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亦有所思
-
2 # 我說你聽你說我聽
文學創作力要求會深入淺出。
乍一看寫的很淺,細一想,又很深。
有些作品看著很深,其實很淺。
有些作品看著很淺,囉哩囉嗦,其實很深。
比如堂吉訶德,沒什麼深奧的,可其實有很深的東西。
還比如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還有紅樓夢。
好的小說都有這個特點。它不連篇累牘的講大道理,不去拔高思想,拔高人物。
如果紅樓夢批判皇帝,批判封建社會,它就不可能流傳迄今。
它用的是輓歌的調子。
-
3 # 魯中居士
請讀南朝劉彥和《文心雕龍》!它已把這個問題說的相當詳細了!另外,再讀毛澤東的《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他論述的相當透徹!這兩位的見解高度,至今無人超越!!
我說:我每一天都活在悲傷裡。
你說:我每一天都浸在淚水裡。
第一句是文字,
第二句是文學。
第一句是文字說明力。
第二句是文字表現力。
題主的問題體量太大,大到十篇論文也裝不下,非得是寫成一本書才能勉為其難的說到透徹。因此,拋開所有的文藝理論,僅以一個門外漢而言,
世界沒有那麼多感同身受,期望每一個讀者成為知音,其難度等於讓每一個帥哥成為情人。
文學作品的表現力前提是讀者產生共鳴,心有所悟,心有所思。
然而,一個小學生不可能讀懂李清照的《聲聲慢》,一個鮮肉明星不可能體會到貝多芬的《第五交響曲》,一個家庭美滿的人不可能看明白顏魯公的《祭侄文稿》,一個數學家或基因學者的人不可能體會到梵高的《星月夜》,再講得通俗一些,對牛彈琴,夏蟲語冰都是此意。
所以,文字學的表現力的基礎就是,不必產生共鳴,但要存在共振,所謂的共振就是畫面感,代入感。
“你會戀愛的”和“你會被一個白馬王子抱在枕邊”,哪一句更浪漫?
我們在創作散文或詩歌時這種毛病總是常犯,生怕別人不知道自己有多麼悲傷,所以在詩文裡不停地用,悲傷,淒涼,寂寞,憂愁等字眼。這種玩法在詩經以後就已經被捨棄了。取而代之的是落花,燕子,楓葉,秋雨,芭蕉等無數可以產生畫面感的事物。
一方面,希望讀者看懂。一方面,卻不拼命地提高表現力,用前人用濫的詞彙和創意進行表達。
說一句最下流的話
所謂表現力,不是一個美女脫光衣服,線條曼妙。而是這個美女只露香肩與蠻腰,隱隱約約,若隱若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