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單純柳葉Jp

    上個世紀七十年代的時候,七五年初中畢業,什麼也不會,只會種地,後來全班重讀。初中唸書的時候,到一個村子去幫鏟地,那個村裡到處是大楊樹,社員在樹林裡壘上鍋臺,用裝大糞的鐵鍋,磚頭擦擦,給我們煮麵條,蒸饅頭吃,麵條是一人一把,外加一塊臭味鹹菜,有一個幹部子弟,嫌麵條不乾淨,不吃,還得女老師哄。我和同學吃的還很香,吃大饅頭時是一人兩個,饅頭太大,半個就夠了,剩下的全塞小學生的書包裡了,我們是在一個小學校裡吃飯。

  • 2 # 瀘州大前門

    七十年代中後期我經歷過,那時我在讀初高中。食物和生活物資都要憑票定量供應。口糧,豬肉,糖菸酒,布和肥皂,手錶和縫紉機也要憑工業券。那時供應的口糧是由米和玉米(或紅薯片)構成,米佔70%其它30%,肉1斤,最困難的一年有個月是半斤肉。那時過年是吃回鍋肉,有時也吃涼拌雞和魚。真正好轉是80年以後。

  • 3 # 老夥計610322

    70年代,我家每月能吃上一斤多豬肉,憑肉票購買,我們這裡是小麥產區,自家蒸饃做大餅,自家擀麵條,因而每月不止吃10斤白麵。

    其次,每年春節都能吃上一頓肉餃子,大年初一餃子稱“萬萬順”、湯圓叫“元寶”…

  • 4 # 木子談天說地

    普遍的農民家庭,這根本做不到。

    我是出生在七十年代初的農村人,我的童年是缺衣少食的。

    我記得小時候每天吃三頓,早上喝粥(水多米很少),中午喝粥,晚上吃米飯(經常吃不飽),沒葷菜,只有自家種的青菜,也沒什麼油水的。

    我們是廣東人,小時沒見過白麵,更別說吃了。餃子更是沒人懂,本地無人不知什麼是餃子,在那時,這餃子應是北方才有的,後來在九十年代末才傳到我們廣東,我都是近十來年才會自己包肉餃子吃。

    六七十年代是物質非常缺乏的年代,那時溫飽也還解決不了。農村普遍家庭除了過年過節才買一斤肉回來全家吃,平時是沒肉吃的,只吃一大盆青菜。我們廣東的農民一年也吃不上一頓白麵,而肉餃子更不知是何物!

  • 5 # 高山景行jw

    吃特供的吧。

    上世紀八十年代前,遼寧省居民供應是每人每月三兩油,二兩肉,當時全國最低,雖然東北漫山遍野的大豆高粱,但只供應高粱米,不供應豆油。遼寧盛產水稻,每月也只能吃五斤,白麵5~7斤。

    遼寧人到北京第一件事就是買掛麵(限數的),在遼寧人眼中,北京人個個是高幹。

    希望那個年代永遠不再。

  • 6 # 鎮浪1054355145656

    農民的生活要看60年代前後至70年代前後之變化!那時最困難是60年代後幾年,59年前大躍進!提出超英趕美,那時老牌資本主義英國與美國實力基本上差不多!所以中國提出大辦鋼鐵,大辦農業,建小高爐、創千斤田、萬斤糧。成立人民公社,辦大食堂,一些南方地區實行”吃飽制”!提出”鼓足幹勁搞生產,放開肚皮吃飽飯”!這個年代思想非常單純!所以沒多久糧食就開始實行低標準,成人每天定糧8兩,小孩標準更低,所謂8兩就是老稱半斤的一天囗糧,(現代人沒見過老稱16兩為一斤的)。

    作為現代人可能有的人一天半斤糧食還吃不完!當時的情況沒副食及瓜果油料補充,也沒有魚肉供給,連蔬萊之類都很緊張,成人半斤米怎麼填飽肚子,就是一餐都不夠吃,只能天天吃糊糊和野菜充飢!

    國家最困難時是60、61、62年,到63年後生活逐步有所改善。但是當初工人都有國家計劃分配,所以工人非常吃香。農民是靠自給的,所謂自給就是先繳足公糧,再滿足定糧,多餘的糧食按計劃價國家收購,所取得的錢分配給社員作為報酬。那時農業產量很低,所以農民的生活也非常困難。

    當時農民生產隊養了幾頭豬,到年底殺了按人頭分一點,平時很少殺豬,生產隊死了一頭牛大家高興極了,大家可以吃牛肉了,但是這些牛也都是幹活做死的,瘦骨如柴,寧波人叫”倒牛辦”,”倒牛辦”生產隊也是按人頭分的。

    南方人特別我們寧波人過年過節不吃餃子的!那時候都做些年糕,湯圓過年的!家裡養了幾隻雞鴨平時不殺,主要是為了下蛋,都到過年殺幾隻吃!所以小孩子過年特別高興,有新衣服、新鞋帽穿戴!還有肉雞鴨吃!大人過年還忙得夠嗆!所以現代人沒見過過去人的穿著打扮,過去人幾乎沒有一人不穿補丁的衣服!

    農業大概到了64年實行了農業16條、60條後,按人頭分配”自留地”,農村可以養殖發展畜牧業,這樣一來生活開始改善。但65年後到文化革命後期,四人幫革資本主義尾巴一來,又受到了一時的干擾,農業是打倒四人幫後,才真正的足見成效的發展起來的!!!

  • 7 # 童心觀事

    當年哈爾濱供應的面10斤,油半斤,肉半斤,幹啥問的那麼慘?

    那個年有信仰,苦可以挺過,才有共和國幾十年不受氣,值了!

  • 8 # 到底用啥名字才行

    你是個小孩子吧?這個問題是被人抹黑提的吧???

    告訴你受騙的小孩子:那時肉和白麵都是每個人每個月國家供應!看好是每個月每個人都能供應到的!!!!

    那時遼寧省每個人每個月供應豬肉半斤到一斤!過元旦,中秋節是每個人兩斤!(端午節不計在內)國慶節、春節每個人二到三斤肉!(肉類和供應的其它物品,是用購糧本到供銷合作社去買)

    白麵每個人每個月五斤!元旦、國慶節、春節每個人每個月七斤!我家都是我負責買物品,所以我最有發言權。

    1971年我家遷到四川江油縣,這裡是發肉票(副食品號票),平時每個人每個月,一張肉票可買豬肉一斤!元旦、端午節、中秋節每張票肉兩斤!國慶節春節每張票肉三到五斤!(有時有牛羊豬肉,可參考買)

    而且白麵、掛麵,按粗糧必買30%!可多買,我們東北來的人特愛吃白麵,都是50%的買!

    小孩子,不要上當受騙了。

    一個月吃幾斤肉、吃多少白麵?你該會算吧?

    不要被別人欺騙了!為啥子不先問問你爺爺奶奶再發問呢?

  • 9 # 幽默冬天的翠竹

    這件事好像有點記憶,每月供應大米一公斤,白麵四公斤,豬肉憑票每人每月供應0.5市斤,如有差別可能和地區有關不完全一樣

  • 10 # 悠閒清澈見底

    這要看在什麼地方,我72年高中畢業(九年級,遼北地區的農村)在生產隊勞動,74年當了會計,每年11斤白麵(端午節5斤,中秋節5斤,春節6斤)生產隊不種小麥,吃一頓大米粥也解饞了,當時在我們家鄉有一句口頭禪“誰家過年還不吃頓餃子”說的是隻有過年才可以吃餃子豬肉的話,忘了一年能吃幾回,記得高中畢業的時候,去同學家吃飯(分手聚餐)豬肉燉酸菜和粉條,同學們都是挑酸菜吃,最後剩下的是豬肉,因為都特別懂事,不捨得吃肉,

  • 11 # 回眸一笑又東風

    那個時代我在內蒙一個農村,是個‘可以教育好的子女’,記得很清楚,最慘的一年,端午節中午把種剩下的黃豆種子(大約有半斤左右)炒熟四口人每人分了一把,這是一天唯一的一‘頓飯’,春節只買了二斤肉,這一年每人半斤肉!

    其它的歲月每年全家最多吃十斤肉,一般是五斤左右!

  • 12 # 永強防水

    60一70年代,每月10斤面能吃上,而一斤肉是看不見,別說能吃上肉啦,過年餃子不是吃一頓,而是從30晚上到初一全天都是吃餃子,不過都是蘿蔔白菜餃子,肉餃子是吃不上的,生活條件好的會許能吃上一頓肉餃子,那時候雖然生活條件差,但年味濃濃,不象現在大魚大肉吃著,人情味冷淡。

  • 13 # 觀天佛

    那個年代好時光,

    農業生產靠隊長,

    只要隊長一敲鐘,

    走的慢了就沒工。

    工分多的工貸糧,

    沒工人多吃八兩,

    光棍漢能吃拽面,

    孩子老婆喝稀飯。

    惹了電工燈不灼,

    惹了隊長派重活,

    社員偷,幹部摟,

    娘們縫個大褲兜。

    集體幹活投些懶,

    自留地裡加班幹,

    官向官,民向民,

    和尚向著寺院人。

    人人都想媒生存,

    不折手段就使用,

    收紅薯時刨不盡,

    留著該日加班收。

    每到新年吃羊肉,

    每人可分半斤肉,

    每斤價格五角錢,

    一斤肉加三斤蔥,

    起五更吃餃子用,

    平常每月不吃肉,

    就盼過年吃一頓,

    吃頓肉餃長一歲。

    白麵都是驢拉磨,

    一年就磨二斗麥,

    七八口人省著用,

    又走親戚還待客。

    熬到現在都好過,

    酒肉管飽怎耐何,

    又怕天天吃夠數,

    食多壽侵沒辦法。

  • 14 # 南爭北佔6

    不要專門拿6o年代70年代的物資短缺來指責一個偉大的時代政策。30年代40年代你又吃的是大什麼?

    如果給你當時同樣的國際大陸環境和所面對的困難困境,除了毛主席,誰能??你我他都不得行、撐不住中國這個舵!

    毛主席的偉大不是靠少部分人的自吹自擂捧出來的!

    30年代40年代你吃的什麼?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請問下印度大陸有什麼訂房軟體?不要說攜程和booking.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