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文字拾荒人

    《定風波• 莫聽穿林打葉聲》這首詞作於公元1082 年,也就是蘇軾被流放到黃州的第二年。在黃州期間,他自號東坡居士,彷徨于山水,在老莊及佛禪中尋求解脫。作此詞時詩人已從痛苦心境中逐漸解脫出來,他要買田終老於黃州,過一種清苦恬淡的生活,與和尚為友,同漁樵雜處,置地耕田,種桑養牛。

    這年的三月七日,蘇軾到離黃州 30 多里外的沙湖去買田。從沙湖買田回來的路上詩人遭遇到了狂風暴雨,從小序中我們可以看出這場雨來勢不小,風颳得很猛,雨下得很大,和蘇軾同行的人,都舉步維艱,十分狼狽,“同行皆狼狽,餘獨不覺”,而蘇軾對這場狂風暴雨卻渾然不覺,視而不見,雨中坦然信步,吟嘯徐行。

    此詞為醉歸遇雨抒懷之作。詞人借雨中瀟灑徐行之舉動,表現了雖處逆境屢遭挫折而不畏懼不頹喪的倔強性格和曠達胸懷。全詞即景生情,語言詼諧,呈現了曠達的藝術境界,被廣為傳誦。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 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狽,餘獨不覺。 已而遂晴,故作此詞。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

    一蓑煙雨任平生。料峭春風吹酒醒, 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坎坷多舛的生命觀照,是蘇軾曠達詞境的踐悟條件。他“一生經歷了北宋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徽宗五個朝代,這是北宋積貧積弱的局勢逐漸形成、社會危機急劇發展的時代,也是統治階級內部政局反覆多變、黨爭此起彼伏的時代。 蘇軾捲入這場黨爭,他的一生也就走著坎坷不平的道路”,但為人坦蕩,講究氣節,有志於政改,不畏權貴,敢於進言,故而屢受打擊,屢遭貶謫,但其矢志不渝。 杭州、密州、徐州、湖州,擼袖實幹,政績斐然;惠州之旅,初心不改,捐修河橋;“烏臺詩案”,“魂飛湯火命如雞”,險遭不測,幾被處死,又謫海南。

    悲苦與曠達,出世與入世,消沉與豪邁,艱難困苦,玉汝於成,在《與楊元素書》中蘇軾說:昔之君子,惟荊是師。 今之君子,惟溫是隨。 所隨不同,其隨一也。 在新、舊黨之間,他處於獨立狀態,絕無苟且附和之聲,曠達而嚴正。 尤其是謫居黃州之時,苦中作樂、言樂、享樂。

    蘇軾用樂觀堅毅精神對待一切變故的觀念、 輕視有限時空和物質環境的超越態度來支撐心靈的遭際, 滌盪現實的憤懣和不滿,成就了其執著、超然物外的生命正規化,逆境裡的情緒激發、保持著濃郁的生活情趣,真實、真切地將其堅定、沉著意志品質和樂觀、曠達人文情懷雋透出來。

    詞人寫景敘事狀物, 應運中國詩歌傳統的比興手法,以“吟嘯”“煙雨”“竹杖”“芒鞋”等入詞,實寫之中外化了自己的情感體驗和人生境遇。

    “吟嘯”,當是行進在山野裡的“放歌”。 這“放歌”式的“吟嘯”,是古代隱士不求仕途於茂林修竹中常見的行外表徵。“放歌”式的“吟嘯”絕非是蘇軾要做個隱士, 而是羈絆於世俗中有所壓抑之後的貼近自然、享受自然的個性解讀,在其心路中保持獨立人格、追求思想自由,關心世事、抗言直論、好不隱諱,憑藉著超凡才德學識,無限地趨向“兼濟天下”“為生民立命”之境界。

    “煙雨”,山野之雨後的一種自然景觀,詞人卻能以人生感悟加觀照和昇華, 而成為詩詞中常見的別具匠心的用字,一語雙關,含蓄地給予讀者心靈深處的扣問, 達到審閱的契合和共鳴。“煙雨” 蘊含了豐富的資訊、情感及人生感悟和生活智慧:悲情與豁達,無奈與淡定,如涓涓細流,無聲而出。平生“煙雨”,不以為苦,反以為樂,深沉地浸潤出暫離宦海後的愉悅與自得。 多少次歷經,任憑“風雨”,沒有什麼了不起的。“自經鍛鍊”,以事入詞,以理化情,寫出了滄桑人生的況味。

    蘇軾一生宦海沉浮,歷經磨難,思想上常有出世與入世的矛盾,但失意時每能達觀自解,始終保持著積極進取,欲有所為的精神。讀罷全詞,令人心情振奮,心境豁然,心靈淨化。人生的沉浮、情感的憂樂,我們的理念中自會有一番全新的體悟。它透過野外途中偶遇風雨這一生活中的小事,於簡樸中見深意,於尋常處生奇景,表現出曠達超脫的胸襟,寄寓著超凡脫俗的人生理想。

  • 2 # 孤竹華人1

    三月三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狽,餘不覺。已而遂晴,故作此。~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這是一首即興感懷之作。此時蘇軾因烏臺詩案被貶黃州(今湖北黃岡)已整整兩年了。蘇軾在黃州處境十分險惡,生活也很窮困,但他仍舊很坦然樂現。從這首詞裡,我們能看到他曠達的胸懷,開朗的性格以及超脫的人生觀。

  • 3 # 莫高情

    人生焉有不樂乎,竹扙策馬,晴也罷,雨打穿林,淡平生,什麼都不是哪麼,還是無風無雨,任由哪徐徐緩緩而來,行走在幽徑,什麼大學士,不還是那樣子!

  • 4 # 莫愁270624776

    途中遇雨本小事一樁,而蘇軾卻從中悟出些有關人生的哲理。他仕途不順,流落黃州,躬耕東坡…

    為什麼呢?說明他有著一顆大號的心吧。

    我喜歡這首詞。得空時也來學習填闋《定風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老是手抖怎麼回事,會有哪些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