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主是古代對於帝王之女的封號。
先秦時代,周天子將自己的女兒嫁出去的時候,並不自己親自主持婚禮,通常都是讓姬姓同族中的公爵等級的諸侯王主持,因此稱作是“公主”。
實際上,當時周天子的女兒被稱作“王姬”。
隨著時間的推移,到了春秋戰國時期,周天子與諸侯的女兒們,都開始被稱作公主,久而久之也就形成了慣例,後來皇帝的女兒都被稱作公主。
一般來說,公主是皇帝女兒的封號,皇帝的姐妹為長公主,皇帝的姑姑為大長公主。
漢朝時期,諸侯王的女兒往往被稱作“翁主”而不是公主,只有皇帝之女才是公主,東漢時期曾稱呼皇帝之女為“縣公主”,諸侯的女兒稱作“鄉公主”或者“亭公主”。
絕大多數情況下,被冊封為公主的,都是皇帝的女兒,宗室女子等等是不可以的。
但是在漢朝、唐朝等朝代,有一種情況例外,那就是和親的時候,被和親的往往都不是皇帝的親生女兒,而是宗室女子,這些和親的宗室女子往往會被冊封為公主。
比如說著名的文成公主,她原本就並非是皇帝的女兒,而是個沒落宗室的後裔,因為與吐蕃之間和親的需要,被冊封為公主,這樣的例子在古代非常常見。
東方與西方不同,在西方,被叫做公主的未必是君主的女兒。
著名的奧地利帝國皇后伊麗莎白,也就是茜茜公主,她雖然被稱作公主,但她的父親是個公爵並非國王,她之所以被稱作公主,是因為其母親是巴伐利亞王國的公主。
在西方,一般直屬親人是國王的女子都能夠被稱作公主,當然,這也不絕對。
近現代以來,比方說英國這樣的國家,對於各種王室封號地位的限制越來越多,公主的封號必須要額外授予,不是什麼王室成員,或者帶有王室血統的人都能夠被稱作公主。
除了公主,古代還有個封號叫做“郡主”,這個封號起源於東漢時期,當時將公主稱作“縣公主”,偶爾也有少數公主被稱作“郡公主”,簡稱就是郡主。
有些朝代,皇帝的女兒就被稱作郡主而不是公主,但這裡的郡主,是“郡公主”的簡稱。
唐朝時期,皇太子的女兒被稱作郡主,其他王爺的女兒則冊封為縣主,宋朝時期太子與親王的女兒往往被冊封為郡主與縣主,這兩種都是存在的。
比如《知否》當中,邕王的女兒就被冊封為縣主。
除了皇帝的女兒,被冊封為郡主的,往往都是太子與貴重親王的女兒,北宋初期有功臣的女兒被冊封為郡主,這主要還是看皇帝的意思,有時候將“郡主”封號作為一種賞賜。
北宋時期,功臣趙普的女兒,就曾被宋太祖趙匡胤冊封為郡主。
《知否》當中,齊衡的母親平寧郡主是柴皇后的族人,而且祖上有功於社稷,加上是皇太后撫養長大的,因此被破例冊封為了郡主。
除了少數情況外,尋常人是不能被冊封為郡主的,往往都是跟皇室沾親帶故的。
《天下第一》當中皇帝的妹妹被冊封為郡主,也就是雲羅郡主,這是錯誤的,明朝只有親王的女兒才是郡主,皇帝的妹妹要麼是公主要麼是長公主,斷然不會是郡主。
能夠被冊封為郡主的,主要就是太子與親王的女兒,也就是皇帝的孫女,或者是皇帝的侄女、堂姐妹之類的人,功臣的女兒被冊封為郡主的情況,也是少之又少的。
公主是古代對於帝王之女的封號。
先秦時代,周天子將自己的女兒嫁出去的時候,並不自己親自主持婚禮,通常都是讓姬姓同族中的公爵等級的諸侯王主持,因此稱作是“公主”。
實際上,當時周天子的女兒被稱作“王姬”。
隨著時間的推移,到了春秋戰國時期,周天子與諸侯的女兒們,都開始被稱作公主,久而久之也就形成了慣例,後來皇帝的女兒都被稱作公主。
一般來說,公主是皇帝女兒的封號,皇帝的姐妹為長公主,皇帝的姑姑為大長公主。
漢朝時期,諸侯王的女兒往往被稱作“翁主”而不是公主,只有皇帝之女才是公主,東漢時期曾稱呼皇帝之女為“縣公主”,諸侯的女兒稱作“鄉公主”或者“亭公主”。
絕大多數情況下,被冊封為公主的,都是皇帝的女兒,宗室女子等等是不可以的。
但是在漢朝、唐朝等朝代,有一種情況例外,那就是和親的時候,被和親的往往都不是皇帝的親生女兒,而是宗室女子,這些和親的宗室女子往往會被冊封為公主。
比如說著名的文成公主,她原本就並非是皇帝的女兒,而是個沒落宗室的後裔,因為與吐蕃之間和親的需要,被冊封為公主,這樣的例子在古代非常常見。
東方與西方不同,在西方,被叫做公主的未必是君主的女兒。
著名的奧地利帝國皇后伊麗莎白,也就是茜茜公主,她雖然被稱作公主,但她的父親是個公爵並非國王,她之所以被稱作公主,是因為其母親是巴伐利亞王國的公主。
在西方,一般直屬親人是國王的女子都能夠被稱作公主,當然,這也不絕對。
近現代以來,比方說英國這樣的國家,對於各種王室封號地位的限制越來越多,公主的封號必須要額外授予,不是什麼王室成員,或者帶有王室血統的人都能夠被稱作公主。
除了公主,古代還有個封號叫做“郡主”,這個封號起源於東漢時期,當時將公主稱作“縣公主”,偶爾也有少數公主被稱作“郡公主”,簡稱就是郡主。
有些朝代,皇帝的女兒就被稱作郡主而不是公主,但這裡的郡主,是“郡公主”的簡稱。
唐朝時期,皇太子的女兒被稱作郡主,其他王爺的女兒則冊封為縣主,宋朝時期太子與親王的女兒往往被冊封為郡主與縣主,這兩種都是存在的。
比如《知否》當中,邕王的女兒就被冊封為縣主。
除了皇帝的女兒,被冊封為郡主的,往往都是太子與貴重親王的女兒,北宋初期有功臣的女兒被冊封為郡主,這主要還是看皇帝的意思,有時候將“郡主”封號作為一種賞賜。
北宋時期,功臣趙普的女兒,就曾被宋太祖趙匡胤冊封為郡主。
《知否》當中,齊衡的母親平寧郡主是柴皇后的族人,而且祖上有功於社稷,加上是皇太后撫養長大的,因此被破例冊封為了郡主。
除了少數情況外,尋常人是不能被冊封為郡主的,往往都是跟皇室沾親帶故的。
《天下第一》當中皇帝的妹妹被冊封為郡主,也就是雲羅郡主,這是錯誤的,明朝只有親王的女兒才是郡主,皇帝的妹妹要麼是公主要麼是長公主,斷然不會是郡主。
能夠被冊封為郡主的,主要就是太子與親王的女兒,也就是皇帝的孫女,或者是皇帝的侄女、堂姐妹之類的人,功臣的女兒被冊封為郡主的情況,也是少之又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