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海到闊處天作畔

    只有去農村才能感覺到濃濃的年味兒。

    高蹺,秧歌,旺火走家串戶拜年。

    城市的年味兒太淡了,除了大街小巷的燈火,對面鄰居見面也僅僅是點個頭而已。

  • 2 # 快樂在春天

    南北千秋差異大,地方特色頑古濃

    有的城市鑼打鼓,有的熱鬧愛跳舞

    不少城市愛冷靜,靜下心來辦大事

    年年除夕看春晚,今年不同味不鮮

  • 3 # 泓靜

    如果說過年走親戚算有年味的話,那可能我從小到大都過得沒有年味的節!!!!

    我父母兩邊的家庭,都是外地隨遷到河北的!

    奶奶家這邊,矛盾大!一般大年三十,我爸下午去姥姥家吃飯,晚上去奶奶家溜達一圈,就跑回去值班了,也省的兩邊尷尬還掙三倍工資,我和我媽在我姥姥家過年,反正在有來往的時候,基本幾家就是大年三十被我奶奶幾個電話叫回去晚上吃頓飯,就各回各家,各找各媽,初一以後,基本不串門,我家住的地方不太好,我爸家裡大哥上面還有大姑,除了我大姑來我家或者我們去看大姑,老姑叔叔從來都是嘴巴上說說,實際行動屁都沒有!所以我也不去他們家,只有我爸傻了吧唧的,把人家當弟弟妹妹,也不怕人家煩他!

    姥姥家過年,也沒有走親戚的習慣,因為除了我媽找了我爸所謂的“本地人”還有我三舅找個本地媳婦,其他舅舅大姨嫁娶的都是外地人……不是內蒙就是陝西,很遠真心沒法串門……我大姨找的內蒙的姨夫,他們都是今年河北過,明年內蒙過,而且我姥姥比較槓,家裡有的舅舅和媳婦兒有說過不讓出嫁女回家過年,直接讓我姥姥給罵回去了,說我家沒講究!!!因為住的都特別近(大舅二舅和姥姥家一個大院,大姨10分鐘距離,我住姥姥家),所以大年三十下午大家聚在一起吃頓飯,我們在大院裡有很多孩子,而且大院門口每年都要和對門大院炮竹pk,特別熱鬧!一直熬到夜裡12點都過來包年夜餃子吃完餃子就回家,初一回家吃個餃子,基本也就各回各家了,父母輩很少再來回串門……最關鍵父母們也沒有舅舅姑姑姨,沒得串門……

    我小時候覺得盼過年,是隻有過年才會有好吃的,大肘子!壓歲錢!穿新衣!放炮竹!而現在,經濟條件好了,啥時候都有零花錢!啥時候都能吃上好吃的,想買新衣服新鞋隨時隨地!

    還有期待的春晚,實際自從老小品演員前輩他們陸續不上春晚後,基本就沒看過春晚!

    自從結婚後,老公家那邊就有串親戚鄰里的習俗,我新婚第一年讓去轉了一圈,然後有孩子太小,婆婆不讓去,等孩子大了去一圈,那時候才體會到人們說的過年串門子是啥感覺!成群結隊的湊一起走親戚,走鄰居,吃塊糖聊會兒天,一天能串好幾家!2020年,大年三十,婆婆說讓我和弟媳大年初一隨著媳婦兒們也開始串門拜年,結果就被疫情打斷了!

    婆婆家說傳統也傳統,說開明也開明,因為我獨女,父親也去世多年,我也是今年婆婆家過年,明年我媽這兒過年,一家一年吧!

    我老公跟著我在我家這邊過年,就說沒年味,就跟放假在家沒啥區別……我說我家這邊奶奶家親戚,我爸活著都不來往,死了更別說了,關係不親,姥姥家這邊也就大姨家,大舅在北京微信拜年,二舅也是不咋來往(讓我媽自己走吧),三舅沒了,至於父輩不走動,更別說同輩了……所以想想是沒意思

  • 4 # 啊哈hhh

    為什麼生活好了,但年味卻越來越淡?

    “過新年,穿新衣,戴新帽,家家戶戶放鞭炮······”

    小時候家裡雖然窮點,但過年是一年中最開心的時候,因為過新年會有許多好吃的,還有新衣服,新鞋穿,跟著父母串門給長輩們拜年還有壓歲錢,還有鞭炮放,到處充滿了濃濃的年味。那個時候由於盼過年心切,每天把家裡牆上日曆牌明天的那一頁早早地就撕去了。那個時候物資比較匱乏,老百姓的生活也不像現在這麼富裕,但那濃濃的年味、熱鬧的氣氛現在想起來依然是那麼的清晰、那麼的濃厚。

    如今,儘管遠在他鄉的人們依然不辭辛苦,想盡各種辦法回家過年,拜年、放鞭炮、貼春聯、走親訪友、鬧新春的形式也依然存在,但那種曾經對過年的期待和喜悅在一些“簡化”中變得越來越淡,也難怪更多的人抱怨春節的“年味”沒以前那麼濃了。歸根結底,有幾個原因吧。

    1、人與人之間有了代溝。以前過年為什麼那麼開心?因為村裡的不過男女老少都能聊到一塊去,也就是說有共同的話題。現在,年輕的在外打工,小的在學校上學,只剩孤寡老人在家種地,過年回去跟陌生人一樣,年輕人說的小孩老人不懂,小孩說的老人不懂,老人說的小孩老人不願意聽!無論大人小孩都天天捧著手機,各玩各的了,所以就產生了代溝,社會時代的變化,人們都趕不上了。

    2、感情變淡了。其實現在農村過年變味了,還是因為感情變淡了。現在農村的年輕人常年在外打工,一年到頭也沒回家幾次,跟家裡的老人就沒了交流,久而久之也就沒什麼感情可言了。再者就是小孩,父母把小孩留在農村,跟老人就相處多,你常年不回家,估計小孩都快忘了你長啥樣了,一回來哎"叔叔好",把你當叔叔了!父母跟孩子的感情淡了,老人跟年輕人的關係也淡了,所以過年也就淡了。

    3、全民談“錢”了。現在的農村不像以前了,過去家家都窮的揭不開鍋,有塊肥豬肉吃就不錯了。現在一回家,個個都開始談錢,那些三姑六婆見面就問,哪工作啊?工資多少啊?掙了多少錢啊?反正跟錢脫不了關係,混的好都會找他幫忙,混的差都會離他遠遠的。這就是現實,農村也越來越物質了,談錢傷感情,所以農村過年也就沒啥年味了!

    春節年味越來越淡是不爭的事實,大多數人都有這樣一種感覺,特別是上了年紀。特別懷念過去那種過年的氛圍,那種過年的味道。“過新年,穿新衣,戴新帽,家家戶戶放鞭炮······”

    如今春節的年味越來越淡著實讓人感到惋惜,因為春節是我們中華民族流傳幾千年的民族傳統。

  • 5 # 自然垚望

    我不認同。有這種想法的人應該是對祖祖輩輩留下的過年傳統認識出現偏差了。不同的時代、不同的年齡、不同的心境、不同的閱歷對待同一件事情的感受會有不同,包括我們對過年的感受,我認為年味應該是所有當長輩的對兒時的一次次回味;也是長輩給晚輩們創造美好的兒時記憶的最好時刻。

  • 6 # 微服私訪9999

    生活條件因為大部分華人注重面子反而下滑了!賺錢難也是主要原因還有處處增加了花銷!年味淡了是因為注重面子的結果!

  • 7 # 媛媛1009

    淡與濃,是相對來說的感受!

    現在過年時候,大家都在說,小時候過年吃的雞肉,真香啊!

    那時候,一年才吃一次雞肉的時候,非常多。所以,吃雞肉的味道,是入心入肺嵌記憶中的。現在呢,想吃就吃,想吃什麼味道的,紅燒的,清燉的,風乾的~就吃什麼味道的。很平常了。所以,盼著過年吃好東西的儀式感,淡了,淡了,真是淡了!

    過年買新衣服。那時候,過年也不一定能穿上新衣服。現在,衣服要買有樣式的,要買名牌的,要買奢侈品~穿新衣服的儀式感,沒有了~

    總之,隨著生活條件的提高,好多小時候的樂趣,不明顯了,所以,大家就感覺年味淡了~

    那時候過年走親戚,是為了去吃點好吃的。那種記憶,是美好的。現在,想吃什麼隨時都吃了,這種欣喜不深刻了~

    所以,我覺得年味淡與濃,是相對來說的!

    大家說,對嗎?

  • 8 # 夢想小院2w4k

    不是條件好了,年味淡了。

    而是我們已經長大了,已是為人父母了。

    那種熱鬧的氣氛已經成為了我們孩子的了。

    我們長年總為了生活在外奔波,為瑣碎的事情而煩惱,被生活的壓力,疲憊的身體壓的喘不過氣來,所以覺得年味淡了而已。

  • 9 # 藍海西

    民俗傳承的問題,老一輩人對春節有自己獨到的認識,年輕人則對中華文化民俗的傳承從心裡來說大打折扣,從煙花爆竹禁放,家庭親戚成員的走動也大大疏遠了。這些因素都使我們的民俗節日年味沖淡了!

  • 10 # 地道農民魯班傳藝之人

    中國的傳統節日,世代相傳!三個飛躍大轉變,人們的消費還是持續上升,玉兔迎春春意濃,虎嘯青山臥林息,國泰民安萬事興,抗擊疫情不鬆懈!

  • 11 # 閒人水瓶座

    年味是什麼?年味是什麼?相信每個人心裡,都有一個屬於自己心目中的年味。

    是熱鬧的鞭炮聲嗎?是紅紅的對聯嗎?是大碗的豬肉燉粉條嗎?是煥然一新的過年新衣服嗎?是孩子們去給長輩拜年的歡樂過程嗎?是大家在一起嗑著瓜子聊家常嗎?是坐在電視機前其樂融融看春晚嗎?還是過年燈鼓歡慶的廟會?或是走親訪友的忙碌。這些現在都不缺,可為什麼就感覺年味淡了呢!

    不知道是不是這樣,以前的我們物質生活匱乏,就別說什麼精神享受了,物質上有一些改善,我們就能有很大的滿足感。現在,人們從前追求的物質生活趕上了,不再為吃穿住行發愁了,吃喝拉撒睡都不是事,而且還日益豐富。過去我們追求的,不再需要過年時就能輕易得到,並且,人與人之間更多的是金錢交易,貧富之間的差距拉大,在利益面前,親情淡薄了,走的更多是形式。人們所追尋的年味,就是人們心裡所缺少的,所謂的年味,其實就是過去人們內心深處的人情味。

  • 12 # 新鄭和下西洋

    如果錢足,相信非洲原野上,中國遊客比角馬群還要多,歐洲阿爾卑斯山上中國遊客漫山遍野,美洲山川野景華人的足跡到處都是,印度恆河邊看風景的華人也非常多,美國的鯉魚可讓華人打牙祭,俄國莫斯科河上,中國在遊船如織的水面上觀看風景,德國的歐洲紅燒豬肘,華人吃得蠻香的,太多的舉例都舉不過來了。

    缺乏情投意合,過去的人工作單一,精力過剩,社會環境好,而且都有自己的理想,大家都有共識,心情高興,活的輕鬆,所以一到過年,大街上新春對聯掛得滿城招展,人群川流不息,大包小包的往家招呼著。

    如今,雖然生活環境好了,人們接觸的電子環境太繁雜,十四億人除去嬰兒與高齡老人或有病老人外,人人心思不一樣,走到一塊的人太少,生活又便利,大家心思全部放在電子資訊上,各有各的小算盤,所以人與人之間產生鴻溝,雖說到年了,沒心氣了,主要是錢制約人的行為與行動,如果錢足,任何人都想把親戚轉個遍,飯店美食嚐個夠,人情禮數行個遍,就是因為錢緊,導致市面上感覺冷清,沒人煙的感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NBA籃網隊新賽季還能進入到強隊序列嗎,到底啥原因變成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