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好牛學習力

    這個和父母的教育理念有非常大的關係,如果父母對孩子過度的溺愛,過多的保護,過度的寵愛就會容易造成巨嬰的出現。在現實當中,我見過很多這種巨嬰式的學生。如果父母對孩子成長沒有要求,沒有方向,沒有方法,孩子自由成長,在這個過程當中,如果還是沉迷於一些特殊的事物,也容易形成巨嬰現象。

    我認為和過度期沒有關係的,孩子的成長是一種持續的行為!

  • 2 # 非酋村的希望

    你是“巨嬰”嗎?

    巨嬰這個詞我不知道別人是如何理解的,我認為就是“巨型嬰兒”,也就是成年人的身軀,嬰兒式的靈魂。以前讀過武志紅老師的《巨嬰國》。巨嬰是包括了嬰兒式的自戀和被照顧的渴望。如果軀體還是嬰兒,這樣的自我中心化和被照顧的需求我們可以看做是因為他們無法獨自適應社會環境,需要監護人來照顧慢慢適應。但是成年後(我覺得18歲以後吧)的人就不一樣了,他們有能力去適應周遭環境,卻自戀式的對社會上的人表現出嬰兒的行為模式,遇到困難就退到別人後面,以自我為中心,沒有責任感。我想應該不會有人隨意買賬的。

    “巨嬰”如何形成的

    這樣的心理形成,如果說沒有過往的環境影響,是不可能的。大家可以自己想一想,自己現在的很多行為方式,不管是正確還是錯誤的,不管是有效的還是無效的,我們都是間接或者直接學習到的。而且由於個人的侷限性,我們學習到的這些行為有時候很難去糾正,在做事情的時候還是會下意識的按照自己已經接納過的行為模式去行動。

    “巨嬰”之所以會這樣去做,當然是因為她認為“有效”,才會去做的。過往的經歷中,可能在他得不到的時候,他所做的“巨嬰”行為能夠為他贏得想要的。這樣的行為反饋加強了他對這種行為的使用。

    例如:孩子摔倒了,哭了,父母就打地“都是地的錯,都是地的錯”,孩子就覺得自己沒有錯,就算有錯,哭就好了,別人會原諒我的,因為大錯不在我。磕到桌子是桌子的錯,打遊戲猝死是遊戲的錯(想起了之前細紋,告王者榮耀的那個父母)。這樣的思維模式用到社會上來交際,會變成什麼呢?“不斷地去挑別人的錯,而且都要圍著我來轉,不圍著我我難受啊,感覺被孤立了,我就用哭,撒嬌等方式來贏得我的東西,然後得到了又高興了,以後還這樣....”。

    現在社會各種奇葩的社會事件的發生,就是因為那些人的奇葩思維模式和行為方式,“”永遠都是別人的錯,自己怎麼會有錯呢?我只要堅持我的立場,我還是個孩子,你們都要讓著我,不讓著我逼急了我要做出點什麼讓你們愧疚”。(不排斥應激情況自我防禦的退化現象,這樣的人不一定是巨嬰。)

    “巨嬰”心理可以改嗎?

    人的年齡越大,經歷的事情越多,自己的心理行為模式就越加固定,也就越難去改正。別人靠這種模式活了幾十年,你說改就改,那別不還崩潰哦?

    改是可以改的,心理上的任何事情,改一點點都是微妙的“蝴蝶效應”,你覺得自己應該多去換位思考,當你有這個想法的時候,你的多米諾骨牌的第一張就已經倒下去了。

    讓“巨嬰”心理產生變化,第一,需要讓他們知道,他們的行為有多麼不被社會和大眾接受。第二,教授他們正確的行為方式並積極反饋。

    為什麼“巨嬰”心理的人在社會里有吃苦頭,還是不改?就是因為第二點沒有做到。如果你是一個嬰兒,你做錯了事情只是被指責,你會難受嗎?會不會覺得沒人理解?但是這時候有人適時的出現,帶你作出正確的行為方式,而且讓你看到了有效的結果,然後稱讚你,你會不會覺得很好?

    很多“巨嬰”心理的人改不掉,是因為他收了委屈之後是有可以安慰的地方,讓他們覺得都是別人的錯,自己只是受到了委屈。其實也不難發現,物以類聚,巨嬰心理的人,他們的身邊可能也有類似心理或縱容這種心理的人。

  • 3 # 笑望人生13

    是的!我認為是家長的原因為主要的!對孩子過度的關心,關注,甚至溺愛!讓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缺失鍛鍊,並在動手的過程中學會思考,認識失敗,體驗成功!而成功的愉悅感和失敗的挫折感的累積,恰恰是孩子成長的寶貴財富!家長加以興趣的引導和鞏固!一句話就是要學會放手,但各個階段不一樣!六歲前最關鍵!切記!

  • 4 # 踏雪飲冬

    有心理問題的人或多或少有巨嬰心理吧,不是很極端的人,在後天教化中,傳遞了也改變了一些思想,但是從小的那種缺失感覺無法填補,而不滿,老感覺心裡空落落的,還存留了一些巨嬰心理。有的心理麻木的人,不過是封閉心靈,避免受傷,我就是這樣的人,巨嬰心理真的有點可怕,回首過去,發現極端真的好可怕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58元燴菜沒肉爆料者稱「被部分網友私信辱罵近崩潰」,目前涉事麵館已暫停營業,哪些資訊需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