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BSQ7

    答:①憶昔:七言古詩,首創作者是杜甫。是回憶、懷念往昔、從前的意思。之後很多文人也借用了憶昔這種寫作體裁。例如:唐朝的韋莊,宋朝的陸游……②開元:唐玄宗李隆基(公元712——742)在位。李隆基是由奶奶武則天寵愛、扶持調教,也就是我們說的培養教育出來的。開始(28歲登基)時,年輕有為,把個大唐治理的井井有條,夜不閉戶,路不拾遺。風調雨順,社會和諧,市場繁榮……期間被人們稱為開元盛世。也稱唐朝盛世。與貞觀之治齊名於大唐歷史。後來把開元國號改為天寶。又得到了寵妃楊玉環。整天兒女私情,吃喝玩樂,不理朝政,開始腐敗。招致了安史之亂。使一個盛世唐朝逐步走向衰敗。令人痛心……③回答主要問題:“憶昔開元全盛日”的下一句是:“小邑猶藏萬家室。”

  • 2 # 文淵悅讀

    下句是:小邑猶藏萬家室。作者是盛唐偉大現實主義詩人,詩聖杜甫。

    全詩用對比手法,凸顯了作者對當朝皇帝唐明皇李隆基的複雜矛盾心態:成也明皇,敗也明皇。回憶昔日之繁盛,諷今日之衰頹。同一個帝王之君,明君與昏君相交織。開元之盛,天寶之衰,判若隔世。安史之亂,流禍兩朝,亂猶未已。詩人痛楚之心愛國情懷彰顯無遺。真誠希冀國家最高統治者唐代宗能夠撥亂反治,以恢復開元盛世繁華。

    詩人之所以偉大就在於:

    1.身處低位,而考慮很高階的國家大事。“位卑未敢忘憂國”,政治意識,大局意識,責任意識,是非常的難能可貴。住著茅草屋的命,卻操著“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心!

    2.身處亂世,顛沛流離,居無定所,食不果腹。試想一哈,一個大男人,帶著一家老小,為躲避戰亂,東躲西藏,擔驚受怕。自己的那碗稀飯都吹不冷,一般人哪還有心思管別人,替皇帝操那份淡心?古人就說過“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而杜甫偏偏就不一樣,他在國家和個人的逆境中,想的不是個人,而是整個國家;想的不是小家而是大家!這是一種怎樣的人生境界?這又是一種怎樣的情懷?

    根據現代心理學家馬斯諾的需要層次理論來看,杜甫先生,他現在是溫飽問題都還沒有解決,低層次的個人生活需要都還沒有解決,卻要去實現高階層次的需要:人生自我價值的實現!而當時的社會歷史條件,又沒有給他這樣的機會。報國無門的苦悶,憂國憂民的急切,愛國無私的情懷,共同塑造了大寫的人格精神的詩聖形象。

    附錄:《憶惜》全詩如下

    憶昔先皇巡朔方,千乘萬騎入咸陽。 陰山驕子汗血馬,長驅東胡胡走藏。 鄴城反覆不足怪,關中小兒壞紀綱。 張後不樂上為忙,至令今上猶撥亂, 勞心焦思補四方。 我昔近侍叨奉引,出兵整肅不可當。 為留猛士守未央,致使岐雍防西羌。 犬戎直來坐御床,百官跣足隨天王。 願見北地傅介子,老儒不用尚書郎。 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 九州道路無豺虎,遠行不勞吉日出。 齊紈魯縞車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 宮中聖人奏雲門,天下朋友皆膠漆。 百餘年間未災變,叔孫禮樂蕭何律。 豈聞一絹直萬錢,有田種穀今流血。 洛陽宮殿燒焚盡,宗廟新除狐兔穴。 傷心不忍問耆舊,復恐初從亂離說。 小臣魯鈍無所能,朝廷記識蒙祿秩。 周宣中興望我皇,灑淚江漢身衰疾。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交往了16年的情人關係,該不該放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