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守望江湖
-
2 # 歷史這樣說
胸罩是現代女性必備的用品之一,也是少女走向成熟的一個標準,主要用來遮擋和支撐乳房。要了解它在古代外國的情況,悅史君就有必要對胸罩的發展做一個盤點。
18世紀以前,雖然歐洲已經有文藝復興的鋪墊和衝擊,但女性的身體並沒有任何束縛,乳房處於中空狀態。
當時,貴婦們在外套內穿上一件襯裙,作為遮擋乳房的內衣,或者穿一件非常緊身的束衣。
普通人家的女子和農婦,則使用小束腰,胸前用一根布帶子來繫住。
18世紀末,英國在北美大西洋沿岸的13個英屬北美殖民地,爆發了反抗英國殖民統治的獨立戰爭,最終美國獨立。
美國是一個移民國家,思想氛圍和環境都很開放,很多稀奇古怪的發明都開始湧現。
1859年,一個叫亨利的紐約布魯克林人,發明了一款“對稱圓球形遮胸”,並申請了專利,這被認為是胸罩的雛形。
1907年,法國設計師保羅·波烈“以自由的名義宣佈束腰的式微和胸罩的興起”,稱之為“Brassière”(簡稱為“Bra”),保羅·波烈被認為是胸罩的發明人。
同年,美國版的時尚雜誌《VOUGE》中,出現了“bra”(胸罩)字眼。
1911年,“bra”(胸罩)這個詞被正式載入牛津詞典。
20世紀20年代,國外流行高挑纖瘦身材,胸罩最主要的變化,就是沒有任何支撐物了,人們用特殊的花邊來支撐穩固胸部。
20世紀30年代,曲線美迴歸流行,胸罩在背部上採用大量鬆緊帶,拉鍊取代了鉤扣。
另外,鐵線胸罩也帶動了襯墊的發明。
20世紀40年代末,美國公司開發了十字交叉、迴旋織法來製造圓錐型罩杯,俗稱“導彈式”的胸罩。
20世紀60年代,隨著無帶晚裝的興起,無帶胸罩也應運而生。
現在,胸罩的型別更加豐富,矽膠胸罩、乳貼接下“無胸罩式胸罩”的“隱形”接力棒,“維多利亞的秘密”等釋出會,更成了以胸罩為代表的內衣盛宴。
綜合前述羅列,大家應該已經看得很明白了,古代外國並沒有胸罩,自然也就沒有固定的名字,貴族圈文雅一點叫乳罩、乳房罩或者奶罩,普通老百姓就直接叫奶頭布了。
說到底,名稱還是功能性佔了主體,也可以看出來時代的變化。
悅史君認為,在日新月異的今天,無論胸罩還是其他物品,選擇的多元化,才是我們最該珍惜的。
回覆列表
今天我主要來說說中國古代胸罩的發展歷程,外國就不說了。
先從秦漢時期說起吧。這個時候較常用的女性內衣有帕腹、抱腹和心衣。
一般在腹部簡單地橫裹一塊布帕的,稱作“帕腹”;在帕腹上綴以帶子,緊抱其腹的,稱作“抱腹”;而在抱腹上加以“鉤肩”及“襠”的,稱作“心衣”。
到了魏晉時期就變了。被教作 兩當
“兩當”最早由三國兩晉南北時朝北方遊牧民族的女性內衣“裲襠”傳入中原的,後被漢族女性接受,發展為當時的“兩當”。“兩當”通常為兩層,夾層可襯棉,既可擋胸又可擋背,貼身保暖。唐代,
唐代女性以胖為美,發明出無帶的內衣,稱為“袔子”。“袔子”是一種無肩帶、側開合內衣形式。唐代女子喜歡穿半露胸裙裝,她們將裙子高束在胸際,在胸下系一闊帶,外披透明薄紗,內衣若隱若現。內衣外穿其實可以追溯到唐代。
宋代,抹胸
自宋代始,女子有束胸的習慣。宋代“抹胸”穿著後“上可覆乳下可遮肚”,整個胸腹全被掩住,因而又稱“抹肚”。
元代。合歡襟
“合歡襟”是由後向前系束的。穿時由後及前,在胸前用一排扣子系合或用繩帶等系束。
明代,主腰
“主腰”外形與背心相似。開襟,兩襟各綴有三條襟帶,肩部有襠,襠上有帶,腰側還各有繫帶將所有襟帶繫緊後形成明顯的收腰,盡顯身材。
清代,肚兜
近代,火辣辣的文胸,我就不說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