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鴻鵠高飛一舉萬里

    大理國段氏家族先世是西洱河畔的“白蠻”土著大姓。開元二十六年(738年)蒙舍部落首領皮羅閣統一了蒙巂、越析、浪穹、邆賧、施浪等西洱河地區諸部,建立南詔國。段氏家族在這一時期成為南詔王的臣屬。天寶十三年(公元754年)段氏家族的段斂魏領兵大破唐軍於西洱河紅山坡,因此被推崇為南詔開國元勳。段斂魏的六世孫段思平因武藝超群、才幹出眾被提拔為通海節度使。

    天覆二年(902年)南詔國的漢人權臣鄭買嗣推翻南詔政權,自立為王,建立“大長和”國。928年東川節度使楊幹貞和趙善政殺死大長和國國君鄭隆亶,趙善政自立為大天興國皇帝。929年楊幹貞奪趙善政之位,建立大義寧國。據說楊幹貞之弟楊詔不知從那兒打聽到段思平有帝王之相,本就對手握重權的段思平心存疑懼的楊幹貞下令追殺段思平。段思平則聯合洱海地區貴族高方、董伽羅向東方的黑爨三十七蠻部借兵滅大義寧國,於公元937年建立大理國,定都羊苴咩城(今雲南大理)。大理疆域全盛時期東至普安路之橫山(今貴州普安),西至緬甸之江頭城(今緬甸傑沙),南至臨安路之鹿滄江(今越南萊州北部的黑河),北至羅羅斯之大渡河,囊括了今天的雲南全境和四川西南部以及越南、寮國、緬甸北部一部分,相當於今天雲南省面積的2.9倍。

    大理自建國伊始就始終存在著權臣干政、王權式微的問題:由於段思平立國主要是藉助高、董兩家的力量,因此大理建國後高氏和董氏兩大家族的權勢得以迅速膨脹。1063年大理國內發生叛亂,身為一國之君的段思廉竟要請高氏的高智升出面平叛。叛亂平定後高智升佔據了整個鄯闡府轄境,段思廉只好晉封高智升為鄯闡侯,賜給王室直轄領地白崖、茹甸兩地。至此高氏的權勢進一步膨脹,而王室的實力則更加削弱。1080年大理再度爆發楊義貞發動的政變,在這次政變中國君段廉義被殺,楊義貞自立為“廣安皇帝”。高智升派兒子高升泰帶兵討逆併成功誅殺了楊義貞,擁立段廉義的侄子段壽輝登基,而軍政大權一概由高氏家族實際掌握。1081年高智升與高升泰父子逼迫上明帝段壽輝退位出家,接著便擁立段正明繼位。十三年後高升泰廢段正明,自立為王,改大理國為大中國。1096年高升泰病逝後高氏家族鑑於雲南諸部對自己專權的反對浪潮而還政於段氏:段正明的弟弟段正淳被擁立為大理皇帝,但此後高氏仍執掌大理國柄,世稱高國主。

    1244年正在攻打南宋四川地區的蒙古大軍因久攻不下而南下進攻大理,大理國君段祥興派大將高禾出戰,結果戰死九河。不久之後蒙古窩闊臺大汗辭世,蒙古大軍退走。1253年9月蒙古蒙哥大汗為執行他南北兩路夾擊南宋的戰略而命自己的弟弟忽必烈和大將兀良合臺再度領兵南征大理。這次蒙古軍團兵分東、西、中三路:忽必烈親率中路軍於當年10月渡過大渡河,抵達金沙江,隨即命令將士殺死牛羊,塞其肛門,利用皮筏成功渡江到達麗江——這就是昆明大觀樓長聯裡“元跨革囊”的典故出處。到達麗江的蒙古大軍迅速擊敗了當地守軍並趁勢向大理城遣使勸降,大理相國高泰祥主張堅決抵抗並殺了使者,這樣一來大理和蒙古之間的戰爭就已無法避免了:12月忽必烈大軍一路直下,長驅直入,進軍龍首關,幾乎沒有受到任何抵抗地直逼大理城。隨後兀良合臺率領的蒙古西路軍也渡江到麗江縣塔城、巨甸、石鼓。東路軍過金沙江到達楚雄、姚安。這樣三路蒙古大軍對大理城形成包圍之勢。在蒙古大軍的重兵重圍之下大理內部各部貴族之間的矛盾也暴露了出來:不滿高氏專權的各部酋長紛紛出城投降。而高氏此時最擔心的是段氏王族會趁亂收回國政。最終大理城在這種內憂外患的情況下被蒙古軍隊攻陷。

    大理國滅亡後身為國君的段興智被蒙古人生擒活捉,蒙古人為懷柔當地部族仍讓他返回故地世襲土官。整個蒙元一代段氏世襲雲南地方土官職位,直到1381年七月徵南將軍傅友德奉明太祖朱元璋之命同副將藍玉、沐英一同遠征雲南。至於高氏子孫有的被封為姚安、鶴慶等地方的土司,世代承襲30多代,直至改土歸流。

  • 2 # 看遍山川

    《天龍八部》裡段譽的大理國是白族人在五代後晉年間公元937年建立的政權,它的前身是唐代中期的南詔國,統制的範圍包括雲南全境和四川西南部,還有越南,寮國,緬甸北部一部分。

    段氏在大理國統制了三百多年,傳了22代王,到了13世紀中葉,終於迎來了滅亡其國的蒙古大軍。

    1253年9月,蒙哥大汗為執行他南北兩路夾擊南宋的戰略,命忽必烈率軍10萬遠征大理,分東中西三路大軍揮師向南。從寒風黃沙的北國到氣候溼熱的彩雲之南,遙遙征途,當時四川大部分還在南宋掌握中,大軍繞道川西藏東,過草原,渡黃河,馬踏六盤山,過大渡河,越金沙江,兵鋒直指大理邊境。

    段氏在大理以佛儒治國,和周邊國家交好,長年沒有打仗,國家軍隊戰鬥力孬弱。大理國王段興智派權臣高祥領兵抗敵,最後退守龍首關,蒙古三路大軍會師龍首,集中兵力攻克龍首關,全殲大理國主力,包圍大理國都羊苴咩城(今雲南大理)。

    大理國上下都從來沒有見過如此如狼似虎的蒙古騎兵,蒙古兵進入大理打仗勢若破竹,沒有遭到像樣的抵抗,忽必烈立於點蒼山上指揮攻城,城破,蒙軍蜂擁而入,段興智,高祥潛逃,享國三百年的大理國亡國。

    滅大理是忽必烈第一次率軍遠征,對於他來說此次討伐大理是否成功,關係到忽必烈在蒙古政壇上的前途命運,能在貴族中樹立威望,所以他勢在必得。

    這次戰前就打算在大理施行懷柔政策,戰後蒙軍沒有像以往那樣遭到抵抗就屠城,忽必烈入城後安撫百姓,禁止濫殺。1254年,忽必烈命劉時中為行政官治理大理,留守兀良合,自己領部分人馬班師回朝。

    這年末,兀良合攻取昆明,大理全境歸人蒙元版圖,招降了大理末代國王段興智,當時的蒙哥大汗受於其繼續管理大理,並保留王位。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藍芽耳機怎麼做到手機只搜到一個藍芽裝置卻連線左右兩個藍芽耳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