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隱士夢言

    我讀書的技巧是讀完之後主動寫下讀後感,別懶,別不捨得自己寫。

    常言道,好腦子不如爛筆頭子,與其一本書過眼雲煙一樣的反覆看20遍,實際不如自己真正用心,動腦子去領悟的去看一遍,自己寫一遍,能把原著改寫成自己的拆書稿,那這個閱讀理解就算到位了。

    無論是讀書,還是看過一部好的影視劇,只要感覺自己有觀點,有想法了,就主動寫讀後感、觀後感,把這種觀點記錄下來,在自己寫的過程中,難免要再回顧一下原著原文,而其中重點回味的部分,實際也就是原著的重點情節了。

    舉例來說,我閱讀《聊齋志異》的時候,自己手動將原著文言文翻譯成當代白話文,在這個過程中,收穫良多。

    就說大家都很熟悉的《嶗山道士》吧。在《聊齋志異》的原文裡,其實並沒有寫明王七學習穿牆術是想去當小偷,原文只寫王七回家向妻子炫耀了一下自己的法術,法術就失靈了。

    當我一開始看這段情節的時候,我很奇怪,原著分明沒說王七有什麼心懷不軌的思想,只是說他好逸惡勞,不能吃苦,還喜歡人前賣弄,這也不是什麼罪大惡極的缺點啊!

    可是當我帶著這個疑問,自己手動翻譯原文的時候,我終於發現了作者寫作時的超級伏筆,非常高深。

    作者在寫原文故事的時候,用了大量筆墨來描述老道士變月亮、變酒菜、變嫦娥的魔法描述,很精彩。而之後,老道士問王七,想學什麼法術的時候,如果王七學習法術只是為了人前賣弄,那放著變月亮變仙女,這麼炫酷的法術不學,非要學習穿牆術,這其中很不合常理。

    於是我就明白了,故事原文裡,雖然沒有明說王七心術不正,卻用這樣隱晦的矛盾伏筆,寫出了王七學習穿牆術,實際上是圖謀不軌的企圖。

    不得不佩服作者,這樣的春秋伏筆,實在是高!用讀者的一個疑點,來讓讀者自己給自己解答另一個疑點,而原文中卻隻字不提!

    怎麼樣,自己動手來寫讀後感,對於閱讀理解的提升,由此也可見一斑了吧!

  • 2 # 沁沁詩語

    謝謝邀請,讀書,我喜歡默讀,邊讀的時候邊跟著故事情節的想象展現眼前,就會記牢一點,作筆記,看完好詞好句收集於歸類整理,遇到不認識的字立馬查拼音並把它的意思弄懂,當閱讀古詩詞或古文時,不懂譯意就立馬查古漢語字詞典。立馬讀上三遍,就會加深地記住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大學生省錢換iPhone6值嗎?有什麼建議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