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問答專業戶
-
2 # 微笑小羊YYK
先秦古籍記載,妻子催丈夫床:“雞既鳴矣,朝既盈矣;東方明矣,朝既昌矣。 ”可以看出古人雞鳴即起準備上班的傳統。往後這個時段逐漸定型為卯時(早晨五至 七時)。在清代,凡在中央各機關供職的官員都要參加朝會。除一、二品官員以及年齡稍長的,允許可以騎馬或坐椅轎外,其餘人一律步行入宮;因此大家一般五點多就要起床準備啦,不然可就會遲到了。
清代《欽定六部處分則例》載有中央官員統一的下班時間,規定是春分後於 申正(約下午四時)散值,秋分後於申初(約下午三時)散值(即下班)。從秦漢到明清,古代官員每日上下班的時間大抵如此。
並且古代官吏必須要按時上下班,如有違反,必然會受到懲罰。《唐律疏議職制五》有一條法令說, 內外官員應上班而不到的,缺勤一天處笞二十小板,每再滿三天加一等,滿二十五天處杖打一百大板,滿三十五天判處徒刑一年。通勤時間與現代相似,但工作時間更長。在《詩經》、《齊風》和《雞鳴》中,有一個關於妻子要求丈夫起床上朝的記錄。"雞已鳴,庭已滿;東方明,北方盛"。根據這一記載,早在春秋時期,上班打鳴的傳統就已經形成。後來的朝代,工作時間逐漸被定義為卯時(早上五點到七點)在古代,中央官員上班的第一道程式是 "尚朝",分為大朝和長朝。在《梁書》中,梁武帝紀記載了梁武帝的一道詔令。"旦旦應上朝,討論時事。這表明,除了節假日(或皇帝生病時),每天都要舉行會議。
雖然地方政府官員不允許參加大會,但他們必須參加由其 "領導 "主持的每日會議,並在處理自己的事務之前向上級報告。地方官員的工作時間與帝國政府的工作時間沒有區別。從唐朝開始,政府開始規定 "特殊情況如高溫、雨雪、泥流等可免於參朝,謂之方朝"。自唐代以來,各朝代都遵循這一制度。白居易《雨雪放朝因懷微》中雲 "歸騎有九曲,放朝三日為泥。"
但放假不等於放假,該上的課還是要上的。普通官員在朝廷任職後,都要到各自的衙門去 "避暑"。會議結束後一般是中午,也是吃午飯的時候。一開始,皇帝並不關心午餐,官員們只好回家吃飯。詩經》、《召南》、《羔羊》中都有 "從公吃回 "的說法。但在唐代,官員退休後可以在宮中用餐,這被稱為 "朝食"。據估計,這可能是最早的 "餐補"。不得不說,唐朝的福利待遇還是不錯的。
在古代,官員放假被稱為 "畝休"。從漢朝到隋朝,他們一般每五天放一次假(一天)。到了唐宋時期,改為 "旬假 "制度,一旬一假(10天),一年共36天。其中,春節、寒食節、冬至會放假7天,當然,除此之外,一些重大節日或日期(如重陽節、立秋、皇帝生日等)也會放假。有人計算過,這些 "法定假日 "也算有110天左右。此外,朝廷還規定了許多 "人性化 "的假期,如探親假、兒子加冕假、子女結婚假等。可以看出,官員也是有嚴格的上下班時間,並不是我們所認為的那麼悠閒!
-
3 # 想當公務員
古代官員上班可沒有雙休,連單休都沒有,歷朝歷代上班時間都差不多吧,早晨是卯時,大概就是上午五點到七點之間,那時候也沒有時鐘,反正上午七點之前到的都不算遲到。下班時間分春秋季節,春天下班時間為申正,大概就是下午四點左右,秋天下班時間為申初,大概是下午三點左右。
回覆列表
以清朝為列
關於清朝(1644-1912 年)官員的具體工作時間和休息時間的資訊並不廣泛。然而,眾所周知,官員們需要長時間工作,並始終表現出對職責的承諾。
為官是一個高風險和競爭激烈的職業,官員們被期望以各種方式展示他們的能力和誠信。這通常包括長時間工作、執行公務以及在地方和國家層面開展業務。
沒有證據表明清代官員有任何指定的休息時間或定期休息時間。相反,他們被期望隨時可以履行職責,許多人長時間工作以證明他們對自己角色的奉獻和承諾。儘管面臨這些挑戰,許多官員仍然致力於他們的工作,為中國社會和文化做出了巨大貢獻,幫助塑造了這個國家的歷史和未來。
清朝採用科舉制度選拔官員,競爭激烈。候選人需要展示他們對儒家經典的瞭解、他們的寫作和演講技巧以及他們的道德品質。只有最有才華和德行的人才能被選為官員。
一旦被選中,官員們將面臨繁重的工作量,因為他們負責管理範圍廣泛的任務,從地方行政到外交和軍事事務。他們應該瞭解法律法規,在決策時公平公正,在與公眾打交道時誠實透明。
儘管困難重重、工作時間長,清朝許多官員還是兢兢業業,為中國的發展繁榮做出了重大貢獻。他們幫助塑造了該國的法律、行政和文化體系,並在塑造其歷史方面發揮了關鍵作用。
這些官員的遺產可以在他們幫助建立的許多重要制度和傳統中看到,例如科舉制度、法典和儒家思想的原則,這些制度和傳統至今仍在影響著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