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英一個小便失禁,哥嫂嫌棄的農村婦女,有鐵同樣為老實巴交,生性淳樸善良的農村老光棍,兩個被雙方家庭遺棄的人強拼湊一起抱團取暖,這種現實的例子在農村是真實寫照。
我自幼出生在豫北平原80年代的農村,在我的記憶里老家就是灰色的世界,灰土坯子做成磚就是房子的承重結構,好一點的房子在梁的承重處砌築有燒製的磚,檁條、蒲草編製成的席子上面蓋上黏土就是屋頂遮風擋雨的頂,堂屋中間有一張破舊的八仙桌和一條石板製成的條几,除了吃飯的小凳子別無他物,形容家裡家徒四壁絲毫不為過。我的父親排行老三,爺爺奶奶分家時,半個乘麥子的爛囤碴、一輛平板拉車,幾乎就是全部家當。三間瓦房全部依靠父親晚上自己辛苦勞作,推土墊宅子基礎,製坯燒磚一點一滴建起的避風巢穴。
分家意味從此自力更生,吃飽的日子常有,青黃不接時常發生,上繳公糧、提取村自留後,春天還得鬧點飢荒,不足的部分全靠父親自己乾點小買賣貼補家用。
兒時的記憶,家裡就是貧窮,穿的衣衫襤褸,吃點雜麵黃米,時常衣不蔽體、食不果腹,過渡的營養不良,我嘴唇時不時會潰瘍,疼痛難忍是就使勁咬住潰爛的地方,稍微緩解轉移一下那種疼。
我的記憶還停留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儘管在平原地帶,家裡有土地耕種,但是那時的勞作只有父母兩人,沒有耕牛、驢作為幫手,秋收麥時我們家總是最慢,因為沒有足夠的勞動力,孩子又多,大多時候都是披星戴月,除了吃飯可以看見父母,在父母面前撒嬌的機會都沒有。
我們那地處黃河北岸,夏季汛期水源充足,為了提高家裡收入,旱地改水田種植水稻(水稻產量高,相比經濟效益可觀),但是水稻種植沒有機械作業,水稻秧苗還得育苗,再利用人工插秧種植,效率極其緩慢。我印象深刻的就是有一年的秋種,天空下著瓢潑大雨,雨水淋的人睜不開眼,家裡勞力充足機會已經種植完成,雨水天氣更有利於水稻的成活,但是我們放眼望去一片白茫茫的稻田,只有我們和隔壁鄰居兩家在冒雨幹活,同樣的家庭、同樣的境遇,我們只能冒雨繼續插秧。雨水大的幾乎將母親單薄的身軀吞噬,而老天絲毫沒有憐憫之心,繼續放縱他的任性。勞作的場景持續到天黑,精疲力盡時老天爺才停下自己的怒氣,此時我凍的瑟瑟發抖,後來好像病了一場,又似乎忘記了沒有生病,也許凍傻啦,記憶停滯忘卻啦。即使是這樣拼命,為了餬口還得節衣縮食,逢年過節肉成了稀罕物,家裡沒有油時,鉚足勁買點肥肉煉油吃,煉製後油渣炒點菜就是難得的珍饈美味。
那時的農村,開始沒有電,幾乎都是點的煤油燈,白天父母地裡拋食,晚上挑燈納鞋底、縫補衣服。母親為外來媳婦,孃家湖北十堰山區,從小沒有幹過這納鞋底的針線活,還真難為壞母親啦,千百次的努力,不知道紮了多少次手,才掌握這本手藝,否則我小時候還真的光腳、漏屁股。穿的不好,吃的不好,家裡養的雞鴨,但是吃不到雞蛋,因為下的蛋要攢夠賣錢,貼補家裡生活,我上小學學費一年幾十塊,在當時看來簡直就是天價數字,所以直到現在雞蛋還是我最喜歡的東西,可能以前太少能吃到的緣故。雞蛋在當時我的家庭就是奢侈的代言,每當我生病或是嘴唇潰爛時才能在奶奶家喝上一碗雞蛋水,這個事件我終身難忘、記憶猶新,兒時的記憶,除了弟弟妹妹出生,母親在月子裡,會偷偷給我吃點煮的紅糖水雞蛋,其他時候對雞蛋沒有印象,似乎不知道雞蛋的味道。那時吃雞蛋的代價很大,偷個雞蛋拿去小賣部(我們那叫代銷點)換吃的,回來面臨就是皮開肉綻般毒打,捱打的滋味成了我童年的家常便飯。
農村像電影裡演的那樣人情冷漠並非言過其實,農村人雖然有樸實、憨厚、勤勞的面,但是那是在艱難困苦下生存的本能,不得已而為之。過渡貧苦,滋生的更多是矛盾問題,在農村越是憨厚老實的家庭越混不開,娶不上媳婦,吃不飽飯,位居農村的底層,經常受到欺凌、嘲笑,成為大家茶餘飯後的談資,淪為笑柄。很簡單的道理,正常的農耕從地裡拋食溫飽不易,頭腦靈活一點,甚至從事一點非法的買賣就會口足飯飽,農村內卷此時開始,高低立竿見影,窮富開始分化。窮人更窮,無人問津;富人更富,攀附巴結。富在深山有遠親,窮在鬧市無人問。農村人的勢利,遠比我們想象的更甚。
農閒時分,鄰里之間時常上演電視裡文爭武鬥,因為田間地頭、緣起孩子玩耍,打架經常演變成群毆,捱打受欺負都是那些家庭兄弟人少、家貧、老實、憨厚的這類,捱打還得忍氣吞聲,因為沒有人家勢力大,沒有人家家庭殷實,沒有人家朝裡有人撐腰。老實人有時連據理力爭的勇氣都沒有,即使被欺負在脖子上拉屎,起來反抗寥寥無幾,惡性迴圈、蔭及子孫,性格的缺陷一時難以改觀。類似《隱入塵煙》馬有鐵的狀況稀鬆平常,見慣不怪。農村的醜陋在電影裡展示的還不夠淋漓盡致,農村這個社會複雜堪比教科書。坑蒙拐騙偷、爾虞我詐搶,在當時的鄉村時刻上演,因為窮的原因,為了一己之私,偷雞摸狗成為家常便飯;坑蒙拐騙成為經常片段。管子曰: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反之,農村的淳樸、憨厚,遠不如混亂、醜陋成為生活的常態,不是貶低農村,因為我就是農村出來,農村當年的苦可以描述,但是沒有經歷永遠無法理解。我理解農村的所作所為,我體會他們的不易,正是這種生存的艱難,活著才是唯一目的,禮義廉恥在生存面前不值得一提。
電影裡描寫的都是馬有鐵、貴英心底善良、勤勞、積極的一面,幾乎沒有描寫他們生活的另一面,這是藝術的加工,電影的再造。藝術需要正能量的東西,社會極力弘揚的東西就是當下社會或缺的品質,我們崇拜英雄,因為英雄太少;我可憐弱者,因為弱者太多。我們崇拜英雄,但是我們很多人做不了英雄,因為我們擁有英雄的正義,卻沒有英雄的全部品質,所以我們做不了英雄。我同情有鐵、貴英,因為我們也是弱者,我們擁有弱者的全部品質,但是我們更不願意成為弱者,有的僅僅是同情而已。
藝術離我們很遠,生活離我們很近。在那時的農村,精神的痛苦,可以克服;物質的匱乏,卻無法忍受。我們都希望蒼天護佑寒冷大地上的卑微螻蟻,希望就是希望,而非現實。面對苦難,老天從來沒有心疼可憐放過任何底層的卑微,小如螻蟻的馬有鐵,苦難接連而至,打擊步步緊逼。老天從不會雪中送炭,他只會錦上添花。蒼天只護佑強者,佛祖不普渡眾生。
電影裡面對生活的打擊,有鐵貴英夫婦沒有妥協,積極向上,不屈不撓、不卑不亢,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與命運抗爭,這種不服輸的精神值得敬仰,但是人終究鬥不過天,人最終敗給命運。結局的悲涼是一個敗筆,卑微如螻蟻的小人物如此抗爭都沒有擺脫隕落的命運,這對於今天更加殘酷的現實沒有多少積極意義。面對生活的打擊,我們是否應該失去生活的勇氣,沒有抗爭的勇氣,選擇躺平佛系,那電影的意義在哪裡呢,這是命運的不公還是故意的抹黑,導演的心裡不得而知。
我且問天自命不凡,化作黃河滔滔不絕;我且問地妄自菲薄,化作塵土生生不息。
貴英一個小便失禁,哥嫂嫌棄的農村婦女,有鐵同樣為老實巴交,生性淳樸善良的農村老光棍,兩個被雙方家庭遺棄的人強拼湊一起抱團取暖,這種現實的例子在農村是真實寫照。
我自幼出生在豫北平原80年代的農村,在我的記憶里老家就是灰色的世界,灰土坯子做成磚就是房子的承重結構,好一點的房子在梁的承重處砌築有燒製的磚,檁條、蒲草編製成的席子上面蓋上黏土就是屋頂遮風擋雨的頂,堂屋中間有一張破舊的八仙桌和一條石板製成的條几,除了吃飯的小凳子別無他物,形容家裡家徒四壁絲毫不為過。我的父親排行老三,爺爺奶奶分家時,半個乘麥子的爛囤碴、一輛平板拉車,幾乎就是全部家當。三間瓦房全部依靠父親晚上自己辛苦勞作,推土墊宅子基礎,製坯燒磚一點一滴建起的避風巢穴。
分家意味從此自力更生,吃飽的日子常有,青黃不接時常發生,上繳公糧、提取村自留後,春天還得鬧點飢荒,不足的部分全靠父親自己乾點小買賣貼補家用。
兒時的記憶,家裡就是貧窮,穿的衣衫襤褸,吃點雜麵黃米,時常衣不蔽體、食不果腹,過渡的營養不良,我嘴唇時不時會潰瘍,疼痛難忍是就使勁咬住潰爛的地方,稍微緩解轉移一下那種疼。
我的記憶還停留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儘管在平原地帶,家裡有土地耕種,但是那時的勞作只有父母兩人,沒有耕牛、驢作為幫手,秋收麥時我們家總是最慢,因為沒有足夠的勞動力,孩子又多,大多時候都是披星戴月,除了吃飯可以看見父母,在父母面前撒嬌的機會都沒有。
我們那地處黃河北岸,夏季汛期水源充足,為了提高家裡收入,旱地改水田種植水稻(水稻產量高,相比經濟效益可觀),但是水稻種植沒有機械作業,水稻秧苗還得育苗,再利用人工插秧種植,效率極其緩慢。我印象深刻的就是有一年的秋種,天空下著瓢潑大雨,雨水淋的人睜不開眼,家裡勞力充足機會已經種植完成,雨水天氣更有利於水稻的成活,但是我們放眼望去一片白茫茫的稻田,只有我們和隔壁鄰居兩家在冒雨幹活,同樣的家庭、同樣的境遇,我們只能冒雨繼續插秧。雨水大的幾乎將母親單薄的身軀吞噬,而老天絲毫沒有憐憫之心,繼續放縱他的任性。勞作的場景持續到天黑,精疲力盡時老天爺才停下自己的怒氣,此時我凍的瑟瑟發抖,後來好像病了一場,又似乎忘記了沒有生病,也許凍傻啦,記憶停滯忘卻啦。即使是這樣拼命,為了餬口還得節衣縮食,逢年過節肉成了稀罕物,家裡沒有油時,鉚足勁買點肥肉煉油吃,煉製後油渣炒點菜就是難得的珍饈美味。
那時的農村,開始沒有電,幾乎都是點的煤油燈,白天父母地裡拋食,晚上挑燈納鞋底、縫補衣服。母親為外來媳婦,孃家湖北十堰山區,從小沒有幹過這納鞋底的針線活,還真難為壞母親啦,千百次的努力,不知道紮了多少次手,才掌握這本手藝,否則我小時候還真的光腳、漏屁股。穿的不好,吃的不好,家裡養的雞鴨,但是吃不到雞蛋,因為下的蛋要攢夠賣錢,貼補家裡生活,我上小學學費一年幾十塊,在當時看來簡直就是天價數字,所以直到現在雞蛋還是我最喜歡的東西,可能以前太少能吃到的緣故。雞蛋在當時我的家庭就是奢侈的代言,每當我生病或是嘴唇潰爛時才能在奶奶家喝上一碗雞蛋水,這個事件我終身難忘、記憶猶新,兒時的記憶,除了弟弟妹妹出生,母親在月子裡,會偷偷給我吃點煮的紅糖水雞蛋,其他時候對雞蛋沒有印象,似乎不知道雞蛋的味道。那時吃雞蛋的代價很大,偷個雞蛋拿去小賣部(我們那叫代銷點)換吃的,回來面臨就是皮開肉綻般毒打,捱打的滋味成了我童年的家常便飯。
農村像電影裡演的那樣人情冷漠並非言過其實,農村人雖然有樸實、憨厚、勤勞的面,但是那是在艱難困苦下生存的本能,不得已而為之。過渡貧苦,滋生的更多是矛盾問題,在農村越是憨厚老實的家庭越混不開,娶不上媳婦,吃不飽飯,位居農村的底層,經常受到欺凌、嘲笑,成為大家茶餘飯後的談資,淪為笑柄。很簡單的道理,正常的農耕從地裡拋食溫飽不易,頭腦靈活一點,甚至從事一點非法的買賣就會口足飯飽,農村內卷此時開始,高低立竿見影,窮富開始分化。窮人更窮,無人問津;富人更富,攀附巴結。富在深山有遠親,窮在鬧市無人問。農村人的勢利,遠比我們想象的更甚。
農閒時分,鄰里之間時常上演電視裡文爭武鬥,因為田間地頭、緣起孩子玩耍,打架經常演變成群毆,捱打受欺負都是那些家庭兄弟人少、家貧、老實、憨厚的這類,捱打還得忍氣吞聲,因為沒有人家勢力大,沒有人家家庭殷實,沒有人家朝裡有人撐腰。老實人有時連據理力爭的勇氣都沒有,即使被欺負在脖子上拉屎,起來反抗寥寥無幾,惡性迴圈、蔭及子孫,性格的缺陷一時難以改觀。類似《隱入塵煙》馬有鐵的狀況稀鬆平常,見慣不怪。農村的醜陋在電影裡展示的還不夠淋漓盡致,農村這個社會複雜堪比教科書。坑蒙拐騙偷、爾虞我詐搶,在當時的鄉村時刻上演,因為窮的原因,為了一己之私,偷雞摸狗成為家常便飯;坑蒙拐騙成為經常片段。管子曰: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反之,農村的淳樸、憨厚,遠不如混亂、醜陋成為生活的常態,不是貶低農村,因為我就是農村出來,農村當年的苦可以描述,但是沒有經歷永遠無法理解。我理解農村的所作所為,我體會他們的不易,正是這種生存的艱難,活著才是唯一目的,禮義廉恥在生存面前不值得一提。
電影裡描寫的都是馬有鐵、貴英心底善良、勤勞、積極的一面,幾乎沒有描寫他們生活的另一面,這是藝術的加工,電影的再造。藝術需要正能量的東西,社會極力弘揚的東西就是當下社會或缺的品質,我們崇拜英雄,因為英雄太少;我可憐弱者,因為弱者太多。我們崇拜英雄,但是我們很多人做不了英雄,因為我們擁有英雄的正義,卻沒有英雄的全部品質,所以我們做不了英雄。我同情有鐵、貴英,因為我們也是弱者,我們擁有弱者的全部品質,但是我們更不願意成為弱者,有的僅僅是同情而已。
藝術離我們很遠,生活離我們很近。在那時的農村,精神的痛苦,可以克服;物質的匱乏,卻無法忍受。我們都希望蒼天護佑寒冷大地上的卑微螻蟻,希望就是希望,而非現實。面對苦難,老天從來沒有心疼可憐放過任何底層的卑微,小如螻蟻的馬有鐵,苦難接連而至,打擊步步緊逼。老天從不會雪中送炭,他只會錦上添花。蒼天只護佑強者,佛祖不普渡眾生。
電影裡面對生活的打擊,有鐵貴英夫婦沒有妥協,積極向上,不屈不撓、不卑不亢,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與命運抗爭,這種不服輸的精神值得敬仰,但是人終究鬥不過天,人最終敗給命運。結局的悲涼是一個敗筆,卑微如螻蟻的小人物如此抗爭都沒有擺脫隕落的命運,這對於今天更加殘酷的現實沒有多少積極意義。面對生活的打擊,我們是否應該失去生活的勇氣,沒有抗爭的勇氣,選擇躺平佛系,那電影的意義在哪裡呢,這是命運的不公還是故意的抹黑,導演的心裡不得而知。
我且問天自命不凡,化作黃河滔滔不絕;我且問地妄自菲薄,化作塵土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