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芮澤說

    清朝的八旗健銳營是清朝的主要戰鬥力量之一,其成員主要來自八旗中的精銳部隊,包括火器營、健銳營、神機營、善撲營等。這些部隊都裝備了大量的火器和冷兵器,包括弓箭、刀槍、火炮等,其士兵訓練有素,裝備精良,具有很強的戰鬥力。

    其中,八旗健銳營是八旗禁衛軍中的主要戰鬥部隊之一,由火器、健銳、神機、善撲四營組成,都是各懷一技的特種部隊。八旗健銳營的全稱叫飛虎雲梯健銳營,前身是乾隆皇帝在1748年組建的雲梯部隊,是清朝禁衛軍中的三大特種部隊之一。

    八旗健銳營計程車兵經過專門的訓練和選拔,他們不僅掌握了火器和冷兵器的使用技能,還具備了高超的馬術、騎射和水上作戰技能。在戰鬥中,八旗健銳營計程車兵往往擔任先鋒和主力的角色,他們的勇猛和頑強的戰鬥精神在歷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不同時期清朝八旗健銳營人數變化

    根據不同的歷史記載和資料,可以得出以下結論:

    在清朝初期,八旗健銳營的規模比較小,大約有數千人。到了康熙年間,八旗健銳營得到了擴張和加強,人數逐漸增加。到了康熙末期,八旗健銳營的規模達到了頂峰,大約有數萬人。在乾隆年間,八旗健銳營的規模進一步擴大,包括護軍營、前鋒營、護軍營等部隊,總人數達到了數萬人。此後,隨著清朝國力的逐漸衰落,八旗健銳營的規模也逐漸縮小,到了清朝末期,大約只有數千人。在不同的戰爭中,八旗健銳營的人數也有所不同。在平定三藩之亂、平定準噶爾叛亂和抗擊沙俄入侵的戰爭中,八旗健銳營的規模都比較大,參與計程車兵人數也比較多。但在其他時期,八旗健銳營的規模相對較小,參與戰鬥計程車兵人數也相對較少。

    清朝的八旗健銳營在當時是非常強大和重要的軍事力量之一,其戰鬥力和戰鬥技能在當時是非常強大的。以下是一些具體的案例:

    平定三藩之亂

    三藩之亂是清朝康熙年間發生的一場大規模叛亂。在這場叛亂中,八旗健銳營發揮了重要作用。據歷史記載,康熙皇帝親自領導了平定叛亂的行動,其中包括組建八旗健銳營並命令他們參與平定戰鬥。八旗健銳營計程車兵裝備精良,武器先進,士氣高昂,他們在戰鬥中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為平定叛亂立下了汗馬功勞。

    平定準噶爾叛亂

    準噶爾叛亂是清朝乾隆年間發生的一場大規模戰爭。在這場戰爭中,八旗健銳營也發揮了重要作用。乾隆皇帝派遣八旗健銳營前往平定叛亂,並將其納入八旗制度之中。在戰鬥中,八旗健銳營表現出了強大的戰鬥力和戰鬥技能,他們的武器先進、組織嚴密、訓練有素,為平定叛亂做出了重要貢獻。

    抗擊沙俄入侵

    18世紀下半葉,沙俄在逐步佔領黑龍江流域的土地後,向北推進,試圖進一步侵入中國。在這個時候,清朝也面臨著來自沙俄的威脅。為了抵禦沙俄的入侵,清朝組建了八旗健銳營,並將其納入八旗制度之中。八旗健銳營在抗擊沙俄入侵的戰鬥中表現出了極其重要的作用,他們計程車兵勇猛善戰,裝備精良,戰鬥技能高超,為保衛國家的領土完整和安全做出了重要貢獻。

    總的來說,清朝的八旗健銳營在當時是非常強大和重要的軍事力量之一,其強大的戰鬥力和戰鬥技能在當時是不可忽視的。

  • 2 # 自在的百靈鳥

    乾隆十三年,乾隆帝有感於清軍在攻打川西大小金川之戰中,戰績不佳、師老兵疲,特意下旨,從京師中的上三旗和下五旗的旗兵之中,挑選軍事素質過硬、“政審合格”的猛士,組建了一支有別於傳統的滿蒙八旗的特種作戰部隊。

    這支部隊在清中期一直擔任著“大本營預備隊”的角色,哪裡戰事最緊急就去哪裡,是清中期戰場之上的救火隊!

    這支部隊被乾隆帝命名為“健銳營”。

    它在整個清中期的歷史上大名鼎鼎、南征北戰、打遍四方,無論是在外戰還是內戰之中,這支部隊的表現十分搶眼,尤其在“十全武功”這一奠定版圖的宏偉史詩中綻放出耀眼的光芒!

    在乾隆時期,西山健銳營作為清軍的戰備值班部隊和戰略預備隊,它的戰場作用和突出表現無愧於第一精銳和御林軍的稱號。

    它的實際戰鬥能力,尤其是攻堅能力,以及那種戰鬥至最後一人,不死不休的犧牲精神,在清中期的清軍中極其罕見。

    可以說,在清中期所有的清軍精銳中,健銳營力壓火器營、錫伯營、索倫營等各支王牌部隊,是當之無愧的帶頭大哥!

    是精銳中的精銳!

  • 3 # 論史

    這個問題不錯。健銳營是乾隆因金川戰爭而建立的八旗特種部隊,在第一次金川戰爭期間,鑑於金川地方高崖險峻,碉樓易守難攻,清軍攻擊推進難產困苦,於是在乾隆十三年下令從禁旅八旗中選拔軍事素質優秀者在北京西郊香山針對碉樓的特點進行專門訓練,組建雲梯隊,演習攻碉戰術,此為健銳營之緣起。後來編制擴大,訓練科目增加,才真正成為了一支習練各種冷熱兵器兼顧水戰的特種作戰部隊。

    《清史稿·卷三三三》:金川地小而險,懸崖絕壁,壘石為碉,師至不能下。高宗讀《太宗實錄》,知其時攻城用雲梯,命斅其制,督八旗子弟習焉。師再出攻碉,賴是以濟。

    健銳營之選拔、編制、待遇

    上面我已經提到健銳營剛開始是為攻克金川碉樓而建的特種部隊,我便不再贅述。乾隆十三年七月,乾隆正式下詔組建健銳雲梯營,其兵員是從禁旅八旗中的前鋒營、護軍營中選拔滿、蒙士兵充當,人數也不過區區300人,按清制,前鋒營有1770人,護軍營有15930人,共17800人,考選比例幾乎高達60比1。可見,能加入健銳營的必定是兩軍中的精銳之士。

    《清高宗實錄·卷三百十九》:中國家從前用兵,以雲梯登城為要務。……。朕思金酋恃其碉極險固,正可用此破敵。即使金川無所用之,亦滿洲武藝所當訓練者,可於八旗前鋒、護軍內,上三旗,每旗派五十人;下五旗,每旗派三十人,擇其少壯勇健者,演習雲梯,以備遣用。

    但是,由於乾隆覺得兵力尚少,300人還不敷使用,就一再的從禁旅八旗中選取滿、蒙八旗的精銳之士充實健銳營的軍力,先增加兵員至1000人,又覺太少,遂於當年下詔將健銳營編制擴大到2000人。“八旗前鋒、護軍內挑兵一千名,操演雲梯。但為數尚少,著再擇漢仗好者一千名,合為二千之數”

    根據乾隆朝《大清會典》記載,健銳營各級軍官加上士兵共2178人。後規模又進一步擴大,據嘉慶朝《大清會典》記載為3154人,內有金川官兵58人。迨至清末,健銳營人數為3878人。所以,從總體趨勢上來說,健銳營的規模一直在增加。

    以嘉慶朝《大清會典》為例,其軍隊結構有翼長2人,管理全營軍務,其上是皇帝任命的掌印總統大臣;署翼長前鋒參領2人,相當於副翼長的位置,協助翼長處理營務;前鋒參領8人;副前鋒參領18人;署前鋒參領32人;前鋒校100人,相當於排級軍官;副前鋒校40人;正兵前鋒2000人;預備養育兵833人。

    從待遇上看,根據史書記載,“又健銳營二千,即雲梯兵也,亦為前鋒”,其軍餉待遇是和前鋒營等同的,年薪為48兩銀子和24鬥米。

    ‬訓練科目以及職責

    從健銳營士兵的訓練科目來看,就是突出一個全面,根據嘉慶朝《大清會典》記載,一個月內,健銳營於初四、初九、十四、十九、二十四、二十九6天,練習雲梯大隊三槍;初二、初七、十二、十七、二十三、二十七6天,習練相撲、騙馬、過馬、三槍、三箭、舞鞭、舞刀;初一、初六、十一、十六、二十一、二十六6天,習練馬步射和鳥槍。

    根據以上內容,一個月訓練18天,既要訓練雲梯攻碉本領(乾隆皇帝為了攻打金川修了68座碉樓供健銳營訓練之用,為了打造強軍真是下了血本了),也要熟練掌握步射、騎射、鳥槍、近身拼殺等技戰術,尤其是原文裡的“三箭”指的是“一馬三箭”,對騎手要求相當高,一次騎馬衝刺,要求騎手連發三箭皆中目標。除了陸地上的作戰技能,健銳營士兵還必須上戰船於昆明湖練習水上作戰技能,“選前鋒千人充水手戰兵”,訓練科目那是相當全面的。

    其職責除了平時訓練、負責香山靜宜園安保工作之外,還有在皇帝巡幸時扈從之責,乾隆十五年,以健銳營官兵十分之四負責巡幸時的安保工作,由於訓練事務繁忙,於乾隆十七年改為十分之二。做為皇帝的精銳部隊,當然還要經常性的外派作戰,作戰優秀者,可以進入軍官行列跳出健銳營編制指揮其他營伍(從這個角度看健銳營也是乾隆的後備軍官基地)。

    ‬戰功屢立,維護清王朝統治的重要力量。

    健銳營自建立以來,或平定叛亂、或鎮壓起義,參與的戰爭相當之多。

    乾隆二十三年,平定大小和卓之亂,兆惠麾下部隊就是由健銳營兵1000,索倫兵2000,察哈爾兵1000組成,在叛軍15000的優勢兵力下死戰不退,當索倫兵陣潰的時候,真是健銳營兵結陣作戰,叛軍的攻勢才被迅速瓦解,“賴健銳營兵數百,岸然不動,我兵得以濟,又敗賊眾”,此後健銳營士兵又隨兆惠遭遇了黑水營之圍,並在3個月後支撐到援軍到來。乾隆在《實勝寺後記》中讚道:營之兵,是役效力為尤多,故不可不旌其前勞。

    以下是平準定回時健銳營軍官陣亡名單,出自《欽定八旗通志》。

    其後,健銳營兵又參加了第二次金川之役、平定緬甸之役、平定臺灣地區林爽文起義、鎮壓白蓮教起義等戰鬥,湧現出很多英勇作戰的先進個人。

    如身為健銳營翼長的烏什哈達率領健銳營鎮壓臺灣地區林爽文起義,屢立戰功,被授予巴圖魯名號,擢升吉林副都統並影象紫光閣。

    反擊廓爾喀侵略西藏之戰,健銳營翼長德楞泰隨福康安、海蘭察入藏抵抗入侵,六戰六捷,戰功屢著,被擢升為管理健銳營大臣並影象紫光閣。

    像《欽定八旗通志》的〈忠義傳〉裡,這樣的“先進個人”更多,當然,他們沒有像德楞泰、烏什哈達這樣的好運在戰鬥中活下來並飛黃騰達,他們都是在戰鬥中身死的。如健銳營前鋒神保連續參加了平準、平回、平緬甸戰役,臨陣88次,得超等功牌 8次、頭等功牌6次、二等功牌6次、三等功牌2次,最後於第二次金川戰役中傷重,不治身亡。

    再如健銳營前鋒額爾賽,平定回部時英勇作戰,得頭等功牌一、二等功牌一、三等功牌二,被賜予巴圖魯名號,又參加了徵緬之役,最後陣亡於第二次金川戰役。

    綜上所述,健銳營是由禁旅八旗的精銳士兵構成,掌握多重軍事技能的清朝特種部隊,且作戰勇猛,深受清廷倚重,是歷代清朝皇帝極其看重的軍事力量。

    引用文獻:《清高宗實錄》、《欽定八旗通志》、《滿漢名臣傳》、嘉慶朝《大清會典》、《嘯亭雜錄》、《聖武記》、乾隆朝《大清會典》、《清史稿》、《西域圖志》

  • 4 # 達摩說

    健銳營有多厲害?

    這麼說吧,18世紀整個亞洲戰鬥力最強的是清軍,清軍中戰鬥力最強的是八旗兵,八旗兵中戰鬥力最強的是京營八旗,而京營八旗中戰鬥力最強的就是健銳營。

    為什麼?

    因為只有京營八旗各營之中最牛的兵王,才有資格進入健銳營。

    可能大家都知道《雍正王朝》裡經常提及一個西山銳健營,但事實上這是個史實錯誤。有清一代從沒有什麼西山銳健營,只有健銳營。而且健銳營也並不是創建於康熙雍正年間,而是乾隆年間。

    乾隆十三年,清軍在金川戰場接連受挫。當時叛軍依託西南地區易守難攻的複雜地形,利用高大的碉樓居高臨下,頑強據守。為了能夠扭轉敗局,乾隆帝做了三件事,第一就是祭旗,軍機大臣訥親、川陝總督張廣泗兩位重臣人頭落地;第二就是換帥,傅恆取代訥、張二人主持金川戰場;第三就是要組建一支能專克金川碉樓的生力軍,而這支生力軍就是健銳營。

    於是,乾隆帝立刻下旨從京營八旗各營中抽調精幹力量,組成了健銳營,駐紮地點在香山。為什麼要選在香山駐紮呢?因為香山是山地地形,用來模擬大小金川的地形再合適不過。為了能更好地模擬實戰效果,乾隆還下令在香山東麓仿造金川碉樓數十座,供健銳營將士操演雲梯攻碉之法。而這塊地方經過日後的不斷擴充,逐漸形成了健銳營固定的練兵場,即團城演武廳。

    萬事俱備之後,健銳營便正式入駐香山,演練雲梯攻碉之法,並在訓練中繼續進行淘汰和篩選,優中選優,最終選出勇士千人,隨即被派往金川戰場。但此時大金川土司莎羅奔卻提出請降,乾隆也考慮到清軍久攻不下,徒勞無功,唯有虛耗帑銀而已,所以也就同意了。

    第一次金川戰役結束後,健銳營這個軍事建制就此保留下來,規模也隨戰爭需要有所擴大,最多擴充至3000人左右。終乾隆一朝,乾隆對健銳營非常重視,始終堅持從京營之中選拔,優中選優,而且給人給錢給裝備,絕不含糊。毫不誇張的說,能進入健銳營的旗兵,那都是京營中的佼佼者。而在進入健銳營後,還要接受極為嚴苛殘酷的訓練,最終成長為一個真正的六邊形戰士。

    健銳營的訓練科目是乾隆親自審定的,用今天的話來說,就是典型的特種作戰訓練。

    首先就是滿洲八旗的老本行,騎射。健銳營的將士本來就是精銳中的精銳,無論馬箭步箭都十分擅長,更有一馬三箭的絕活,簡單來說就是要在疾馳的過程中迅速連發三箭,且三箭都要命中靶心。換做清軍之中最精銳的騎兵,也很難做到,而在健銳營中,這完全屬於基本操作。

    第二是火槍射擊和操炮。之前我經常說,清軍八旗精銳部隊中,制式鳥槍的裝備率可達50%—70%,而健銳營更厲害,火槍的裝備率基本可達100%,換句話說就是一人一槍,全員裝備。

    而且健銳營的將士可不是傳統的鳥槍兵,他們裝備的是沙圖納爾火繩槍。此槍與贊巴拉克同出一源,都是仿自中亞。不同的是,贊巴拉克是重型火槍,而沙圖納爾則是騎兵專用,更加輕便,機動性更強,射速和精度也更高。

    除此之外,健銳營將士還要學會操作火炮。清初對於火炮的使用更強調火力覆蓋,而對精度準度沒有過高要求,所以清軍更多傾向於裝備大口徑的重型火炮。尤其到了18世紀更是如此,以至於完全忽視了火炮的專業操作。而健銳營將士則不同,他們要適應山地、叢林等無法使用重型火炮的極端作戰環境,所以多數都具備操作輕型小口徑火炮的能力,並能熟練掌握銃規、銃尺和矩度儀的使用。

    第三就是格鬥。因為冷兵器時代的戰爭,火器的使用只是輔助,最後的短兵相接才是決定戰爭的勝負手,即便到了今天都是如此。健銳營的將士自然都是格鬥高手,無論是徒手格鬥還是器械格鬥都是專業級的,就連他們所使用的制式兵器都是專門配備的,與其他部隊不同,主要有三大件,即佩刀、長槍和鐵鞭。

    健銳營刀與普通佩刀相比,刀柄短一寸,刀刃長一寸,更適合攻城作戰。健銳營長槍長一丈三寸,刃長九寸,比起普通長槍更沉,殺傷力也更大。健銳營鞭是健銳營最具特色的兵器,其重量為制式軍刀的兩倍,一鞭下去,再厚重的盾牌和裝甲也難抵擋。

    當然了,這些兵器對使用者的身體和作戰素質要求極高,所以也只有健銳營將士能夠使用。

    第四是雲梯作戰,這是健銳營不可替代的戰鬥技能,更是他們賴以存在的根本,因為乾隆建立健銳營的初衷就是為了利用雲梯去攻克金川的碉樓。在實戰中,健銳營將士們先是對著碉樓用大炮猛轟,然後在火槍手和弓箭手的掩護下以最快速度推動雲梯,並將梯子搭在碉樓樓頂的邊緣,隨後跟進的將士則手持利刃,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登上樓頂,與敵人展開殊死搏鬥。兩次金川戰役中,健銳營均作為生力軍參戰,尤其在第二次金川之役中,健銳營於七天之內連克金川重兵把守的七座山峰,一時傳為佳話。

    在如此嚴苛的訓練之下,健銳營將士幾乎能夠掌握當時所有的作戰技能,能夠迅速適應各種複雜多變的地形和氣候環境,並迅速投入作戰,絕對是妥妥的六邊形戰士,說是百戰精銳也絕不為過。事實上在整個18世紀,健銳營幾乎參與了清朝所有的對內對外戰爭。兩次平定大小金川,健銳營聲名鵲起,立下頭功;平定大小和卓,健銳營血戰南疆,在黑水河畔堅守三月,成功突圍;徵緬之役,健銳營在新街之戰、老官屯之戰、孟養之戰中連克緬軍;平定臺灣林爽文叛亂,健銳營誤入包圍圈,卻打得叛軍潰不成軍,如砍瓜切菜一般;平定廓爾喀,健銳營又一次出馬,隨福康安長驅入藏,跨越雪域高原,六戰六捷。

    毫不誇張地說,乾隆時代的健銳營足跡遍佈整個東亞,召之即來,來之能戰,堪稱當時東亞地區戰鬥力最強的特種作戰部隊,唯一能與其媲美的,可能也只有索倫兵了。但比起單兵作戰能力的全面性,即便是索倫兵也難以望其項背。

    你說健銳營厲不厲害?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現在的農家弟子上大學還有用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