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Yunxiyikm

    這個有點像“圍城”,你不在“其中”根本就不能“感同身受”,人沒有生病時“一切都看得開”想法也好似都理性,生病而且是重病時,一切都會“變”這才是人性,“貪生怕死”、“貪戀不捨”苟活下去才是王道。

  • 2 # 雲舞飛揚歲月靜好

    如果有一天我行動不便,真的希望有尊嚴的離去,在離去之前把一些事情都處理好,人這輩子,怕的是有牽掛,沒有牽掛就好了

  • 3 # 永遠的風鈴123

    是人,就有生老病死,一般而言,除非短暫間猝然離世,大多數人都要經過在醫院救治、最終醫治無效生命終結的過程。

    這個過程或長或短,如果時間較短還好說,時間較長的話,病人及家屬所要耗費的人力和金錢無疑是巨大的,為普通人難以承受之重,因此,在苟且活著與乾脆放棄治療之間,病人及家屬都面臨這道艱難抉擇。

    為什麼說艱難?就在於無論如何選擇,都要邁過“人倫”或“人道”這道坎。人道是指愛護人的生命、關懷人的幸福、尊重人的人格和權利的道德,是個近代來自西方的概念。人倫是指中國傳統文化中長期形成的,對人與人之間,特別是對有血緣關係的人與人之間關係約定俗成的道德規範。包括:仁、義、禮、廉、孝、溫、良、恭、儉、讓……等等,其中的“孝”特指子女對父母應盡的義務,而成年子女對老年父母應盡到的贍養撫助即養老送終的義務,又是“孝”的重要組成部分。

    因此,從人倫的角度講,當老人病危時,傳統的社會認知,是家屬子女(包括配偶)要儘可能的配合醫療機構延緩老人的生命,即使付出巨大精神、經濟代價。從人道的角度講,老人的生命已經談不上任何質量,只是一具苟延殘喘的軀體,繼續維持下去,給親屬子女只會帶來沉重的精神壓力和經濟負擔,老人自己也增加痛苦,放棄治療是最人道的辦法。

    從上面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出,無論局內人如何選擇,都會招來一些非議,不過,這反過來也似乎昭示著我們:碰到這種情況,任何選擇都是正確的,都是應當得到包容和理解的。

  • 4 # 微微涼1948

    沒有尊嚴的活著,真的不如自然的離去。

    生老病死,這是自然規律,是無法改變的。

    人之所以稱作人,是因為有了最基本的人格和尊嚴。

    醫院是檢驗人性的地方,各種人間悲喜劇每天都在上演。

    當一個病人已經無法治癒,已進入不可逆的狀態,我認為使用醫療手段使病患安然離去,就是對生命的最大尊重。瀕臨死亡,我想應該是最大的痛苦,透過各種有創傷的搶救,無疑增大這樣的痛苦。即使搶救回來,也是增長這種痛苦的體驗。而這時,幾乎是任人擺弄的狀態,自己的身體失去了自主的能力,自己的思想,失去了表達的機會和選擇的能力。

    與其這樣,還不如自然離去。

    如我的身體進入不可逆的狀態,我不要有創搶救,我要有尊嚴的離去。離開這個世界,是不可避免的事,只是有的人早一點,有點人遲一點,沒有什麼好可怕的。

    我們來到這個世界不可選擇,離開這個世界,我想可以有有限的選擇。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山窮水盡時怎麼辦,還有未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