪豬週期的豬價創下了歷史新高,導致了2011年大量資本進入,疊加行業內大規模的擴大再生產,養殖業進入了一輪前所未有的固定資產投高峰。從資料上看也有側面驗證:
2011年農林牧漁行業的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速創下歷史最高,高達73%(單獨養殖的資料統計局未公佈),最終使得生豬養殖業產能在2012年末達到歷史新高,能繁母豬存欄達到 5078萬頭(2017年1月3651萬頭)。
此後,行業持續了長達兩年的長時間深度虧損(2013年3月至2015年4月)。在2014年單點的最大虧損額單頭達到近300元/頭。養殖戶資金鍊斷裂跑路,散戶永久性退出十分普遍。調研資料顯示:
湖北散養戶淘汰較存欄最高點淘汰25%~35%、湖南地區20%、山東散養戶淘汰比例高達 40%~50%、河南洛陽地區達到30%、重慶高達50%(水源帶)、浙江30%,遼寧地區平均30~40%,遼寧個別地區高達60~70%。
政府環保去產能干預更趨嚴厲
與此同時,這輪豬週期起來之後,還出現了過去從未出現過的環保趨嚴下的政府行政干預去產能,2017年這股趨勢變得更加嚴厲。
2015年,我們調研的浙江地區,水源帶附近的養殖產能要求強制撤離,整個省30%的產能因為環保而淘汰;2015 年調研的涪陵地區的母豬淘汰量在50%,主要由於長江沿線環保控制,政府劃定禁養區,強制關閉絕大部分豬場。
2016 年環保趨嚴的範圍逐步擴大,由沿海地區逐步向中部地區擴散。
2017 年,全國大多數省份在禁養區劃定和搬遷上都有明確的時間表,遼寧、安徽、重慶、江蘇、安徽等地都明確要求2017 年底完成關閉或搬遷養殖場。
報告認為,基本可以確定:2017年環保導致的產能出清,範圍將更廣、對養殖的將影響更大。
前所未有的豬週期將帶來哪些影響?
報告認為,這輪豬週期主要將帶來三方面影響:
首先,考慮非禁養區的補欄和大規模企業的產能擴張,大範圍的環保禁養退出帶來的產能去化仍會使得能繁母豬存欄難以出現“V型”反轉,大機率是“L型”。
其次,在能繁母豬存欄將呈現"L"型的背景下,未來生豬養殖行業盈利水平將仍會十分可觀。
報告預計,未來1-2年內,生豬養殖行業盈利水平不會低於這輪豬週期上行階段的平均盈利水平(505元/頭,一些成本較低的養殖企業,平均盈利會高於行業平均,如溫氏、 牧原);未來十年行業頭均盈利水平仍將保持200-300元/頭水平。
第三,報告認為,根據調研,萬頭豬場以上企業,在保證土地儲備和環保達標的情況下,在非禁養區的擴張速度會很快。而散養戶在非禁養區的擴張速度因環保投入問題,相對緩慢。
2015年是被動規模化的一年,全國範圍內散養戶大規模永久性退出佔主導,規模養殖企業擴張增速下滑(統計的上市公司 2015 年總出欄增速創歷史新低,21.4%);
2016 年是規模化快速擴張的一年,根據統計各個上市企業出欄資料,2015年上市企業生豬出欄增速創下歷史新高,同比增速達到 36.4%。
因此,報告認為未來幾年,隨著規模企業主動快速擴張,疊加禁養區產能退出,規模化總體將呈現加速態勢。
回覆列表
其實農產品大多都有周期性,這幾年,從綠豆到大蒜,再到生薑等等,眾多農產品深陷週期性暴漲暴跌的價格“怪圈”,無非是受供求和利益的影響,生豬市場也不例外。
“豬週期”的一般軌跡是:肉價上漲--母豬存欄量大增--生豬供應增加--肉價下跌--大量淘汰母豬--生豬供應減少--肉價上漲。豬肉價格上漲刺激養殖戶積極補欄造成供給增加,供給增加造成肉價下跌,肉價下跌打擊了養殖積極性,造成供給短缺,供給短缺又使得肉價上漲,週而復始,即所謂的“豬週期”。 其形成的根本原因是當豬價出現變化時,供給並不能及時調節,而從開始補欄/淘汰母豬後,一般需要經歷12個月的時間才能看到生豬供給的變化,因此,通常一個完整的週期為3-4年的時間。豬週期並非中國生豬市場特有的現象,美國也有、歐洲也有,只是在波動幅度上和週期長短上略有差異。
既然豬週期避無可避,對於養殖戶而言,其實也不妨坦然處之,養殖不是投機性的行業,豬價也不是決定你養殖賺錢還是虧錢的唯一因素。養豬最終是否賺錢,看的是豬價和你的出欄成本價之差,豬價你預測不了更控制不了,但成本價卻是可控可掌握的,透過加強管理、提高生產效能、降低飼料成本等,才能在豬價上漲時將利潤擴大化,在豬價下跌時依然盈利或者儘量減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