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黑侃大山

    考古發掘的目的是獲得基本的研究資料。不僅包括遺物,還包括文化堆積的全套資料,為獲取資料,考古學家需要在考古發掘現場對各種考古現象進行大量的觀察分析,同時也包括對田野考古基礎作業方法的揣摩。發掘的現場也是研究的現場,整個考古學研究的第一現場,既是獲取資料的工作環節,也是研究工作的一部分。

    學術發掘:為了某種學術目的而開展的主動性發掘。有時是研究機構為解決某些特定的問題而展開;有時是高校為完成教學計劃而開展的發掘。教學與科研經常結合起來。面積可大可小。

    搶救性發掘:由於工程建設等導致遺址的繼續保護存在一定的問題不得不進行發掘,因多與基建有關,所以基建專案發掘;多為部門指定進行,又稱行政性發掘;不得不做又稱被動發掘。實施過程中受到施工計劃等的約束,更像是一個工作任務而非研究專案,因此學術目的模糊,成為影響發掘的消極因素,為了克服這種消極因素,學術界不斷呼籲在這種發掘中要有課題意識,成為頒佈考古田野發掘規程的主要原因,以此來修正規範考古發掘。被動發掘在近年來佔到90%,因此對於中國來說,關鍵還是在於提高被動性發掘的質量。

    文物不可再生,考古發掘本身就是破壞,對資訊的提取只能限定在當時發掘的水平上。考古發掘最終極的目標是利用發掘資料,重新復原當時的遺址,然而在實際上不可能完全做到,大多依賴於田野記錄,因此很難拿今天的標準去衡量早年的發掘,後人也難以以他們的標準衡量今天的質量。

    目前中國的發掘還是搶救性發掘比較多。

    參考文獻:聽課筆記

  • 2 # 山野論史

    一般這個話題是針對墓葬而言的,考古界對於古墓葬幾乎不存在純粹的主動發掘,自從十三陵萬曆皇帝的陵墓考挖掘古事件以後,國家汲取教訓,對主動挖掘關緊了大門。考古的原則應是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在墓葬沒有被破壞或面臨破壞的情況下,原則上是原地保護,不能主動發掘。對於武則天的乾陵和秦始皇陵讓眾多的考古學家和歷史學家心裡樣了好多年,但出於保護的原則,國家是絕對不會開這個口的。不用說帝王陵,就算是一般名人墓葬,只要沒有被破壞或面臨破壞一樣是不允許主動發掘的。

    定陵地宮

    最近比較火的就是海昏侯墓的發掘,這次考古挖掘震動考古界,是近年來最重大的考古發現,海昏侯墓之所以國家批准挖掘,是因為在2011年被人盜掘,在勘探過程中又發現西北角有一個五代時的盜洞,墓葬已遭到破壞,所以才被你準搶救性發掘。與之形成對比的就是湯顯祖墓的發掘。1017年8月28日,江西省文化廳、撫州市政府聯合宣佈:湯顯祖家族墓園考古工作取得重大成果,目前基本確定湯顯祖墓。但事情很快出現反轉。8月31日,國家文物局正式約談江西省文物局、撫州市人民政府,並正式致函江西省文物局。原因很簡單,早在4月份,國家文物局批覆了湯顯祖家族墓園遺址2017年度考古工作方案,明確提出‘發掘應在充分調查、勘探的基礎上進行,發掘物件應為墓園內相關建築和附屬遺蹟,不能涉及湯顯祖墓葬本體’”。

    海昏侯劉賀墓

    有考古專家對此義憤填膺:“如果這次允許了主動發掘名人墓葬,那麼成都武侯祠的劉備墓是不是也可以挖?慈禧太后的墓雖然被盜過,是不是也可以再挖一次?這樣的話後患無窮。我們還是應主要考慮保護文物。”

    湯顯祖家族墓葬

    可見國家對主動考古挖掘是嚴格控制的,很多人以為國家考古也和盜墓則一樣,見到墓葬就挖個底朝天,這是純粹的誤解,考古是保護文物,挖掘是為了避免破壞,不面臨破壞危險的墓葬是絕不能主動挖掘的,而盜墓賊是破壞文物兩者根本不是一個方向,民眾之所以會誤解,一個原因是宣傳的不夠,另一個原因就是盜墓的團伙和個人故意混淆考古和盜墓的概念,從中煽風點火,矇蔽群眾,使人們對考古牴觸,對盜墓者同情,以便他們開展盜墓活動。希望大家擦亮眼睛,不要被他們蠱惑,發現盜墓的行蹤和線索,及時向有關部門舉報。阻止他們對文物的破壞行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剛剛,一地突發地震!全球進入新一輪大地震發生期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