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純淨貝樂
-
2 # 風如鐵
道的執行就是一個由因到果的過程。生子育女有沒有價值,是生育率能否增加的最核心緣由。其他都是偽命題。
計劃生育涉及的“因”太多。不是一個簡單辨術可以講清楚。
所以,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不過是每個人選擇的“因”不同而已。
但要想真正解決這個問題。唯一方法就是形成“兒女是最大資源”的概念。也就是“生兒女勝過千萬資產”的心理價值認知。
而目前越來越嚴重的“個人獨立”,對父母老年拋棄的婚姻觀,只會越來越生育率降低。
因為“生兒育女根本無利可圖”!“由因而果即為道”。沒人願意做虧本買賣,包括生兒育女。
社會宣傳要弘揚“有兒女的優越,沒兒女的悲哀”,再杜絕避孕產品的流通。再把沒兒沒女的人被人欺負的報道大肆宣傳。使那些沒兒沒女的人悽慘的後半生淋漓盡致的展現出來。大力報道那些有兒有女可以“仗勢欺人”的優越感。
保證生育率大幅增長!!(“仗勢欺人”並不是真的欺負人,請正確理理,不要吹毛求疵)。
不要搞那些國家補貼,也不要扯那些亂七八糟的“生活壓力”。這些都是偽命題。
看看目前發達國家人口減少,而不發達國家人口卻增加,一切都是證據確鑿表明。人口增加只與“人類期盼值有關,與其他任何物質財富無關”。國家困難期生育率不低,反而現代物質高度發展生育率低,根本沒有任何理由!
子女有沒有價值,是生育率能否增加的最核心緣由。其他都是偽命題。
當兒女成為自己的負擔,卻不能提供後半生的安全,傻逼才願意生兒育女!
看看,彩禮要父母包辦,卻理所當然的把父母拋棄的現代婚姻觀。誰會對生兒育女有興趣呢?生個一男半女聊以解決“寵物問題”而已。生育率肯定得不到解決。
-
3 # 火車天下
事實上在疫情之前的兩年,出生人口數就開始下降,之前二孩政策的效應並沒有持續太久。由於過去幾十年的計劃生育,出生人口數開始下降,而現在的獨生子女一代到了適婚年齡的時候,很多人還沒有結婚,還有一些結婚後選擇丁克,當然也有生了小孩的,但很多也只生一個,因為現在都習慣富養,都希望生下來就創造好的條件給小孩,養兩個就覺得困難,而過去人們養幾個都能養,因為過去習慣窮養。現在80後90後這些人的觀念也變了,不再有濃厚的傳統觀念,所以出生人口數下降也不奇怪。而疫情爆發之後,人們在備孕的時候顯然也會有更多顧忌,新冠病毒對嬰兒也是有較大威脅,願意生育的就更少,這必然導致出生人口斷崖式下降,多方面的原因導致了現在這種情況。
-
4 # 木子素語
2021年全國新生兒數量統計結果:全年出生人口1062萬人,人口出生率為7.52‰;人口自然增長率為0.34‰。
疫情衝擊、二胎政策效應減弱,導致2020年出生率加速下滑。青壯年勞動力峰值已過,人口結構從紡錘形演化為金字塔形。建國後出現了兩波嬰兒潮,60年代的“建國一代,及1985至1997年的“建國二代”。兩代嬰兒潮,推動勞動力規模在2010年前後達到峰值,成就了中國勞動密集型產業的快速發展,以及房地產長期牛市。
養老問題凸顯。30歲以下人口占比快速下滑,也會引導消費結構切換,單身公寓、剛需住房等消費支出佔比會逐步降低,改善型住房、醫療、度假、養老支出等消費支出佔比上升。青年勞動力率先塌陷,不僅導致我們看到沿海地區出現越來越多的“用工荒”問題,還會導致消費結構出現切換。
導致華人口出生率持續下跌的主要原因是結婚人數一直在下降。
年輕人不結婚的原因
原因一:結婚成本太大
原因二:養育孩子的經濟壓力太大
-
5 # 微笑逸風a
為什麼呢?個人覺得是從2016年全面放開二胎以後,願意生二胎的70,80後基本上已經生了。這一部分人基本上已經不是主力軍了。
而90後又基本上是獨生子女佔多,90後又是聽著只生一個好,優生優育的宣傳長大的,觀念裡就沒有想過生二胎。而且隨著城鎮化的加快,房貸的壓力和教育成本的增加,生一個已經是精疲力盡了,還怎麼生二胎?
而二胎政策的放開,對幹農村人來講是可有可無,不放開該生二胎的也會生。二胎政策本來是想體制內和事業單位的人作為主力軍,因為這些人才有能力去生養二胎,但是由於各種原因,這些人也不願意生,於是乎到了2022年,出生人口一下子就降到了千萬以下,要想恢復就不是一年兩年的事情了。
回覆列表
經濟社會發展帶來的生育觀念的轉變,中國出生人口比在逐步下降。生活壓力山大。生不起,養不起。工資低,物價高,各種消費,孩子從出生的那一刻就各種要喝奶粉,帶尿不溼,上興趣班,硬起頭皮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婦女的年齡結構、結婚情況等也會產生影響。90後成為主體,生育觀念、生育意願也出現新變化,在今後一段時期內,進一步加強人口監測,掌握人口生育模式、生育規律十分重要。