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強哥新語

    清明上河圖中的清明歷來有多種解釋:

     1、“清明”即清明節。明代的《味水軒日記》中記載,這幅畫不但有宋徽宗的瘦金體題簽、雙龍小印,並且還有宋徽宗的題詩;詩中有“水在上河春”一句。這樣一來,這畫卷描繪的是春天景色就更不用懷疑了,近代及當代美術史家鄭振鐸、徐邦達、張安治等均主“春景”之說。

      2、清明”係指政治開明。

      上世紀80年代中期,鄒身城先生在中國宋史研究會上提出論文《宋代形象史料<清明上河圖>的社會意義》,認為“清明”既非節令,亦非地名。這裡“清明”一詞,本是畫家張擇端進獻此畫時所作的頌辭。故有人認為,這裡的“清明”要從廣義上去理解。《後漢書》有例證,是出雲:“固幸得生‘清明之世’……”從語氣看這個“清明”係指政治開明。畫中題款“清明”語,本是張擇端進獻此畫,請帝王們賞識所作的頌辭。金人在畫面上留下的跋文說:“當日翰林呈畫本,承產風物正堪傳。”點明此畫主題在於表現承平風物。考張擇端行年,他於徽宗朝在翰林書畫院供職,此畫的第一位收藏人便是宋徽宗,證畫家意在稱頌盛世,討最高統治者歡心。知道了這個背景,顯然“清明”一詞不是指節令。

      清明上河圖,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為北宋風俗畫,北宋畫家張擇端僅見的存世精品,屬國寶級文物,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清明上河圖寬25.2釐米,長528.7釐米,絹本設色。作品以長卷形式,採用散點透視構圖法,生動記錄了中國十二世紀北宋汴京的城市面貌和當時社會各階層人民的生活狀況。是汴京當年繁榮的見證,也是北宋城市經濟情況的寫照

      這在中國乃至世界繪畫史上都是獨一無二的。在五米多長的畫卷裡,共繪了數量龐大的各色人物,牛、騾、驢等牲畜,車、轎、大小船隻,房屋、橋樑、城樓等各有特色,體現了宋代建築的特徵。具有很高的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清明上河圖》雖然場面熱鬧,但表現的並非繁榮市景,而是一幅帶有憂患意識的“盛世危圖”,官兵懶散稅務重。

  • 2 # 歷史寶藏

    時維清明,在中國古代的藝術史上,有一座不可逾越的豐碑,就是北宋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

    於是有人不禁要問了,《清明上河圖》中的“清明”是什麼意思?是指的清明節嗎?

    這還真是個有意思的問題。

    目前學界有三種說法。

    第一,認為《清明上河圖》中的“清明”就是清明節。

    近當代的美術史家鄭振鐸、徐邦達、張安治等均主張這種看法,因為《清明上河圖》中的內容實在是太豐富了,想要知道幾個具體的例子也不難。

    上面這個場景就是《清明上河圖》中的一個小場景,看有人在擺攤賣東西,買的可不是別的,正是宋代祭祀祖先時所用的“紙馬”,類似於現在去上墳燒的紙錢。這不正是清明節時候的特色嗎?

    此外,在清明節的時候,古人有臨水賞魚的活動,而在《清明上河圖》中也得到了印證。

    上面的這一排站在橋邊的人,邊賞魚邊聊天,不亦樂乎呢。

    第二種說法,認為《清明上河圖》所繪的是秋景。

    這種說法以北宋的孟元老為濫觴。

    孟元老在其描繪宋都開封的名著《東京夢華錄》中記載:每年農曆十月,汴京始“進暖爐炭,幃前皆置酒作暖會”。

    而在《清明上河圖》中,還真是恰巧發現了這個線索,畫卷的右邊,有一隊馱著木炭簍子的驢子,緩緩向京城進發,這不正是秋天的時節嗎?

    我認為這個觀點是值得商榷的,因為京城人口匯聚,燃料需求大,需要木炭是很正常的,隨時都需要,不一定必須在秋天時候才需要啊。那麼多小商小販,路邊賣個熱飲,擼個串,難道不需要木炭嗎?

    第三種說法,就是認為《清明上河圖》中的清明,不是節氣,也不是地名,而是一種歌頌大宋政制清明的含義,這樣說,張擇端這個馬屁就拍的比較響亮了~

    《清明上河圖》進呈後,宋徽宗很是喜歡,還親寫瘦金體題簽,蓋上雙龍小印。很多人根據宋徽宗的喜愛,認為應當是歌頌大宋清明之意。

    但是根據宋徽宗的藝術修養,不應該因為一句馬屁之詞就喜歡這幅畫。

    綜上,《清明上河圖》的清明,應當就是指清明時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手裡只有20萬,該怎麼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