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國家人文歷史
-
2 # 大豆和他的朋友們
首先需要糾正的是,天主教會曾將新教改革的先驅作為異端燒死在火刑架上。
1415年天主教將捷克神學思想家揚·胡斯(Jan Hus)燒死在火刑架上。揚·胡斯反對贖罪券,認為一切應該以《聖經》為唯一標準,否定教皇的權威性,所以被視為異端,將他誘捕燒死。
揚·胡斯的神學觀點對基督教新教的祖師爺馬丁·路德影響很大。1520年2月,馬丁·路德說過:“我們都是胡斯派,只是不知道而已”。當時的教皇對路德的認知也是“薩克森的胡斯”。
所以,有理由相信馬丁·路德在當時生命也是處於危險之中的。
但為什麼他卻沒被燒死?
其實是因為他上頭有人。
剛好今年美國國慶日期間,我在美國路德會華人牧師李小宇的帶領下,去聖路易斯參觀了路德教會(LCMS)的總部。看到題主這個問題我順便向李牧師求教,他告訴我是這個人救了馬丁·路德。
馬丁·路德所在的薩克森的領主腓特烈親王。
馬丁·路德1517年釋出九十五條論綱,吹響了宗教改革的號角。(今年是宗教改革500週年,所有的基督徒都應該重新閱讀馬丁·路德的這份重要歷史檔案。)1518年8月7日,他接到羅馬的傳票,要他60天內到羅馬出庭,迴應對他的“異端”的控告。但在腓特烈的斡旋下,路德了得到教皇給予的人身安全保證。儘管如此,在後來還是有訊息傳出主教得到諭令要抓他,路德連夜逃走。
1520年6月15日,因為路德的毫不妥協,教皇下令焚燒路德的一切書籍,並命令他在60天內撤銷他的41項言論。12月10日,第60天期限已到,馬丁·路德和維滕貝格大學的很多師生一起,在城門口公開焚燒教皇詔書、教會法、經院神學的書籍。
1521年1月3日,教皇釋出詔書,路德被革除教籍。
即使在當時很有政治勢力的領主腓特烈親王,也無法阻止路德被宣佈為異端。判決書宣佈馬丁·路德“是一個頑固的、分裂的異端”,“禁止任何人,無論有什麼樣的地位和特權,購買、出售、保留、閱讀、抄寫、或使人抄寫、印刷、或支援、或辯護此馬丁路德之一切書籍、文章、見解”,“宣佈路德的書籍全部被禁,並被焚燒。”
眼看著馬丁·路德已經走在通向火刑架的路上,突然奇怪的事發生了,他失蹤了。原來是腓特烈在路德回維滕貝格的路上,派士兵綁架了他,把他化名藏在附近的瓦爾特堡差不多一年。
後事不表。
有一個感慨。現在不少基督徒把耶穌的“愛仇敵”的教導丟在腦後,墮落成為恐穆分子,把所有的伊斯蘭教徒都視為恐怖分子,不如回頭看看我們基督教的極端恐怖的黑歷史。
馬丁·路德上頭有人,我想並不只是腓特烈親王,而是上帝,上帝在保守他完成宗教改革的大任,讓人類重新回到耶穌的話語當中。
如果我們妄顧上帝的教導,在世間傳播仇恨,各行其是,結果是什麼?
請跪下來,開啟聖經,好好想想。
對馬丁·路德感興趣的讀者,推薦看一部黑白電影,《馬丁·路德》(1953)
回覆列表
因為從本質上來講,馬丁路德並非是異端,甚至可以說是一個十分虔誠的教徒。而我們通常講的宗教改革,也並非是完全的反對甚至敵對天主教,更多的是對教義以及教規的不同看法。就連路德自己都曾指出,1517年他在提出論綱時,他是一名熱心的天主教徒,是急於阻止贖罪券的濫用,而不是反對贖罪券的使用。並且從狹義廣義上來看,又會有新的解釋。狹義的宗教改革即新教改革,我們耳熟能詳的改教家路德、加爾文以及有所耳聞的聖公會、浸信會、信義宗都與前者密不可分,而廣義的宗教改革除了新教改革外,還包括了天主教的“反宗教改革運動(Counter-Reformation)”。
這裡的反宗教改革,實際上並非是指反對,而是指對新教提出的挑戰,相應進行的改革舉措。為了體現這一點,可以看1545年末召開的天特會議(Council of Trent),這次大會的最後一次會議是在1563年12月,即整整持續了18年。大會的重要議題就是改革,最終達成的折中就是天主教每制定一項關於教義的法令,都要制定一些關於實際改革的法令。在教皇保羅三世去世後,繼任的教皇尤里烏斯三世還允許新教徒的代表列席並陳述意見。天特會議決議取消協助主教處理事務的會吏長一職,這是因為會吏長時有濫用職權。至於臭名昭著的販賣贖罪券制度,也在1567年被廢除。
可見對於天主教自身來講,從長遠來看,這也是一次轉型的契機雖然沒有和新教和解,但也很大程度上重塑了自身的面貌,並且為向新世界和東方散播信仰,打下了基礎。今天的天主教會,實際上已經接受了路德的部分論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