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太陽有媽媽
-
2 # 半堂篆刻
第1步:刻上邊款,當然得帶上自己的齋號
第2步:再鈐印一堆印花。
第3步:上交國庫,就說我以為是人偽造的就拿來練手了,刻完感覺像真的,獻給國家鑑定。
-
3 # 行旅太行
先蓋戳,弄個T恤工廠每件都蓋上章。把玉璽劈兩半,有字的留著,給T恤蓋章。剩下的刻上自己名字,某某之印,再上交讓博物館儲存你的印章
-
4 # 就這麼悄無聲息
撿到之後最明智的選擇就是儘早上交。這個東西,哪個人能拿得住呢?上交之後又何必擔心報酬不夠呢?多拿一分錢都是貪
-
5 # 西明鳳舞
假如假如,哪有那麼多假如?假如我能長生不死哩?假如我會72變哩?假如我有超能力?假如我能讓全世界的女人都愛上我?假如我有摧毀地球的能力?
-
6 # 征途獨行
別做發財美夢了,傳國玉璽的力量太大了,一般人根本扛不住。如果一個普通人撿到傳國玉璽,那對他來說就是一場橫禍。即便他趁沒人發現的時候,趕緊又把玉璽扔掉,他的生活還是受到了嚴重的影響。此後餘生都會生活在悔恨懷疑之中,想著自己當年如果不這麼做,現在過得會不會好很多?
那為什麼不能留下來呢?古人已經說的很明白了:匹夫無罪,懷璧其罪。
打個比方,如果一隻螻蟻得到了一件至寶,那對渴望得到這件至寶的獅子和老虎們來說,碾死這隻螻蟻,搶走至寶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可憐的螞蟻還想著怎麼才能利益最大化,結果突然間就不明不白的死的連渣都不剩了。
那趕緊把傳國玉璽交給國家就能安全了嗎?也未必,得不到至寶的老虎和獅子們也許有的會想,誰知道這隻螞蟻會不會交了一個假貨上去糊弄人呢?然後把真貨藏在自己家裡。又或者玉璽周圍還有其它寶貝被他一併得到,他只交出了玉璽呢?雖然機率比較小,但是反正對他們來說,碾死一隻螞蟻也不費吹灰之力,不如順手抓來看看這隻螞蟻是不是還有什麼秘密。
-
7 # 小生不語
我們先來了解一下什麼是傳國玉璽。相信很多喜歡看古代片的小夥伴一定都聽過傳國玉璽,傳國玉璽相傳是秦始皇統一天下之後,命令當時的丞相李斯用和氏璧雕刻而成的。既然是用和氏璧雕刻而成的那麼個頭就不會很大。古籍記載傳國玉璽方四寸五盤螭換算成現在的測量單位也就是9.3公分左右。並用小篆可有“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個字。從它誕生之日起就作為王朝正統的象徵!
相傳,秦王政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秦始皇乘龍舟過洞庭湖,風浪驟起,龍舟將傾,秦始皇慌忙將傳國玉璽拋入湖中,祈求神靈鎮浪。玉璽由此失落。八年後,華陰平舒道有人又此傳國璽奉上。傳國玉璽復歸秦。
秦子嬰元年(公元前207年)冬,沛公劉邦軍灞上,子嬰跪捧玉璽獻於咸陽道左,秦亡。及高祖誅項籍,即天子位,因御服其璽,世世傳受,號曰漢傳國璽。
西漢末年,外戚王莽篡權,時孺子劉嬰年幼,璽藏於長樂宮太后處。王莽遣其堂弟王舜來索,太后怒而詈之,並擲璽於地,破其一角。王莽令工匠以黃金補之。
及莽兵敗被殺,禁衛軍校尉公賓得傳國璽,趨至宛,獻於更始帝劉玄。
更始帝劉玄三年(公元25),赤眉軍殺劉玄,立劉盆子。國璽易主劉盆子。
後劉盆子兵敗宜陽,傳國璽拱手奉於漢光武帝劉秀。
東漢末年,宦官專權。靈帝中平六年,何進入宮誅殺宦官,段珪攜帝出逃,玉璽失蹤。
至獻帝時,董卓作亂。孫堅率軍攻入洛陽。某日辰時,兵士見城南甄宮中一井中有五彩雲氣,遂使人入井,見投井自盡之宮女頸上系一小匣,匣內所藏正是傳國玉璽。孫堅如獲至寶,將其秘藏於妻吳氏處。
後袁術拘吳氏,奪璽。
袁術死,荊州刺史徐璆攜璽至許昌,時曹操挾獻帝而令諸侯,至此,傳國璽得重歸漢室。
漢獻帝延康元年(公元220),獻帝被迫“禪讓”,曹丕建魏,改元黃初。乃使人於傳國璽肩部刻隸字“大魏受漢傳國璽”,以證其非“篡漢”也,實乃欲蓋彌彰。
魏元帝曹奐鹹熙二年(公元265),司馬炎依樣而行,稱晉武帝,改元泰始,傳國璽歸晉。
晉永嘉五年(公元311),前趙劉聰俘晉懷帝司馬熾,璽歸前趙。
十九年後,後趙石勒滅前趙,得璽。更別出心裁,於右側加刻“天命石氏”。
又二十年,再傳冉魏。
後冉魏求乞東晉軍救援,傳國璽為晉將領騙走,並以三百精騎連夜送至首都建康(今南京),由此,傳國璽乃重歸晉朝司馬氏囊中。
南朝時,傳國璽歷經宋、齊、梁、陳四代更迭。隋一統華夏,將傳國璽收入隋宮。
大業十四年(公元618)3月,隋煬帝楊廣被殺於江都(今揚州),隋亡。蕭後攜隋煬帝孫楊政道及傳國璽遁入漠北突厥。
唐初,太宗李世民因無傳國玉璽,乃刻數方“受命寶”、“定命寶”等玉“璽”,聊以自慰。
貞觀四年(公元630),李靖率軍討伐突厥,同年,蕭後與隋煬帝孫楊政道背突厥而返歸中原,傳國璽歸於李唐,太宗龍顏大悅。
唐末,天下大亂,群雄四起。唐天佑四年(公元907),朱全忠廢唐哀帝,奪傳國璽,建後梁。
十六年後,李存勖滅後梁,建後唐,傳國璽轉歸後唐。
後唐清泰四三年閏月辛巳辰時,後唐末帝李從珂舉族與皇太后曹氏自焚於玄武樓,傳國玉璽就此失蹤。
後晉天福三年七月辛酉,制皇帝受命寶,以“受天明命,惟德允昌”為文。
後周廣順三年二月,內製國寶兩座,詔中書令馮道書寶文,其一以“皇帝承天受命之寶”為文,其一以“皇帝神寶”為文。
周廣順中,始造二寶:其一曰"皇帝承天受命之寶",一曰"皇帝神寶"。太祖受禪,傳此二寶,又制"大宋受命之寶"。至太宗,又別制"承天受命之寶"。
宋仁宗慶曆八年冬十一月己亥,作"皇帝欽崇國祀之寶"。
宋哲宗時,有農夫名段義者於耕田時發現傳國璽,送至朝廷。經十三位大學士依據前朝記載多方考證,認定乃始皇帝所制傳國璽。而朝野有識之士多疑其偽。至北宋末年,徽宗好風雅,增刻印璽十方,時人有畫蛇添足之譏,其實徽宗似有淡化傳國璽地位之深意在其中也。
宋靖康元年(公元1126),金兵破汴梁,徽欽二帝被掠,“傳國璽”被金國掠走,此後便銷聲匿跡。
元至元三十一年(公元1294),世祖忽必烈崩。“傳國玉璽”忽現於大都,叫賣於市,為權相伯顏命人購得。
後伯顏曾將蒙元收繳各國之歷代印璽統統磨平,分發給王公大臣刻制私人印章。傳國玉璽亦恐在其中而遭不測。
元至正二十八年(公元1368年),朱元璋在建康稱帝,號大明,改元洪武。繼而北伐,元廷棄中原而走漠北,繼續馳騁於萬里北疆。明初,太祖遣徐達入漠北,窮追猛打遠遁之殘元勢力,其主要目的便是索取傳國玉璽,然最終還是無功而返。
明清兩代,時有“傳國玉璽”現身之鼓譟,然皆附會、仿造之贗品。如明孝宗時,曾有人進獻所謂“傳國玉璽”,孝宗認定其為贗品而未採用。
皇太極滅了蒙古林丹汗,其後裔獻出所謂元朝“傳國璽”,上面刻著“皇帝之璽”。至清初時,紫禁城藏御璽三十有九,其中一方就是皇太極之“傳國玉璽”。而乾隆時,清高宗皇帝頗好考據,欽定其為贗品。但權且以假當真,聊以充數,亦無深究者。後來清末,此玉璽存放瀋陽故宮,不知所蹤。
後來,開修黃河獲得一塊玉璽進獻乾隆皇帝,乾隆考證為贗品。
民國成立,清廷退位,但依優待條件,仍盤踞紫禁城而稱孤道寡。直至民國十三年(公元1924)11月,末代皇帝溥儀被馮玉祥驅逐出宮,此“傳國玉璽”復不見蹤影。當時馮部將領鹿鍾麟等人曾追索此鑲金玉璽,仍無下文。
就此,玉璽失蹤於世,皇朝至此完,又將中國推入了新世紀。歷經兩千餘年風風雨雨、撲朔迷離,“傳國玉璽”數隱數現,最終湮沒於歷史的漫漫長河之中 。
如果有朝一日,我能有幸得到傳國玉璽我會選擇上交國家。因為,作為一個平頭老百姓自己是壓不住傳國玉璽的,留在自己手裡必定不會有什麼好下場。在上交之前我會先聯絡到媒體來報道這件事,使自己得到社會關注,然後無償上交給國家。估計到時候我會得到各種榮譽。讓後就不用說了必定成為網紅然後帶貨發大財。當然,如果能給個鐵飯碗的工作更是求之不得。
-
8 # 昨晚不是我1980
蓋一千張絲綢布,編號,每一個空出大片地方寫上日期和自己的名字。
開個網站展示,1-1000號。以後交易也在這個網站。
網上拍賣,得主在你名字下面也簽上自己的名字,後續再轉賣也陸續在下面簽名。這就叫傳承有序。
-
9 # 風生水起四月天
這個好像在哪兒看過一個回答,挖到後趕緊拓片,也別拓印多了,整個十片二十片的,然後玉璽上交,你手中的拓片就坐等升值吧。
-
10 # 追趕心中的太陽
有了這個玉璽,國家都是我的,還上交幹啥,
我馬上冊封我的朋友當一字齊肩王,共享天下
再把日本倭奴國所有女人都賞賜給我的冤家對頭
-
11 # 漂在橫琴
如果是我撿到了。我會把李斯寫的八個字給打磨掉。這八個字是蟲鳥彖字,現在很多人都認不得。“受命於天,紀壽永昌”這幾個字也不夠霸氣。我會把它改成“仙福永享,壽與天齊。”保證傳到哪朝哪代,看到的人都喜歡。
-
12 # 司馬小絹
我假如我挖到了“傳國玉璽",上交前,我先買一百張宣紙和印章油,拿著傳國玉璽蓋100個戳,然後把傳國玉璽上交給國家,我再在蓋好的戳旁邊簽上自己(發現者)名字,
名字簽好後,把這一百個傳國玉璽戳找人從001到100編號裱起來,先拿出一張最後編號100對外拍賣,拍賣前做一些宣傳,這是重見天日的“傳國玉璽”願戳,傳國玉璽現在已經上交國家了,以後想買都難買到了,這樣一宣傳,想買的人肯定多,因為有錢人缺面子不缺錢,他們買到手後能到處吹,
以後就有有錢人找上門買,說不定到時候,100萬一張都有人買,買到最後001那張戳,也許能拍賣幾個億,
這樣的操作,是不是利益最大化。
回覆列表
如果我得了玉璽,我會上交國家的,當然拓印上幾刀宣紙是必然的,找上古宣紙,用八寶印泥蓋上然後把字打磨掉一個把天改成夫,然後捐給故宮博物院,提個要求安排一下三代的工作,這個有先例,張伯駒後人都在文博系統工作,工作輕,福利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