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鯨魚小星球

    題主好!

    你這個問題其實蠻有趣的,“與眾不同的腦回路”這種說法在江湖上流傳已久,但是其實也並沒有什麼人在深究到底什麼才是腦回路。我從自己從事的認知神經科學的視角來看待這個問題,是這樣理解我們俗話所說的“腦回路”的,簡單寫幾句,供你參考。

    1、腦回路是什麼?

    在神經科學的正式術語中,並不存在“腦回路”這樣的說法。我個人認為在俗語中所指的“腦回路”,實際上是指大腦不同神經元、不同腦區之間的神經連線通路。大腦是由上千億個神經元緊密組成的一個整體,神經元和神經元之間靠樹突和軸突進行連線,彼此交換傳遞著物理訊號和化學訊號,這些樹突和軸突連線,就好像是這些物理和化學訊號傳輸的高速公路一樣,有時候,這些公路還會形成一個閉合的迴路,所以我猜測,這也是俗語中“腦回路”的來歷。在神經科學的研究中,我們更經常地把這種連線不同神經元或者不同腦區之間的高速公路稱作是“神經通路”(neural pathway)。需要區分的一點是,雖然“腦回路”在術語中不存在,但是有一個看起來很像的詞叫做“腦回”這是個完全不同的概念,是指腦的溝回,也就是大腦皮層的褶皺表面,其中凹下去的部分是被稱作“腦溝”(sulcus),凸出隆起來的被稱作“腦回”(gyrus)。但是這個“腦回”並非俗語所說的“腦回路”。

    2、人與人之間的腦回路真的可以有很大不同嗎?腦回路不同會導致什麼情況?

    篇幅有限,我把這兩個問題合併到一起回答吧。神經通路(腦回路)是由先天基因和後天經歷所塑造的。神經元和神經元之間,腦區和腦區之間是否存在高速公路,往往和每個人的大腦在成長髮育過程中需要經常加工處理的資訊,是否需要經常在這些神經元和腦區之間傳遞而決定。魯迅先生有句名言“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其實這在大腦和“腦回路”上也一樣適用。因此,每個人的“腦回路”都是有所不同的。這種不同可以體現在很多方面。我舉一個例子,在我們已經發表研究中發現,在不同語言文化中,人們對語言加工的功能通路就有很大差別。下圖所示就是說漢語的人和說英語的人的“腦回路”,箭頭標示的是資訊流在A, P, F這三個腦區之間的傳輸方向,你可以發現說漢語的人理解話語的腦回路是從P到A再到F,還有從A回到P的通路。而說英語的人理解話語的腦回路是從P直接到F,從P到A,並沒有A到F和A到P這兩條“腦回路”存在。

    這是由於漢語和英語這兩種語言的不同所造成的。長期運用一種語言,就會對大腦有這樣的塑造作用,產生出不同的“腦回路”。像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而正是不同的腦回路,不同的大腦才有不同的資訊加工方式,才讓我們每個人自己的思考方式,有我們自己的個性。

    3. 腦回路分長短嗎?是否和俗語所描述一樣腦回路長表示反應慢。

    其實大腦中的“腦回路”,對應的神經解剖結構是大腦中的“白質纖維”(White mattter fiber)。這些一束一束的白質纖維,連線著大腦不同腦區的神經元,起到了神經資訊的高速公路的作用。以往的研究發現,其實神經纖維束的粗細,反而更能反映資訊傳遞的速度。就像越寬的道路越不容易堵車,越粗的導線電阻越小一樣,白質纖維束越粗,資訊傳遞的速度快,一個人的認知加工速度也更快,反應速度也更快一些哦。

    以上是關於我理解的俗語“腦回路”的一些看法,供你參考~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喜歡了挺久的男孩子和我表白了,但是怕他不夠喜歡我,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