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提前退休去旅行
-
2 # 財智成功
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財富如水,哪裡是價值窪地,則會向這裡聚集。
近年來,說起高薪行業,非金融莫屬。跑路平臺佔了多數的P2P平臺透過坑蒙拐騙賺的盆滿缽溢。
不管是P2P平臺還是各大銀行及券商,本來是為實體經濟添油加柴的金融行業,為何能夠收穫如此高的純利潤,背後原因值得深思。
實體經濟融資難,根本原因是實體經濟的利潤率太低。蘋果手機業務利潤率約為30%,三星約為10%,而中中國產手機在3%左右。
作為新興行業、科技製造業、中國能夠排在世界前列的行業,手機尚且如此,其他製造行業可想而知。
自2016年起,中國彩電品牌已是全球市場份額第一,但是2017年中國彩電行業主要企業平均利潤率1.3%。
金融行業,喜歡錦上添花,而不喜歡雪中送炭。
製造業很多連銀行三年期定期存款的收益都跑不贏,如何能夠滿足銀行大口吃肉大口喝酒的饕餮之心。
資本,是追求高利潤高回報的,而不是聽口號充好人的。當企業家們都去炒房,一年收益超過20%的時候,還有多少人願意去發展製造業?還有誰會在意實體經濟的興衰呢?
一年賣地收入5萬億,能不能直接拿出2萬億去解決實體經濟,尤其是民營企業的融資難題呢?
從宏觀的角度看,降準釋放了信貸資金,但是是否“大河漲水小河裡滿”,由此實體經濟享受到信貸資金的普惠?我看實際並非如此。
為什麼我在上面說“大河漲水”,而不是俗話“小河裡漲水大河裡滿”?人們形象地把降準稱之為“開閘放水”,因此滿的應該先是大河。
大河是什麼?用經濟名詞來說是頭部行業,即利潤高的行業。什麼是利潤高的行業?房地產、金融、網際網路等,因此釋放的信貸資金首先進入的是這些行業。其次是頭部企業。什麼是頭部企業?就是央企,地方國企和上市公司。所以這些企業貸款後拿出去再放貸的行為經常見諸報端。
實體企業要得到信貸資金支援,得等上述頭部吃飽以後,才溢位到他們。這時的資金已經經過“大河”的“截留”或“汙染”,成本大大提升,再加上條件苛刻,實體企業只能望而卻步。
所以,最近國家在抓的幾點都是直擊要害的:1、限制資金空轉,控制房地產投資,禁止地方政府貸款,把資金趕往實體經濟;2、定向降準,把支援中小企業納入對銀行考核;3、禁止大型企業用貸款資金放貸;等等。這些都是實體融資的障礙或問題。不過我認為應該再加碼,把支援實體經濟效果與銀行幹部任免結合起來,讓官帽與導向結合,可能更有利於政策的實施。事實上,這麼多年銀行都在喊支援實體,實際都在消極對待。
我是空谷寒潭,與您分享我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