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自己單獨完成自拍影片拍攝,裝置解析
一 定位決定態度,態度決定一切。 考慮清楚,自己的片子的技術水平是要向商業微電影靠攏,還是向電視劇靠攏,還是向高質量院線電影靠攏。 1.不必覺得自己沒錢沒技術沒人才就只能拍成微電影 2.不要好高騖,放任編劇。什麼意思?編劇給你寫一部星戰級別的軟科幻你能拍麼。導演和攝像要充分考慮劇本的技術可行性,攝像要勇於挑戰,導演要善於妥協。有些比如穿越之類的有趣的題材在窘迫的預算和技術範圍內實現高逼格是相對難以實現的事情 態度就是:所以既要勇往直前,又要量力而行。
二 怎麼樣讓微電影從畫面上靠近電影。 1.攝影部分: 機身:為什麼使用APS-C畫幅及其以上的機器。不論是單反還是具有攝像功能的微單,目前入門級別的:Nikon D5200, D3200, Canon 600D,650D,Fujifim X-E1,X-M1,X-E2,Sony, Nex系列等。這些裝置的CMOS大小已經達到了專業電影Super35格式的大小了。那麼從技術上來講,這些裝置的景深,也就是所謂的背景/前景/虛化的能力,是跟Super35格式的機器一樣。而全畫幅的虛化能力更是超越了Super35。所以使用這些器材的朋友只要配合大光圈或長焦鏡頭,完全能在虛化程度上趕上電影。背景虛化和焦點移動作為電影鏡頭語言的一種,是很容易提高逼格的。與此同時,同時較大的CMOS也讓相機的噪點控制好過DV,低照度情況下能讓畫面更純淨,保留更多細節。第三個非常重要的原因,是這些相機能更換鏡頭,使用更大的光圈,廣角和長焦鏡頭,為豐富鏡頭語言提供了基礎。DV當然一般有十倍變焦看起來方便但是光學能力卻要大打折扣,無法逃避光圈小,解析力差,銳度不夠色彩暗沉等問題。我們用佳能650D,2臺尼康D800,1臺XE-1,1臺佳能7D. 談一下使用感受:650D便宜,輕便,可以手動曝光,但色彩和高感都很堪憂。XE-1是兼具色彩和高感的最佳選擇,實力驚人,但是影片沒有手動曝光。D800當然沒的說,除了重和貴之外沒有缺點。
三 鏡頭:為什麼使用定焦。剛剛說到了APSC以上的機身能夠比DV有更強的虛化,那是在光圈夠大的條件下。因此要讓畫面焦外虛起來,必須使用大光圈鏡頭。同時讓低照度條件下,夜晚室內的畫面更加純淨,顯然,定焦是不二的選擇。並且在入門領域,一般來說定焦的整體畫質強於變焦。 至少採用高性價比的佳能和尼康鏡頭50 1.8,如果你用富士和索尼可以轉接更便宜的手頭50 1.8/1.4。廣角掛全幅相機, 長焦用70-200 2.8的變焦這樣能完成絕大多數場景的拍攝。50 1.8D或者佳能小痰盂的對焦手感不好,很澀,容易把焦點擰飛,可以考慮更老的純手動鏡頭,用起來感覺會好很多。如果有條件就用徠卡50 1.0/0.95,福倫達50 1.1,價格5000左右,配合XE-1的高感,夜晚路燈下的拍攝不是問題!
四 攝像輔助器材:滑軌!三腳架!穩定器!吊臂!三腳架滑輪車載吸盤! 滑軌的意義不言而喻,讓鏡頭的有節奏感,三腳架的作用不說了,廣角20以下的短一點的鏡頭可以手持,但是到50還手持就是態度問題回頭看第二部分第一個問題。 如果要使用運動鏡頭,其實很多時候都需要,那麼請使用穩定器,可以是幾百塊的單手,5000左右的手持穩定器。搖臂能夠實現鏡頭平滑的垂直升降,配合廣角鏡頭能夠獲得一種漸行漸遠的畫面;搖臂也能讓你從垂直上方拍比如干杯,比如籃球跳球,比如從上往引入角色等等,逼格必備;三腳架滑輪是使用較長焦距鏡頭的穩定移動時所必須的。比如餐桌對話,每個人說話的分鏡頭都字移動,但是不允許抖動,買不起昂貴滑軌小車的我只能在三腳架下面裝輪子在室內光環的地面滾動。車上的情節很常見,但車內空間狹窄,汽車移動中難以固定相機等問題卻非常困擾,所以一定要用吸盤把相機固定在車內外的窗戶/機蓋/車頂 等位置,讓相機和汽車的震動同步,解決了震動同時也節省了攝影師所佔的車內空間 還可以吸在窗戶上啊,籃球架上獲得一些特殊視角。
五 器材技巧:多機位拍攝使用手動白平衡/避免使用不同品牌的相機進行正反打 因為我們不是拍Raw,多機位拍攝時色溫差會給後期帶來很大困擾。不同品牌由於演算法區別,就算色溫K值一致色彩也有差別,在色溫敏感的環境裡最好用同樣品牌甚至同一型號的機身來統一畫面色調。 追焦:要求攝影師有較長期的手動對焦經驗,沒手動頭的可以開始用手動對焦練起來了,主要的技巧是:熟記無限遠和最近對焦的方向。人走遠了你該往左還是往右擰,從遠處的女神到鏡頭前看著她的屌絲,往右還是往左?這些是要形成習慣的。我覺得追焦必須掌握。 滑軌平移:用力均勻,慢慢推就行了,主要問題是滑軌要保護好,軌道面上磕碰,或者軌道不再平直,會造成時慢時卡。滑軌必須掌握 雲臺平搖:雲臺轉軸一定要水平,同時潤滑要夠。斯坦尼康操作:這個跟游泳騎腳踏車一樣,是一種平衡感的獲得。必須自己摸會,沒法傳遞經驗。斯坦尼康如果難以掌握可以使用更簡單的肩扛穩定器。搖臂:在升降靠近極限的時候降低速度,以防突然到頂 相機產生震動。 三腳架滑輪:平推問題不大,注意地面的清潔,滑輪滾動會粘附地面的汙漬,久了就會形成小塊從而讓滑輪滾動不流暢,自然也會使相機三腳架產生震動。 吸盤:650D和XE-1重量的相機搭配淘寶上常見的三爪吸盤,保證2個吸盤吸住車體就可以,可以在吸附表面噴上水,充分隔絕空氣進入。一定要在吸盤上搭配球狀雲臺在車身側面吸附的時候只有球檯才能讓相機保持水平。
六 錄音部分: 1)為什麼要使用音效卡和挑杆話筒:同期錄音當然是最好的,大家都知道後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所以儘量前期錄進去。相機直錄慘不忍聽,換成機上插話筒會好點,但是最好是用挑杆+指向性話筒,保證音質,形成人生和背景噪音的空間距離感。記錄端使用電腦+音效卡。指向性話筒能夠過濾掉其他方向的噪音,真實傳遞對準方向的聲音,並且形成一種空間感。Au軟體直錄方便監控聲音質量,比如是否音量合適,是否說錯話了,聲音的方向是否正確。
錄音師必須帶著監聽耳機現場感受音量,音質,背景雜音。所以基本裝置:電腦+音效卡+挑杆話筒+監聽耳機。 既然帶了電腦,那就能方便後期整理素材: AU新建音訊命名好是在哪一幕第幾個鏡頭拍了第幾次,這樣能節約後期整理檔案的時間,因為音訊不同畫面,畫面易於分別是否需要,但是音訊你一個個聽過來太耗時,因此一定要標註好。音訊標註好還有一個好處,在後期選擇畫面的時候,利用音軌對齊(把單獨收錄的聲音和拍攝的畫面的口型對齊)軟體,可以直接選出所需要的那一條鏡頭。
2)蒐集環境雜音:這一部分對於後期降噪或加噪非常重要。降噪不言而喻,對於重複噪聲可以透過軟體把噪音的波形單獨分析出來,降低音量。加噪的意義,使得分鏡頭保持時間流逝的連續一致。比如餐廳的背景音樂,第一句話pass了之後很久第二句話才pass,如果用同期的背景音樂那顯然就不自然了,你對話內容環環相扣,但背景音樂卻突然跳了一段,所以需要在這樣的場景裡,(夜店/車上/演出/等等)配上連續的背景音。
雷探長影片多個鏡頭自己拍攝是如何做到的?
一 同一場景重複變換角度位置景別拍攝 二 多機位拍攝 一人操作多臺機器
如何自己單獨完成自拍影片拍攝,裝置解析
一 定位決定態度,態度決定一切。 考慮清楚,自己的片子的技術水平是要向商業微電影靠攏,還是向電視劇靠攏,還是向高質量院線電影靠攏。 1.不必覺得自己沒錢沒技術沒人才就只能拍成微電影 2.不要好高騖,放任編劇。什麼意思?編劇給你寫一部星戰級別的軟科幻你能拍麼。導演和攝像要充分考慮劇本的技術可行性,攝像要勇於挑戰,導演要善於妥協。有些比如穿越之類的有趣的題材在窘迫的預算和技術範圍內實現高逼格是相對難以實現的事情 態度就是:所以既要勇往直前,又要量力而行。
二 怎麼樣讓微電影從畫面上靠近電影。 1.攝影部分: 機身:為什麼使用APS-C畫幅及其以上的機器。不論是單反還是具有攝像功能的微單,目前入門級別的:Nikon D5200, D3200, Canon 600D,650D,Fujifim X-E1,X-M1,X-E2,Sony, Nex系列等。這些裝置的CMOS大小已經達到了專業電影Super35格式的大小了。那麼從技術上來講,這些裝置的景深,也就是所謂的背景/前景/虛化的能力,是跟Super35格式的機器一樣。而全畫幅的虛化能力更是超越了Super35。所以使用這些器材的朋友只要配合大光圈或長焦鏡頭,完全能在虛化程度上趕上電影。背景虛化和焦點移動作為電影鏡頭語言的一種,是很容易提高逼格的。與此同時,同時較大的CMOS也讓相機的噪點控制好過DV,低照度情況下能讓畫面更純淨,保留更多細節。第三個非常重要的原因,是這些相機能更換鏡頭,使用更大的光圈,廣角和長焦鏡頭,為豐富鏡頭語言提供了基礎。DV當然一般有十倍變焦看起來方便但是光學能力卻要大打折扣,無法逃避光圈小,解析力差,銳度不夠色彩暗沉等問題。我們用佳能650D,2臺尼康D800,1臺XE-1,1臺佳能7D. 談一下使用感受:650D便宜,輕便,可以手動曝光,但色彩和高感都很堪憂。XE-1是兼具色彩和高感的最佳選擇,實力驚人,但是影片沒有手動曝光。D800當然沒的說,除了重和貴之外沒有缺點。
三 鏡頭:為什麼使用定焦。剛剛說到了APSC以上的機身能夠比DV有更強的虛化,那是在光圈夠大的條件下。因此要讓畫面焦外虛起來,必須使用大光圈鏡頭。同時讓低照度條件下,夜晚室內的畫面更加純淨,顯然,定焦是不二的選擇。並且在入門領域,一般來說定焦的整體畫質強於變焦。 至少採用高性價比的佳能和尼康鏡頭50 1.8,如果你用富士和索尼可以轉接更便宜的手頭50 1.8/1.4。廣角掛全幅相機, 長焦用70-200 2.8的變焦這樣能完成絕大多數場景的拍攝。50 1.8D或者佳能小痰盂的對焦手感不好,很澀,容易把焦點擰飛,可以考慮更老的純手動鏡頭,用起來感覺會好很多。如果有條件就用徠卡50 1.0/0.95,福倫達50 1.1,價格5000左右,配合XE-1的高感,夜晚路燈下的拍攝不是問題!
四 攝像輔助器材:滑軌!三腳架!穩定器!吊臂!三腳架滑輪車載吸盤! 滑軌的意義不言而喻,讓鏡頭的有節奏感,三腳架的作用不說了,廣角20以下的短一點的鏡頭可以手持,但是到50還手持就是態度問題回頭看第二部分第一個問題。 如果要使用運動鏡頭,其實很多時候都需要,那麼請使用穩定器,可以是幾百塊的單手,5000左右的手持穩定器。搖臂能夠實現鏡頭平滑的垂直升降,配合廣角鏡頭能夠獲得一種漸行漸遠的畫面;搖臂也能讓你從垂直上方拍比如干杯,比如籃球跳球,比如從上往引入角色等等,逼格必備;三腳架滑輪是使用較長焦距鏡頭的穩定移動時所必須的。比如餐桌對話,每個人說話的分鏡頭都字移動,但是不允許抖動,買不起昂貴滑軌小車的我只能在三腳架下面裝輪子在室內光環的地面滾動。車上的情節很常見,但車內空間狹窄,汽車移動中難以固定相機等問題卻非常困擾,所以一定要用吸盤把相機固定在車內外的窗戶/機蓋/車頂 等位置,讓相機和汽車的震動同步,解決了震動同時也節省了攝影師所佔的車內空間 還可以吸在窗戶上啊,籃球架上獲得一些特殊視角。
五 器材技巧:多機位拍攝使用手動白平衡/避免使用不同品牌的相機進行正反打 因為我們不是拍Raw,多機位拍攝時色溫差會給後期帶來很大困擾。不同品牌由於演算法區別,就算色溫K值一致色彩也有差別,在色溫敏感的環境裡最好用同樣品牌甚至同一型號的機身來統一畫面色調。 追焦:要求攝影師有較長期的手動對焦經驗,沒手動頭的可以開始用手動對焦練起來了,主要的技巧是:熟記無限遠和最近對焦的方向。人走遠了你該往左還是往右擰,從遠處的女神到鏡頭前看著她的屌絲,往右還是往左?這些是要形成習慣的。我覺得追焦必須掌握。 滑軌平移:用力均勻,慢慢推就行了,主要問題是滑軌要保護好,軌道面上磕碰,或者軌道不再平直,會造成時慢時卡。滑軌必須掌握 雲臺平搖:雲臺轉軸一定要水平,同時潤滑要夠。斯坦尼康操作:這個跟游泳騎腳踏車一樣,是一種平衡感的獲得。必須自己摸會,沒法傳遞經驗。斯坦尼康如果難以掌握可以使用更簡單的肩扛穩定器。搖臂:在升降靠近極限的時候降低速度,以防突然到頂 相機產生震動。 三腳架滑輪:平推問題不大,注意地面的清潔,滑輪滾動會粘附地面的汙漬,久了就會形成小塊從而讓滑輪滾動不流暢,自然也會使相機三腳架產生震動。 吸盤:650D和XE-1重量的相機搭配淘寶上常見的三爪吸盤,保證2個吸盤吸住車體就可以,可以在吸附表面噴上水,充分隔絕空氣進入。一定要在吸盤上搭配球狀雲臺在車身側面吸附的時候只有球檯才能讓相機保持水平。
六 錄音部分: 1)為什麼要使用音效卡和挑杆話筒:同期錄音當然是最好的,大家都知道後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所以儘量前期錄進去。相機直錄慘不忍聽,換成機上插話筒會好點,但是最好是用挑杆+指向性話筒,保證音質,形成人生和背景噪音的空間距離感。記錄端使用電腦+音效卡。指向性話筒能夠過濾掉其他方向的噪音,真實傳遞對準方向的聲音,並且形成一種空間感。Au軟體直錄方便監控聲音質量,比如是否音量合適,是否說錯話了,聲音的方向是否正確。
錄音師必須帶著監聽耳機現場感受音量,音質,背景雜音。所以基本裝置:電腦+音效卡+挑杆話筒+監聽耳機。 既然帶了電腦,那就能方便後期整理素材: AU新建音訊命名好是在哪一幕第幾個鏡頭拍了第幾次,這樣能節約後期整理檔案的時間,因為音訊不同畫面,畫面易於分別是否需要,但是音訊你一個個聽過來太耗時,因此一定要標註好。音訊標註好還有一個好處,在後期選擇畫面的時候,利用音軌對齊(把單獨收錄的聲音和拍攝的畫面的口型對齊)軟體,可以直接選出所需要的那一條鏡頭。
2)蒐集環境雜音:這一部分對於後期降噪或加噪非常重要。降噪不言而喻,對於重複噪聲可以透過軟體把噪音的波形單獨分析出來,降低音量。加噪的意義,使得分鏡頭保持時間流逝的連續一致。比如餐廳的背景音樂,第一句話pass了之後很久第二句話才pass,如果用同期的背景音樂那顯然就不自然了,你對話內容環環相扣,但背景音樂卻突然跳了一段,所以需要在這樣的場景裡,(夜店/車上/演出/等等)配上連續的背景音。
雷探長影片多個鏡頭自己拍攝是如何做到的?
一 同一場景重複變換角度位置景別拍攝 二 多機位拍攝 一人操作多臺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