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91拍照

    附上一篇文章。這篇文章裡最後附上了幾張膠片時代拍攝的照片。給大家參考。照片並不100%清晰,但是自己喜歡。

    我並不認為膠片比數碼更好。以高感光度為例來比較,我在富士工作的時候經常能得到那個時候非常難得的ISO1600的膠片。所以我可以很有資格地告訴大家,那時候最好的ISO1600膠片拍出來的噪點簡直難以和現在數碼相機的效果相比。就是現在數碼ISO25600的顆粒也比膠片ISO1600的好。

    但是,最近我卻在趙剛老師的影響下慢慢又轉回膠片攝影了。為什麼呢?

    1. 膠片攝影並不比數碼攝影的投資大。相反,數碼攝影是極其燒錢的。這點,我不展開。大家可以比較一套尼康F3和一套D850的投入。或者比較一套8X10座機和一套富士GFX50的投入。還有這種投入的持續性帶來的總體投入。

    2.膠片畢竟是實際存在的東西。摸得著!找得到!

    3.我最喜歡膠片的不可預測性。

    4.用135膠片,一次裝片只有36張。用120膠片,一次裝片只有12張。用8x10座機,一次裝片只有1張。每次拍攝,我都會思考著拍。只有興趣來了才會拍。

    5.人的壽命有限,既然生在這個時代,那麼這個時代的留給我們的好東西應該好好玩一把。

    所以結論一下,進入數碼時代以後,我拍照的水平肯定是大幅度倒退了。那個時代能夠獲得的影象感、拍攝感,數碼相機再也帶不給我了。

    進一步結論一下:所以我決定理性迴歸!今後不再在意膠片低劣一些的技術質量。

    當然,膠片攝影,如今屬於陽春白雪,不是適合每個攝影愛好者的。

  • 2 # 光線攝影世界

    很多人,都以為膠片在質量和味道上勝過數碼相機,之所以被數碼相機打敗,純粹是因為數碼相機太方便了,其實,這是很大的一個認識誤區。

    攝影大師亞當斯正在使用大畫幅膠片相機進行攝影創作

    以上是各種電影膠片,其實,現在迷戀膠片並且鼓吹膠片的,基本上已經成為了玄學

    如果非要說膠片的魅力,我覺得lomo風格的holag相機勉強可以算一個,這種畫質極其糟糕的膠片相機,卻成為了一種風格,不過,我們數碼相機要想模擬這種效果也是輕而易舉,所以說,結果不重要,重要的是過程!

    你問,膠片拍出來的照片,魅力究竟在何處體現出來?

    我的回答如下:

    一、無論是什麼攝影作品,照片的魅力,始終都是內容的魅力,基本上和你使用什麼攝影器材沒有多大的關係。

    二、膠片攝影的魅力,更多的體驗在過程,而不是結果。

    三、35mm膠捲,也就是135膠捲,是完全乾不過現在主流的數碼單反相機的,120膠捲想要幹過現在的尼康D850索尼A7R3也是非常吃力的,在大多數情況下,基本上也是幹過數碼的。

    四、要想幹過現在主流的數碼相機,得4x5甚至8x10,而且,也只是解析度可以一次性幹過,在成像質量的其他一些指標方面還是幹不過的。

    膠片的高感不行,膠片的寬容度也不及數碼。

    五、玩4x5和8x10,更多的也是享受的是一種過程,至於放大到很大很大,還非常清晰,以傳統的照片洗印工藝也很難辦到,成本極其昂貴。是進入數碼時代才低成本解決了這個問題,掃描和列印嘛。

    再說了,你列印個幾米的照片,放到什麼地方去欣賞呢?在電腦上欣賞?

    好吧,4x5和8x10的膠片,掃描列印之後,列印件現在也確實可以拍賣,但是,這種拍賣你覺得有多少是真正處於藝術價值和收藏價值而購買的呢?

    未必用上面這種相機拍出來的照片就是頂級藝術品?而用手機拍攝的照片,拍的再好也是垃圾?

    而且,和現在1億畫素的哈蘇數碼後背相機相比,大畫幅其實也基本上沒有什麼優勢,甚至還不如。而且,數碼相機可以多底合成,可以堆疊,無論是清晰度還是動態範圍,以及色彩,都勝過膠片。

    總結一下:膠片的魅力,並不在於所謂的成像質量和味道,從照片本身的欣賞來說,也不要在乎是用什麼相機拍攝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日本賭美國只有一顆原子彈,為什麼不再賭一下美國只有兩個原子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