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7
回覆列表
  • 1 # 木山文

    清乾隆二十九年(1764),蘅塘退士編選了《唐詩三百首》,他在序裡說明編選的目的:

    “世俗兒童就學,即授《千家詩》,取其易於成誦,故流傳不廢。但其詩隨手掇拾,工拙莫辨,且止五七律絕二體,而唐宋人又雜出其間,殊乖體制。因專就唐詩中膾炙人口之作,擇其尤要者,每體得數十首,共三百餘首,錄成一編,為家塾課本。俾童而習之,白首亦莫能廢,較《千家詩》不遠勝耶?”

    就是看到當時的兒童讀本《千家詩》編得不好,一是選得不好,工拙莫辨;二是體裁不完備,只有近體詩,沒有古體詩;三是唐宋混雜,殊乖體制。因此選《唐詩三百首》來代替它,只作家塾課本,不作為“藏之名山、傳之其人”的著作,所以連自己的姓名也不署,只稱蘅塘退士。

    可是這書一出,“風行海內,幾至家置一編”(四藤吟社主人語,見中華本《唐詩三百首》)。

    到道光時,有章燮給它作注,有陳婉俊(女)給它作補註,寫了凡例。

    當時著名的學者姚瑩雖然替陳婉俊的《唐詩三百首補註》寫了序,還是看不起這部書,他的序里根本不提蘅塘退士,甚至不提《唐詩三百首》,只說“見其案頭有補註唐詩”。

    直到1920年,大東書局刊印張萼蘇評註《唐詩三百首》,還稱衡塘退士,不知他的姓名。

    到1959年刊行陳婉俊補註《唐詩三百首》,才在《點校說明》裡指出編者孫洙,江蘇無錫人,清乾隆十六年進士。

    到1980年金性堯的《唐詩三百首新注》出版,才從《梁溪詩抄》和《名儒言行錄》裡輯錄到孫洙的簡史。

    這樣一位長期不為人所知的編者,編了這部他自己也並不看重而長期被人看不起的《唐詩三百首》,卻把從唐朝到清朝所有大家或名家的唐詩選本包括清朝康熙皇帝的《御選唐詩》都拋在後面。

    成為最風行的唐詩選本。

    唐詩的選本,在《唐人選唐詩》裡就有十種,選者象元結、殷璠、令狐楚、姚合、韋莊等,他們的聲名都比孫洙大得多,有的還是唐代著名詩人,卻都沒選過孫洙。

    宋以後的各種選本,直到沈德潛的《唐詩別裁》也都遠不如《唐詩三百首》風行。(1717年出初選本;1763年出增選本)

    孫洙選詩好象沒有自己的標準,不過從“擇其尤要者”看,他在選擇中還是有標準的。

    《唐詩別裁》的初選本不選王楊盧駱的歌行體,白居易的諷諭詩,張王樂府,李賀詩,孫洙也都不選。

    從這裡也可以看出他的選詩注重講含蓄而富有藝術性的,白居易的諷諭詩直率而欠含蓄,所以不選。他的選詩又不滿於浮靡之作,王楊盧駱的歌行可能因為沒有完全擺脫六朝的影響,而不選。

    又反對怪詭難懂,李賀詩可能因而不選。他的選詩是給兒童讀的,較深較長的詩不選,所以杜甫的《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北征》都不選,但白居易的《長恨歌》《琵琶行》也比較長,因為它們的音節流美,風華綺麗,所以入選。

    又主張溫柔敦厚,選了不該選的鄭畋《馬嵬坡》:“終是聖明天子事,景陽宮井又何人。”遠不如《長恨歌》寫得真實。

    對皮日休、陸龜蒙的詩,大概認為不夠溫柔敦厚都不選。

    這樣看來,孫洙的選詩標準有優點也有缺點,優點是選了三百多首,分量適中,適於在讀者中廣泛流傳。

    選的作家中,以杜甫詩選得最多,其次是王維、李白、李商隱,因為他注重詩的藝術性,所以重點突出這幾位詩人。又注重含蓄,要求音節流美,容易讀,容易懂。

    缺點是有不少名篇,因為寫得不夠含蓄,或不夠溫柔敦厚,內容比較深一點、長一點的,都沒有入選,顯得不足。

    孫洙的選本,雖是參照《唐詩別裁》初選本,但跟它有不同。

    如張祜七絕,沈德潛只選了一首《雨霖鈴》,“長說上皇和淚教,月明南內更無人。”批為“情韻雙絕。”

    這首寫唐明皇亂後回宮,看到宮內無一舊人,聽到奏他在蜀道寫的《雨霖鈴》曲,不勝悽苦。沈德潛對此抱著極大的同情,借讚美這首詩來壓倒別的詩,說:“(張)祜又有《集靈臺》詩:‘卻嫌脂粉汙顏色,淡掃蛾眉朝至尊。’譏刺輕薄,絕無詩品。……朱慶餘之‘鸚鵡前頭不敢言’,此纖小詩之派也。”

    可是孫洙偏不選《雨霖鈴》,反而選了《集靈臺》和朱慶餘的《宮中詞》,這裡顯出兩人的看法不同。

    看來孫洙是對的,對唐明皇昏庸誤國,自作自受,不值得那樣同情。《集靈臺》的譏刺,《宮中詞》的婉諷,都應該肯定。這裡見得孫洙的見解高出沈德潛。

    再象沈德潛在李商隱下批道:“顧其中諷刺太深,往往失之輕薄,此俱取其大雅者。”孫洙選的《隋宮》譏刺隋煬帝的奢淫昏暴,《瑤池》譏刺周穆王的求仙無益,沈都沒有選。這兩首也有借古諷今之意,都是傳誦的名篇,沈大概認為諷刺太深。這裡也顯出孫洙的見解超過沈德潛。總的看來,《唐詩三百首》雖有不足之處,但孫洙就膾炙人口的詩來選,注意詩的藝術性,他的見界又超過沈德潛,所以不失為一部好的選本。

    孫洙對入選的詩,有選擇地作了批語,簡明扼要,對讀者有啟發。

    如孟浩然《與諸子登峴山》:

    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批:憑空落筆,若不著題,而自有神會。)

    江山留勝蹟,我輩復登臨。水落漁梁淺,天寒夢澤深。羊公碑尚在,讀罷淚露襟。(批:應上半首)

    批語指出這詩首尾呼應,都是紀念羊祜的。因為羊祜感嘆山川無恙,而賢人湮滅無聞,使人傷悲,百姓因建羊公碑紀念他。這詩的開頭正對此而發,這個批語對讀者有啟發,也指出作者如何構思。

    又如杜甫《江南逢李龜年》:

    岐王宅裡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批:世運之治亂,年華之盛衰,彼此之淒涼流落,俱在其中。少陵七絕,此為壓卷。)

    這個批語,指出這首詩的深刻含義,也點出了它的含蓄不露的寫法,正顯示出它的藝術特色。這是較長的批語。

    有的批語只點一下,如劉方平的《月夜》:“今夜偏知春氣暖,蟲聲新透綠窗紗。”批:“春意盎然。”

    指出這兩句詩好在透過蟲聲知道春意暖,顯示充滿春意,反映蓬勃生機。

    劉禹錫《春詞》:“行到中庭數花朵,蜻蜓飛上玉搔頭。”批:“無情處都有情。”玉掻頭是無情的,從“蜻蜓飛上”裡,這個玉掻頭代表那個婦女的新妝,就有情了。蜻蜓本是無情的,但它能讚賞新妝,也有情了。

    透過無情變有情,顯出新妝的無人讚賞,反襯夫婿的無情,和她的寂寞孤苦。這個批語深可體味。

    再象杜甫的《登高》:“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批:“二句十四層。”

    即認為上句說“風”又說“急”,說“天”又說“高”,說“猿”又說“嘯”,又說“哀”,是七層,下句也這樣。

    這樣講太繁碎。不過從中也可看到他要我們注意,詩裡不光說了三樣事物,還寫了它們的動態或形狀,從而構成一種意境,幫助我們作分析。這樣看來,孫洙的批語是有啟發作用的。

    《唐詩三百首》流行的版本,上海古籍出版社本金性堯的《唐詩三百首新注》,吸收了前代和當代的研究成果,除註釋外,兼及風格,最為詳備,後來居上。

    中華書局本陳婉俊補註的《唐詩三百首》,儲存了孫洙的批語,對理解這些詩有啟發。補註引用典故的原文,比較詳實,也有特色。

    中華本喻守真的《唐詩三百首詳析》,對每首詩都註明平仄,便於按平音步仄音步來唸,可以收到“不會吟詩也會吟”的效果,每詩後還附有註釋和作意。

    尤其是近年來,各種註釋、翻譯和誦讀本各有特色,自可查閱。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楊迪是“罪人”?那沈騰和陳赫,你怎麼看?談戀愛就一定要結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