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密秘

    一說起兒時學過的文言文,馬上就想到了桃花源記和陋室銘。裡面的一些語句至今朗朗上口,瞬時記憶撲面而來!同感的有沒有?!“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滿目粉色的桃花,夾雜著樹的綠色,眼光下移,又是換了一種顏色的綠色芳草。這種美好的畫面感伴隨著而來!當時就以為那是一種好的不能再好的嚮往,好的不能再好的世界!

    而陋室銘裡,相信大家和我一樣,都記著“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記著“斯是陋室,唯吾獨馨”。不說字句,裡面道理卻是記一輩子的!

    兒時學過的那些古文,有一些記著,有一些有印象,有一些已然完全忘卻!學習古文有什麼用,我談談我的看法!

    語言的學習不僅僅是學會了幾個字,學會了幾個詞,還有那個時代文化符號和精神內涵!要讓悠遠古老的中華文明得以傳承,學習古文是必要的。雖然,兒時學習的古文很多都忘卻了,但語言的學習給我們帶來的除了語言技能之外,還有那個時代帶我們的文化內涵!

    因此,我認為,對青少年進行國學教育,誦讀古文經典,讓他們領悟傳統文化,體會國學精髓,是非常有必要的!!

  • 2 # 晴風微語

    現在能想起的小時候學的文言文,就《黔之驢》還算有印象。記得當時學這篇課文的時候,覺得古人好吝嗇,惜字如金。

    “黔無驢,有好事者船載以入。至則無可用,放之山下。虎見之,龐然大物也,以為神,甚恐。”忘的差不多了。結尾記得很清楚“斷其喉,盡其肉,乃去。”悲慘的驢,身不由己,去了不該去的地方,落得如此下場。

    一個故事講完了,區區百多字。卻生動形象如親眼所見。文言文的魅力讓人歎服!

    此後又學了很多文言文,得以淺淺讀懂了些古代留下的文學作品,領略了文言文精練,傳神,達意,意境奇絕的美。

    有些詩詞歌賦,名篇佳作,如果翻譯成現在的白話文,意思差不多,但是內在神韻散了,有些詞句用現代文無法準確表達出原來的意境。

    學無止境,多讀多懂文言文,是開啟祖先留下的文化寶庫的鑰匙。

  • 3 # 江城知事兒

    對於五六十歲的人來講初中和高中可能就是兒時了,但是對於我這種20多歲的小青年來講,我的兒時那就是小學了。

    回想起兒時讀的文言文,印象最深刻的兩篇文言文就是《刻舟求劍》 楚人有涉江者,其劍自舟中墜於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劍之所從墜。”舟止,從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劍不行,求劍若此,不亦惑乎!

    還有《畫蛇添足》楚有祠者,賜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謂曰:“數人飲之不足,一人飲之有餘。請畫地為蛇,先成者飲酒。”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飲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畫蛇,曰:“吾能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奪其卮曰:“蛇固無足,子安能為之足?”遂飲其酒。為蛇足者,終亡其酒。

    在我看來,文言文是古人留下的文化瑰寶,用我們現在的角度,現在的時代去看古人寫的文章稱之為文言文,等幾千年後,後人看我們寫的文章也稱之為“文言文”,能夠在幾千年的歷史下留下來的東西那肯定是得到了很多人認可的東西,文言文便是如此,當時肯定也是有很多作者寫了很多文章,但現在能夠被大眾所知的文言文都是經受住時間的考驗和篩選留下來的。

    文言文的用詞都非常巧妙精煉,一個字、一個詞的含義可能表達的是一句話一段話的意思,並且同樣的字詞,表達的兩層甚至三層不同的含義都行得通,耐人尋味,非常有意思。文言文的語句優美,尤其是寫景的詩歌“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短短的十幾個字,就把荷花的場景展示在我們面前,光讀詩就能在腦海裡看到夏日荷花的美景,真的是精彩!

  • 4 # 倉鼠小美

    我非常感謝老師讓我的語文基本功如此紮實。上大學時我學了中文,才發現我們中小學學的都是最精華的名篇了。中國文化需要有人繼承,雖然我們不會寫這種文章了,但是我們可以透過背誦去流傳,這是傳統文化的一部分。我至今還可以熟練背誦名篇,另同事震驚不已,說回來還是小時候基礎好,這麼多年忘不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多地下“殺豬令”,擬被踢出“三有動物”,野豬在“作”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